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双减”,一线教师该怎么做?10点做法供老师参考
“双减”政策是近期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一政策对老师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新学期开始了,老师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呢?
近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落实学校承担的“双减”工作任务,必须严格落实教育教学工作纪律。新学期开学后,义务教育学校要:①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②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③严格执行作业管理规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④严格执行考试管理规定,不得违规组织考试,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
在新政策背景下,面对学生的成长需求以及家长的“教育焦虑”,一线教师们应该怎么做?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怎样开展?
01
研究学情与教材,
提高备课实效
减轻作业负担,要从源头抓起。备课是教学流程的起点,抓减负,要首抓备课。为提高备课实效,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情与教材,而不是“复制粘贴”教案,修修补补课件。
研究学情,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学生“在哪里”,研究教材,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应把学生“引到哪里”。中小学作业负担过重的情况很多源于超前学和超标学,而这又破坏了“自然学习起点”的课堂教学生态。
减轻作业负担,学生就可以在“自然起点”参与课堂学习与探究,教师就可以准确判断学生“在哪里”实现因材施教。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的重要目标,分析研读教材,就是要对准学科核心素养这个靶心,确定“把学生引到哪里”,只有全面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才能使课堂教学实现有的放矢。
02
组织深度学习,培育核心素养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应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不是深在知识难度上,而是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展探究性学习。
当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愿参与”,借助已有认知经验“能参与”,通过多种感官或行为“真参与”,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而是能够带得走、用得上的学科素养。学生课堂上实实在在用1分钟获得的发展与提升,是课后10分钟的补习也达不到的效果。
因此,一线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增强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和效益意识。课堂学习效益高了,课后的作业负担自然就轻了。
03
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
提高作业质量
作为生命体的儿童,天然拥有语言、思维、探究、创造等学习需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职责在于以生为本,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建构,共享探究过程,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不是仅仅传授知识,而是师生间借助积极有效的对话为平台,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过程。
作业是检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教师在备课时须统筹安排每节课的作业量,将课堂适当留白,精心安排练习反馈的环节,及时查缺补漏,相对减少课后的书面作业量。
04
研究作业管理效能,
提升课后作业的“质”
教师要研读课标,准确把握学科性质,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将作业设计作为课题来研究。
例如重视预习作业,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积极尝试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等多种开放式作业形式,因材施教,杜绝机械重复的无效性及惩罚性作业等。
05
设计菜单作业,
强化反馈功能
教师不仅要从作业总量上做到“科学合理”,也要从作业形式上做到“丰富多样”。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情,通过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作业菜单,让学生拥有选择作业的权利和机会。
不妨尝试每周安排一个“无作业日”“实践性作业日”,也可以每月一个“零作业周末”“长作业”,以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业的功能,不要让作业成为“要我做”的“负担”,而是成为“我愿做”的“常态”。布置与反馈是作业的两面。
既要从质、量、形上做好作业的布置,也要及时做好作业的批改与反馈。一方面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面批讲解和答疑辅导,另一方面对作业优秀的学生要激励表扬,不断增强其学习自信,让作业成为学生才能展示的平台。
