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崇棠——施崇棠身价多少

2023-02-05 08:49 36次浏览 财经

一动一静,皆为修行。

在诸多千亿规模超级公司的掌航者中,台湾华硕集团董事长施崇棠有一个公认的特质:儒雅。

这位形貌清癯的老者,被员工视为“教授型”领导者,待人接物温和有度,工作缠身亦未废食素、养气、坐禅诸功课,心中亦有大性情,当挚友罹患恶疾,他能抛开公务,特意搭越洋航班前往探望。

但若置身商战,则可见其果决老辣的一面。

无论七人共创宏碁,还是掌舵再造华硕,施崇棠都是以“巨狮”、“银豹”、“常山蛇”之战术,于四战之地中杀出血路,行棋布子稳准,更隐含商场猎杀者的霸气与攻势。

如今,施崇棠放眼远望,挂帅亲征。

2015年3月24日,施崇棠自美国直飞北京,坐镇ZenFone 2手机发布,次日即再度起程,飞赴巴黎——为了这款旗舰产品成功,他不得不以63岁之身,频繁往返于全球各个时区,亲做本地化推销。

而这,只是一场艰巨战役的开始。如同PC时代的笔记本鏖战之始,华硕的移动化战略入场已迟,能否后来居上,仍有待考验。

华硕的未来命运系于此役。

逆势入市

2010年,联想的柳传志曾提出“猝死论”:不同于传统领域,如果发展战略出问题,IT企业往往不是“温水煮青蛙”,而是在短时间内猝死,而移动互联网的颠覆正在加剧这一风险。

这也正是施崇棠最担心的问题。

全球PC行业已进入20年来最惨淡时刻——并且未见谷底。IDC最新报告显示,2015年预计全球PC市场将滑坡近5%,高于此前预计的3.3%。巴克莱也预计,2015年全球PC出货量将同比下降5%,第一季度将同比下降4%,环比下降12%。2016年和2017年PC需求也将出现类似幅度的下降。

这一形势下,华硕正以互联网为方向,推进自己的“第三次变革”。在此之前,无论是从主板生产商过渡到个人电脑品牌商,还是进行华硕品牌与代工业务的切割,都成为华硕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战略转折。

新的业务版图中,手机已经成为不可缺失的一环。此前,由于战略的摇摆与游疑,华硕错过了手机市场增长最为迅速的黄金期,直到2013下半年开始,才真正在这一业务上发力追赶。

但此时,华硕已不得不直面极为严峻的市场环境。

比如在中国大陆,如果以10年为一个盛衰周期,自2014年开始,手机行业已经再次“入冬”。

当前,中国大陆手机用户已超过13亿户,手机销售放缓,新增市场空间收少,运营商补贴策略调整,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加入竞争、行业集中度增高等因素叠加,让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

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2014年中国大陆手机市场累积出货量为4.52亿部,同比下降21.9%。同时有统计显示,当年有202家厂商“死亡”,此外有数十家厂商全年未有手机产品面市。

互联网消费研究中心的数据有所差异,但相同的是产业形势堪忧。该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手机市场上参与竞争的本土厂商数量仅剩59家。

业界已普遍预测,2015年的竞争形势将更加惨烈。

在中国大陆,平均每三天就会有一款新的旗舰手机发布,无论是再高的性能指标、再低的产品定价,都会在短时间内被迅速刷新,产品的销售周期更已从过去的12个月以上,缩短到了3个月甚至数周。

在如此恶劣的形势下,施崇棠依然给华硕定下目标:2015年进入全球手机销售的前10行列,销量达到2500万部。

这是华硕的一道“难行门”。在2014年,华硕的手机销量为约1000万台。

不过,在施崇棠看来,如果华硕手机业务能保持成长速度,这个目标仍有望达成。

“去年大概这个时候,我们1个月销量还不到1万台,但到4季度的时候,已经到了1个月150万台。”他说。

据华硕人士透露,华硕此前曾为2015年定下1700万部的手机销售目标,今年春节后重新上调。

战略得失

施崇棠的商道,深受影响于奥地利管理学家弗雷德蒙德•马利克(Fredmund Malik)。

马利克鼓励灵活创新,倡导长远利益优先,并喜欢以仿生学的原理,对社会组织结构及其管理提出自己的理论,这些都在施崇棠的行为中体现。

比如,施崇棠曾总结的“巨狮”、“银豹”与“常山蛇”战术论早已为人熟知:“巨狮”将自己定位于规模远超对手的食物链最强大者;“银豹”通过灵活身躯切入整个“森林”;“常山蛇”则是《孙子兵法》里反应迅速的象征,“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但无论如何应变,施崇棠真正最看重的,依然是自身战略的稳定性。

