陈新民——陈新民台湾

2023-02-06 14:51 27次浏览 财经

来源:长安剑 央视新闻 人民日报

有一职业,他们为我们阻挡了毒品的侵蚀,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从选择这一行业的开始,这世上的安富尊荣便注定与他们无关,甚至,连名字都与自己没有关系。生前担惊受怕,死后隐姓埋名,这就是缉毒警察的一生。

“你之所以看不到黑暗,是因为有人把它挡在你看不到的地方”。

“从来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而那些在黑暗里,替你我负重前行的,就是那些缉毒警察们。

昨天,一条“缉毒警察死后不立碑”的微博引发热议。

真实又残忍的真相…

为保护家人、线人,缉毒警察死后都不能起墓立碑?

曾刷到一条微博,内容让人不寒而栗!

据说这名牺牲的缉毒警察是一名墨西哥裔的美国DEA特工,名字叫做KIKI,他被折磨凌虐致死的过程还被毒枭用录像带记录了下来。

与毒品的斗争是人类近代史上极为黑暗的一章,在全世界范围内,警方和毒贩之间的战争几乎都是一样的血腥并且惨烈。

关于缉毒的故事,近年来我们看了不少。

比如2012年的纪录片《边境少女》。讲述了在战争蔓延、毒品肆虐的边境口岸,经历战争创痛与哀伤的少女杨梅清,她没有身份、没有护照、甚至没有国籍,踏上了一段未知的危险旅程。

比如2016年的网剧《余罪》,以痞子卧底余罪为主线,他并没有很高的道德准则,带着几分热血的接地气,但是到执行任务时沉着冷静,又难以掩饰对毒贩的恐惧与忐忑。

再比如2016年上映的电影《湄公河行动》,根据“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湄公河惨案)改编,讲述了一支由缉毒精英组成的行动小组,为解开中国商船船员遇难所隐藏的阴谋,企图揪出运毒案件幕后黑手的故事。

影视剧只是艺术加工,而现实的缉毒工作,只会比艺术作品,来得更加残酷,更加危险,更加跌宕。

中国的缉毒警察,官方叫做“禁毒警察”,隶属于中国公安部禁毒局,中国禁毒队成立30年,破案25万起,缴获毒品200余吨。

毒品犯罪是重罪,贩卖超过50克海洛因就可以判死刑。毒贩一旦被抓住,可能就是死路一条,所以他们往往带枪带刀,拼死反抗。此外,毒品犯罪很重要的就是人赃俱获,需要近距离接触。

前缉毒警察某某某,脸上有一道疤。多年前一名毒贩,在他面前拉响了手榴弹……除了留给他这道疤和逐渐衰弱的听觉,还留给他难以磨灭的记忆。

“爆炸中五人受伤,有两位兄弟,在我眼前慢慢死去。”他说。

接下来,小金带大家走进缉毒警的世界……

缉毒警察的死伤率,是其他警种的数倍。

以1982年,在云南成立的中国第一支禁毒队为例。

30多年来,云南禁毒队伍不断壮大到3000多人。截至2012年,这支禁毒队共破获毒品犯罪案25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2万余名,缴获毒品200余吨。已有360多人负伤,40多人牺牲。

面对犯罪团伙 :

他们做卧底,要刻意饮酒,装成吸嗨的样子,在娱乐场所与吸毒贩毒人员打成一片;

面对灯红酒绿、威逼利诱,内心还要保持清醒,被逼吸毒也要想方设法化险为夷;

他们多数选择不穿防弹背心,道理很简单:穿了就等于在说“嗨!警察来了”;

睡觉不能说梦话,喝酒不能说疯话,记忆力也要超群,因为要记得毒贩集团的每一个细节;

他们憎恨毒品,多少人因它家破人亡,却还要与它,与交易它的人亲密接触;

他们甚至要在鱼死网破之时,亲眼看着队友牺牲,或是献上自己的性命。

真正的缉毒行动,不仅限于电影呈现的桥段,而是生死考验。

云南毒贩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运1公斤左右毒品,配一颗手榴弹,运3公斤毒品,配两颗手雷;

如果毒品超过5公斤,就配一把勃朗宁手枪、苏制手雷甚至小钢炮;

大毒枭告诉他们,遇到警察,就把手榴弹扔出去;

而缉毒警察通常配的是一把枪和一件防弹衣。

警察掌握着毒贩的信息,毒贩手里也有一份缉毒警察的“黑名单”。

曾有一位警察在毒贩身上搜到了写着自己儿子姓名、照片、学校的黑名单,吓出一身冷汗。

“我们在明处,敌人在暗处”,缉毒警察的日常,就是把命拴在裤腰上。

无名英雄的心酸

陈新民——云南省公安厅禁毒局副局长。

在他多年的缉毒生涯里,他的妻子女儿受到毒贩们的各种各样的恐吓不计其数。甚至在他女儿的全部成长过程中,陈新民都从来不敢跟女儿一起逛街去公园。然而,就算是这样,陈新民的家人最终还是没有躲过那些毒贩们的报复。那帮丧心病狂的毒贩们见无法向陈新民下手,就打起了他家人的主意:他们绑架了陈新民姐姐的儿子,强行给孩子注射毒品,迫使一个13岁的少年走上了吸毒这条覆灭之路。这也是陈新民缉毒生涯中最无法释怀的痛。