06
对学生多元评价
老师需要对“多元评价”的内容、维度、标准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学生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用增值性评价客观判断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让孩子们“看见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老师还要适时向家长解读孩子“多元评价”结果,从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给出反馈,通过家校携手,为学生全面、个性化的发展做好规划。
07
进行教学上的创新
随着学生在校内时间的增多,教师只有用创新的教学手段,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多样性,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让学生愿意待在学校,且学习效率有所提升。
老师可以从小处着手,比如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运用高效、趣味的授课工具、新颖创意的教育方式(微课、STEM)提高授课质量和学习兴趣;课堂上除了一对多的讲解,还可以组织同伴互助、小组共学,让每个孩子都“在场”;课后作业除了双基练习,还要有灵活的主题活动、项目学习、特长发展,让每个孩子都喜欢。
在保证孩子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学校教学培养孩子们的多元能力,在有限的课时中开展创新课程,这对教师来说任重道远,也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开放心态眼界的过程。
08
参与到课后服务中去
开展课后服务,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教师最了解自己班级的学生,课后服务也使教育更有针对性。随着课后与学生的接触的增多,对本班学生能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
09
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家校共育
如果说老师的教学能力,是家长信任老师的前提,那么优秀的“共情”体验和有针对性的讲授能力,则是获得家长信任的重要条件。
作为老师,精准解决孩子困难、培养孩子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离不开家庭的携手努力。要注重和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的教育思想,统一教育理念;还要给予家长科学实用、容易操作的家庭教育方法指导,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有效的“助攻”。
这就对老师们的沟通能力、家庭教育知识有了更高要求。为了抚平家长焦虑,顺利推进学校教育,老师们需要花更多的工夫和时间。
10
协调好职业角色与个人生活
课后服务的落地与推广,无形中拉长了老师们的工作时间,职业角色与个人生活的冲突将会更加突出。这对老师们的工作状态、积极性以及职业预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老师们既要保证本职工作的完成,又要兼顾家庭和个人生活,需要自身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也需要整个教育系统的关注和协调——减少老师非教学和隐性工作时间,给予教师群体更多关注和关怀。
(本文由@知心老师推荐,选自“校长派”,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汤勇专栏】
“双减”后,学校要在这5个“更加”上着力!担负起主阵地作用!
原创作者|汤
“双减”政策下,教育职能将由过去社会承担的一些责任,完全转向学校,学校将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使命,也将面临来自家长和社会的更高期待,学校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和发挥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作用。
那么,学校如何担负和发挥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作用呢?
一
做更加理性的教育
一味追求分数的教育,扭曲了教育的本质,让教育失去了应有的理性,也让教育在反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远。
做理性的教育,就是要探寻教育本真,追寻教育的终极目标,让教育回到原点;就是要坚持五育并举,立德树人,让孩子成人,成为他应该成为的他那样的人;就是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孩子身心成长规律,释放孩子天性,彰显孩子个性,让孩子身心灵得到解放,把快乐和童年还给孩子;就是要捍卫教育常识,立足平常,不喧嚣浮躁,于点滴浸润中春风化雨,静待花开,着眼日常,不标新立异,在朴朴实实中呵护好每一个孩子,过好每一个教育日子,基于恒常,不急功近利,从常态与常规的坚守中,做真教育,真做教育,把教育做真,回归正常,不拔苗助长,以顺乎自然和包容的心态,看待分数,对待孩子,恢复和重建教育的良好的生态。
二
追求更加理想的课堂
课堂,不仅是学习的乐园,更是成长的乐土,不仅是减负的支撑,也是提质增效的关键。
我以为,当下教育首要的问题还是课堂上的问题,课堂的呆板,课堂的无趣,课堂的压抑,课堂的封闭,课堂的低效,从某种程度上讲,推波助澜了校外培训机构,也无形加重了孩子的课业负担。
当务之急就是变革传统课堂,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调动孩子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思维和内生力,让孩子在主动学习、能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愉快学习中,既学足学够、学懂学会知识点,又学会学习和思考,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只有课堂变得理想而高效了,才能保证学校教育的“轻负”与“高质”。如果课堂没有变化,仍然停留于一味灌输,学生的负担不说“双减”,就是“全减”,也许都难以收到实效。
