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资质——环评资质要求…

2023-02-06 07:13 41次浏览 财经

在云南生态脆弱的怒江上游贡山县,一个年产6万吨高氯酸钾的项目,被质疑由无环评资质的机构承担了环评工作。县乡两级15位人大代表提案反对项目建设,大量村民通过村委会等渠道表达了反对声音。原定于2015年8月开工的项目,目前已被迫延期。这是被广州绿网环境保护服务中心盯上的环评项目。最近,这家致力于环评调查的NGO频频发力,炮轰诸多知名机构涉嫌非法出卖环评资质。(8月14日南方周末)

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以及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评的最大的益处就是可以领先于建设和开发活动,正确判断这些活动将要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最大可能避免这些影响发生,免于陷入今后“先污染,后治理”的不利境地。同时还可以强行制止那些会产生较大影响、而又无法避免和克服这些影响的建设项目的实施。不难看出,环评之于环境,正如同肌肤之于人体,是抵御污染“毒瘤”的第一道防线。

贡山项目只是冰山一角。近日,广州绿网环境保护服务中心和南方周末记者对环评机构数量最多的全国10省份进行调查,共计600家环评机构,有137家涉嫌资质挂靠或被盗用,比例高达23%。有的地方,买一个环评资质就跟买白菜一样简单,环评机构资质买卖已经形成了“地下市场”。如此环评境况,怎能为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驾护航呢?

是什么原因导致环评机构非法出卖环评资质呢?一方面,相关法律规定刚性不足。《环评法》作为环评方面的一部重要法律,其惩罚力度远远不够,整个设计似乎有些走过场。比如,项目建设时没做环评的,后来补上就行了,这简直是交钱就放行,成了环保部门获利的工具,自然难免滋生权力寻租行为。另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相关职能部门有无对某些环评机构的资质及日常工作严格把关呢?答案恐怕有些令人失望。相关职能部门也许是只认证不认人,对环评机构非法出卖环评资质乱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本来就是穿的连裆裤。

有环评资质的人不在环评一线工作,而在环评一线工作的又基本是一些无环评资质的人,这是怎样的“挂羊头卖狗肉”之买卖?要知道,环评一旦失去操守,将会给我国的环境保护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近些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频频告急,与环评存在的种种乱象不无关系。环评机构非法出卖环评资质,有的买一个环评资质就跟买白菜一样简单,这实在让美丽中国伤不起。(长江网 钱桂林)

编辑:张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