有个缉毒警察在云南缉毒的时候不幸连中四枪,牺牲了连个碑都没有里,只是在烈士陵园立了个衣冠冢,家里人清明节也不敢去祭拜,因为抓的毒贩到现在都在找他的家人。他的孩子也不敢跟他姓,父亲一栏也是空白。

刘跃进——曾经担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长

2014年,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缉毒警察在各个警种里面牺牲率最高,比刑警还高。全国2万名缉毒警察,去年负伤和牺牲的有220个。”

选拔缉毒警察要考虑很多方面。比如,有些新人会被要求制定一个抓捕毒贩的计划,并向领导汇报,借以考察他的思维是否缜密。还有些人会被带到看守所参观,四五天后,他会被要求详细回忆关于毒贩的每一个细节,例如有什么面貌特征,有没有刮胡子或者脚上穿着什么鞋。

还有,在危险的环境,铲除潜在的问题尤为重要。作为一个缉毒警察必须具备顽强的毅力和超强的记忆力。在做卧底时为了防止说梦话、泄露身份,整夜不睡是常有的事情。最关键的是要记得毒贩集团里的每一个细节。

面对镜头,缉毒警察们都会下意识地挡住自己的脸,因为他们习惯把自己隐藏在公众视线之外。让这些英雄聚集在一起的是对毒品的憎恨和对国家的使命感。每一位进入这个群体的人都会接受严格的考验。

一位老缉毒警说,他们的人里有人为同事挡过刀子,也有人为同事挡过子弹,甚至手榴弹,总之当缉毒警面对危险时,大家想的总是,怎么能让大家安全,而不是自己。

“也没什么可怕的,”另一位缉毒警说,“危险让我们大家亲如兄弟。”

“有些人被枪打死、有些人和毒贩一起掉下了悬崖、还有些人被手榴弹炸死。”一位云南禁毒局的宣传干部说,自己很不愿意回忆这些同事牺牲时发生的事情。

几乎所有缉毒警察都很乐观,他们说,活着就要开心,这样牺牲了才不后悔。

生亦无名 死亦无名

真实的吸毒人员比电影里可怕更多。他们吸毒成瘾,为了毒品丧失人性,男人抢劫杀人;女人卖淫盗窃,甚至不惜卖掉儿女,就是为了换点钱来上那么两口。但毒贩们也知道毒品犯罪是重罪,一旦被抓住,就是死路一条,所以在鱼死网破的时候,他们都会持刀持枪,拼死反抗。

真正的缉毒警察也不是电影演员,他们都是生死时速,在刀尖上行走。他们身处险境,一次次与毒贩们进行生死较量,残忍的毒贩们会在漫长的边境线和灯光闪烁的城市里随时夺走他们的生命。他们要当卧底,要和他们最憎恨的人打成一片,万不得已的时候还要“以身试毒”。面对灯红酒绿、威逼利诱,他们仍要保持时刻清醒、化险为夷。遍体鳞伤、因公殉职,在他们眼里司空见惯。在缉毒的漫漫长路上,他们甚至还要亲眼看着自己的战友在眼前倒下却无能为力。但是为了给我们一片光明,他们不惜鲜血染戟,用生命为我们抵挡黑暗。

曾经有人在微博上发问,为什么缉毒犬可以立碑,而缉毒警却不能立碑?

“因为给死去的队员起墓,毒贩会对去祭拜的亲友报复。有人叹惜自己同学的悲剧,其母还是退役的缉毒警察,还是被报复了,被绳子勒死在车库,另一个是队员儿子被蓄意杀死在学校。”“曾和内地的禁毒民警聊天,他给我说过一个事:某地缉毒的兄弟,跟同事化妆侦查,被岳母跟女儿看见,只是叫了一声爸爸,三天后,全家灭口。煤气熏晕,活活烧死。他说,咱们的面孔,在对方心里是刻骨铭心的仇恨,害不到我们,就对家人动手。”“我还看到说已退役的女警察被毒贩们报复,将头颅直接割下来摆在她村长桌上。”

他们“行走在刀尖上”,用生命捍卫着社会的安宁。他们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缉毒警察。

@小小怪兽1981:所以,不要看不起警察,给他们多点理解多点包容。我们幸福安稳的人生,背后是多少人的默默付出和贡献。真正的英雄深藏功与名,却还要背负许多人恶意的评论。多点理解和包容吧,警察这个职业已经属于高危职业!@专注食品安全的公务猿一只:毒是底线~过了底线,就没得谈了。@是娜娜儿:我还以为是为续集在铺路,原来是出于安全考量。@萨摩是水果味的:哎…缉毒警太伟大!@二师兄租赁:你们的精神在我们心中!@郎溪公安在线:这些牺牲的民警,我们或许永远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用生命维护着新时期的和平。@北京-芥末墩儿770:谢谢你们,包括付出一生以及生命的狗狗!谢谢你们维护秩序与和平!感恩!@-夏末再见: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如见参商:真的很难过,选择了这条路,永远隐藏在黑暗中,背负了无数人的命运,却不为大家所知,甚至不被理解。所以,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不应该只有感动,更多的应该是思考和警示。@_思瑾思瑾: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他们历尽苦难,我们获得辉煌。

从选择这一行业的开始,这世上的安富尊荣便注定与他们无关,甚至,连名字都与自己没有关系。生前担惊受怕,死后隐姓埋名,这就是缉毒警察的一生。总要有人去做,正如网友所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最后,向缉毒警察献上我们深深的敬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