三
锻造更加高效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发展教育必先发展教师,“双减”能否落实落地,最终仍取决于教师。建设一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队伍,是实施“双减”的先决条件。
一方面,给老师减负,让老师能够心无旁骛做好本职工作。“双减”之后,老师的担子更重,压力更大,特别是课后延时服务和托管,无形中拉长了老师们的工作时间。
我经常说,老师是人,不是神,老师要养家糊口,要正常生活,要照顾家庭和孩子,而且老师除了每天上几节课,还有课前课后很多隐形工作要做,诸如备课、作业批改、个别辅导、谈心谈话、家校沟通等等。
当下特别是形式主义之风所带来的各种非教学任务,对老师的影响和干扰,让老师们既失去了一张宁静的讲桌,一个安静的讲台,又让不少老师压力山大,身心俱疲。
职业角色的要求与老师们现实生活状态的冲突,很难让老师们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当然,有可能更难提升工作效率,更难实现“双减”预期。
因此,教育内外,学校上下必须形成“为学生减负,必先为教师减负”共识,尊重教师工作的独特性和专业性,敬畏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尽力减少老师非教学和隐性工作时间,尽力消除各种形式主义的东西对老师的无休止折腾。
另一方面,坚持“教师第一”,让教师站立于学校的中央。尊重教师,信任教师,以人为本,洒给教师更多的阳光雨露,给予教师群体更多的关注和关怀,激发教师的活力和创造力,焕发教师的工作热忱和激情,让教师把“双减”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转化成源源不断的动力,对本职工作更热爱,对教书育人更全心投入。
同时,尽最大努力给教师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搭建各种专业成长平台,提供各种交流学习机会,让教师专业得以发展,素养不断提升,锻造出一支能够担当“双减”使命的教师队伍。
四
创新更加丰富的课后服务载体
课后服务不仅仅是看住孩子,也不仅仅是单纯解决孩子放学后无人接的问题,而是真正推动“双减”的一个有力抓手和重大举措。
可以这么说,课后服务的质量如何,最终决定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减轻状况和程度。
因此,应不遗余力创新课后服务载体,优化课后服务形式,丰富课后服务内容,让课后服务成为困难学生补习辅导的“摇篮”,成为学有余力学生拓展学习空间的的“灶台”,成为有特长爱好学生凸显个性,张扬天性,放飞自我梦想的“赛道”,成为所有学生参与文体、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成长路径和成长方式,促进他们全面而健康发展的“舞台”,成为让家长认可支持,社会首肯满意,充分展示学校风采和形象的“窗口”。
五
达成更加密切的家校合作范式
过去,很多家庭由于缺乏相应家庭教育的文化基础和氛围,便掏钱把家庭教育的责任交给了校外培训机构,如今校外培训机构受到严格管控,家庭教育少了社会力量的“加持”,家庭教育为此将回归于家长,家长必须配合学校和老师做好孩子的教育,如今已经摆到了重要日程。
社会上其它行业都需要持证上岗,遗憾的是父母却是唯一一个不需要持证上岗的职业。不少年轻父母懵懵懂懂地当了家长,却因为缺乏相应的家庭教育专业知识和技巧,给家校共育带来了诸多被动和困惑。
“双减”是一场观念和认识上的革命,需要家校合作才能让教育形成合力,实现效益最大好,也才能避免教育减负,家庭增负,越减越负的情况。
作为学校和老师,要通过开办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配备家庭教育专兼职指导师,给予家长科学实用、容易操作的家庭教育方法指导,让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同时,注重和家长的经常联系,及时沟通,力求在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上一致,在对孩子的教育思想上默契,在对孩子的教育目的上同向,在对孩子的教育手段与方式上吻合,让家长成为老师对孩子教育的有力助手。
我想,能够在这五个“更加”上着力,学校就一定能够担负和发挥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作用。
作者简介:
汤勇,在四川阆中从事区域教育管理十多年。四川省教育厅教育咨询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理事长。2014年被《中国教师报》评为全国十大“最具思想力教育局长”,《中国教育报》2015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本文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编辑推荐,选自“汤勇晓语(gh_3622cf6c3393)”,版权归原创作者汤勇局长所有。
【汤勇专栏】
汤勇:我为“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举双手!
原创作者|汤勇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通知对考试功能、考试次数、命题管理、考试结果运用、过程评价完善等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和要求,这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教育评价改革和“双减”工作部署要求,严格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切实降低学生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特别是对“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这一减负新政,我更为之叫好,举双手赞成!