在华硕的产品中,一个重要的品牌系列名为“ZEN”,意为“禅”。

修禅首要为定。定即“不乱”,无论泰山崩、黄河决,都不改自身。

这亦是施崇棠为自已所立准则。修禅多年,他早已将生意纳为修行,惯于在逆境中稳扎稳打,以弱伐强反转战局。

1995年,英特尔宣布将进军主板业,对华硕形成巨大威胁;1997年,华硕笔记本业务起步,但推出首月仅卖三台;2008年,华硕品牌和代工业务分家,业绩一度陷入低谷……诸如此类危机,最后均被施崇棠一一化解。

但正是过于求稳,华硕一度错失先机。

比如,由于对产业趋势的演变速度判断错误,华硕1997年才进军笔记本电脑,2013年以前的手机业务来回反复,甚至一度中断。

从某种意义来说,华硕过往的成功是产品级的成功。强大的工程师基因,加上施崇棠强力推行的“设计思维”,让华硕在几乎任何产品线都能以性能优势获取用户。

但如何把握整个产业的趋势与节奏,甚至以开创式产品为切入点,引领整个行业的创新浪潮,华硕并未做到最好。

手机市场亦是如此。虽然早在10年前,施崇棠就已经看清楚整个IT产业的移动化转型大势,但在华硕的实际战略布局中,手机业务却长期处于边缘位置,甚至一度被搁置。直到2013年才彻底转向。

“在平板电脑市场成功后,内部有一堆声音说,我们做好平板就好了,不需要冒风险去做手机市场。”施崇棠说。这些声音最终被他的坚持说服。

不过,在施崇棠看来,虽然形势落后,但华硕依然有自己的机会,他的策略依然是先立住脚根,再缓图之。

正面决战

最近,施崇棠乐道的,是台北大学历史老师吕世浩在“慕课”上的《秦始皇》。要效法这位千古一帝,在列国征伐之中建立起一个辉煌王朝,华硕在手机领域也唯有一战。

每年的3—4月,是手机市场竞争最惨烈的季节之一。

为了抢夺“五一”的销售黄金档,手机厂商在这个时间段上市的旗舰产品极为密集,无论性能、功能、定价、渠道还是供货周期,每一个环节的博弈都更加复杂而艰难。

选择在这个时段开始撕杀,施崇棠认为,华硕的底气依然来自于产品本身。

华硕给新产品ZenFone 2的官方定义是“性能怪兽”,以华硕产品擅长的高性价比战术,正面杀入大陆手机市场。

施崇棠说,这个产品的市场策略是“奢华共享”。换一句话说,就是高性能、高品质、低价格、杀利润——当然,要在竞争惨烈的大陆手机市场站稳脚根,并迅速打开局面,这正是最直接粗暴但也最有效的策略;而对在PC时代拼杀突围的华硕来说,这样的杀伐手段早已经熟悉到手滑。

同时,施崇棠也希望能向竞争对手学习,根据反馈调整,高速进化。

施崇棠认为,很多PC企业向手机转型的失利,关键原因都在于企业领导人思维转型不够及时或不够彻底,导致企业文化、管理规则、KPI乃至产品都不符合移动用户需求,甚至为了保住现有PC市场份额和利润,抗拒市场变化。

而他则一直力图改变。

比如,他认为,PC企业往往首先想到利用现有销售渠道出货,但这其实并不符合消费者购买习惯与渠道利益,因此渠道必须变革。

所以,华硕已经全面加强京东、天猫、苏宁易购等线上渠道的拓展,以及与运营商展开渠道合作,2015年还将重点开拓手机连锁等开放渠道,甚至尝试学习小米等大陆竞争对手,通过更多的社交媒体平台来进行口碑传播。

下一步,华硕还将在大陆组建专门的UI团队,针对大陆用户优化产品体验。

就目前而言,施崇棠的战略已经有了一个不错的开局。不过,在波谲云诡的2015,华硕能否如施崇棠的构想,实现向手机市场的转型?

且拭目以待。(本文选编自《财经国家周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