教育的内卷,已经“卷”到幼儿园、小学乃至小学一二年级。一些幼儿园,过早地教婴幼儿拼音、识字、算术、奥数、背唐诗、记英语单词,甚至有地方还要进行幼升小衔接考试,为此导致一些地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益严重。
对于不少小学,更是写不完的作业,刷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有的地方小学一二年级除了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还有周考、月考、段考、单元考、摸拟考、过关考。过多的书面作业、过于频繁的纸笔考试,过重的学习负担,压得这些年龄幼小的孩子抬不起头,喘不过气,给他们的身心带来了严重的伤害,童真失却,天性丧失,想象力被扼杀,学习兴趣被泯灭,“小眼镜”、“小胖墩”、心理扭曲者越来越多,厌学、轻生、作贱生命的也不少。
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他有两个亲戚的孩子,都在读小学一二年级,一个孩子怕考试,怕排名,每次考试就装生病。另一个孩子的父母在外地打工,马上开学了,这个孩子告诉他奶奶,他怕开学,他不想上学,奶奶问他为什么,他说,他讨厌那些每天成堆的作业。我所了解的这种现象,还不是个例。
我以为,对于幼儿、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根据他们的身心规律和认知特点,对其教育应该偏重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尽可能给他们营造出一种童话般的世界,让幼儿、儿童在五彩斑斓的童话般的世界里,通过讲故事、听童话、看绘本、玩游戏,在接受简单知识认知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开启他们的想象,丰富他们的心智, 点燃他们学习兴趣的火花,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习惯。
为此我一直主张,幼儿教育不但不能小学化,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低段,还要幼儿化。
过去我从事区域教育管理,我们便在阆中市作出硬性规定,小学三年级以下取消纸笔考试。
取消纸笔考试,不是意味着不教学,不进行基本知识的传授,而是提倡以更符合孩子发育水平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快乐地学习。也不是不考试,而是用考核代替考试,以更符合孩子身心特点的考试方式,让孩子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进行“乐考”,实现“寓考于乐”。
在实际操作中,对小学低段的考核,我们把一道道考题设计成闯关游戏和情景模拟,诸如“趣味语文”“拼音天地”“数学王国”“运动展台”“音乐茶座”“涂鸦馆”“生活麻辣烫”“品德碰碰碰”等,让孩子以“游园式”“体验式”的方式参与,在玩中学,在玩中考,在玩中了解和掌握孩子的知识积累、个性特长、习惯养成、合作意识、行为品质等。
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同样了解和掌握了孩子们平时的学习情况,而且让孩子们考得开心,还能充分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平时学得也开心。
更重要的是,通过考试方式的改变,纠偏了小学低段唯分数、拼分数,而导致的不正常的教育方式和行为,保护了儿童的身心和天性,呵护了儿童对未来学习的一种向往与热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把快乐的童年也真正还给了儿童。
我记得,当时做出这样的规定,有家长担心如果取消纸笔考试,会不会影响到孩子学到应有的知识,有的老师也担心没有纸笔考试,会不会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但是通过前些年的实践证明,没有纸笔考试,孩子们一样能够学到知识并取得好成绩。
当然,这也给我们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不断变革评价手段。如果我们仍然停留于满堂讲、满堂灌,如果我们仍然采用布置大量作业,让孩子翻来覆去做作业,则有违初衷,也很难达成“不进行纸笔考试”后的教学目的和考核目标。
早在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已经明确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如今,又要求一二年级不再进行纸笔考试,无疑都是根据孩子的成长特点和教育规律做出的重大部署。两个举措前后衔接,彰显着教育减负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老师,把这一关乎教育良知与教育功德的事,落实好,不走样,责无旁贷,这需要担当、勇气和智慧!
本文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编辑推荐,选自“汤勇晓语(gh_3622cf6c3393)”,版权归原创作者汤勇局长所有。
1.文章《‘汤勇’汤勇军》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汤勇’汤勇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