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 高云 陈诗昂 宋晓珊 王乔琪/文 杨东华/图

【开栏的话】

在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郑州的“朋友圈”里又更新了新消息。

省长陈润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继续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进郑汴、郑许一体化和郑新、郑焦深度融合,加快大都市区建设。”

这是“郑许一体化”和“郑新、郑焦深度融合”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许昌、新乡、焦作3位“邻居”跟郑州的关系更近一步。

这三座城市将怎样撸起袖子加油干,展现“魅力”,和郑州更“亲密”地联动发展?

河南商报独家对话许昌、新乡、焦作三地的市长,他们分别讲述了各自城市的发展思路,和我们一起展望不远处的 “新双城故事”。

2016年12月,《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出炉,许昌被正式纳入郑州大都市区发展规划。2017年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郑州与周边毗邻城市融合发展,许昌是其中一员。

在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郑许一体化”首次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

“郑许一体化”,将赋予许昌怎样的历史机遇,许昌将怎样描绘一体化发展蓝图?

带着这些问题,河南商报记者独家专访了省人大代表、许昌市委副书记、市长胡五岳。

省人大代表、许昌市长胡五岳(左)接受河南商报记者专访

郑许一体化 “黑马”圆梦“水到渠成”

河南商报记者:从中原城市群中的一员,到郑许一体化发展,许昌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胡五岳:从最早提出的中原城市群概念,到后来的郑州大都市区,许昌都位列其中。

十几年前,郑汴一体化刚刚起步时,许昌自己就提出了郑许一体化。那时的一体化概念相对狭窄,仅仅是电信、公交、旅游、金融的同城。

许昌晨报记者 牛书培/摄

真正意义上把郑许融合发展提上日程,是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开始,这给许昌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契机。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对外开放的平台、窗口,形成了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在它的辐射带动下,许昌这几年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许昌GDP年均增长11.2%,增速全省第一;2016年、2017年,全市GDP增速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产业、生态、交通、宜居、创新、开放等优势更加凸显,推进郑许一体化的条件更加成熟。在这个过程中,许昌再去提郑许一体化,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这也顺应了城市发展规律,顺应了郑许两地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1+1>2 郑许错位发展

河南商报记者:郑许一体化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有着怎样的意义?

胡五岳:一是对全省的示范带动。

一体化发展,不是一加一等于二,更不是一加一等于一,而是一加一大于二,就是在一个链条上,各自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协同发展。这样的一体化发展,将对全省其他地市发展产生示范带动效应。

许昌晨报记者 牛书培/摄

二是对郑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有力支撑。

按照“1+4”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1是郑州,4是开封、许昌、焦作、新乡,不仅要“1拖4”,还要“4托1”。许昌产业基础扎实,交通区位优越,生态环境优良,发展活力强劲,能够对郑州发展起到有力支撑,发挥“托举”效应。

三是对许昌的重大机遇和颠覆性提质。

这几天,不少许昌市民在网上热议这个话题,可以说是非常振奋、奔走相告。我在微信朋友圈里也看到不少。接下来,许昌要站在全省发展的全局高度,谋划更高质量发展。

一体化发展之路 许昌已有规划

河南商报记者:接下来,许昌怎样发挥比较优势,实现郑许一体化发展?

胡五岳

郑许一体化已经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去年,我们就委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编制了《郑许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并已经上报省政府。下一步,我们将尽快完善规划,促成省政府尽快批复。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和郑州的对接。既然是一体化,双方就不能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必须紧密按照“三区一群”等省委、省政府的统筹安排部署,加强对接,相向而行,协同发展。

产业对接

1关键词 合力亮点:郑州+许昌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半壁江山”胡五岳

首先是产业的对接。没有产业,就是一座空城。

现在,许昌工业规模总量全省第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的比重达15%以上,加上郑州所占的35%以上,郑州和许昌就占了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半壁江山。

同时,许昌在配套能力、制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上也具有优势,我们将与郑州一起,发挥优势,形成合力,支撑和推动相关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生态对接2关键词:“生态+”亮点:围绕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发展生态文化区

胡五岳:许昌生态优势突出。拥有百万亩花木林海,是淮河以北最大的花木生产基地。所辖鄢陵县每年优良天数达300天左右,还有矿泉水、温泉等国家确定的地理标志产品。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34平方米,成功打造了全长82公里的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联通工程,被誉为郑州的“南花园”,被网友推选为“最美城市”。

许昌晨报记者 牛书培/摄

下一步,在与对接郑州的对接中,许昌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生态+”概念。

陈润儿省长在许昌调研时明确指出,要以许昌鄢陵县为中心,加上建安区、长葛市和开封尉氏县,建设生态文化区。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陈润儿省长要求,在整个区域内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包括“生态+”医疗、“生态+”养生、“生态+”教育、“生态+”旅游等产业。

交通对接3关键词:市域铁路亮点:“公交化” 将实现刷脸乘车

胡五岳:郑许之间,一马平川,没有山河阻隔。两市间既有高速公路连通,又有京广高铁相连,许昌到航空港区的快速通道也已经通车,郑万、郑合高铁正在加快建设。可以说,许昌不是交通枢纽,但离枢纽很近,交通优势宽松适度、疏密相宜、动中取静。

许昌晨报记者 牛书培/摄

许昌中心城区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心仅50公里,郑州机场也是许昌的机场,未来许昌将有5个高铁站、3条高铁线,立体化交通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特别是去年12月6号,郑州机场至许昌市域铁路正式开工建设,这是中原地区的第一条市域铁路,也是全国第一条跨区域接入机场换乘中心的铁路,预计2019年年底建成试运行,2020年上半年正式通车。从机场GTC换乘中心到许昌,全长59公里。其中,郑州境内是地铁,许昌境内33公里是地上轻轨。

这条市域铁路短编组、高频发、公交化。在许昌境内平均三公里一个站。列车不像火车那样8个或16个车厢一列,而是2个或4个车厢一个编组,3—5分钟一趟车,像公交车一样随到随走。

项目建成后,将解决“面对面”的交通问题,有力促进郑许间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通共享,带动沿线产业的加快布局和集聚发展。试想,许昌境内有11个车站,每个车站旁边三公里范围是一个组团,这11个轻轨组团将带动沿线实现协同发展、快速发展。

这条线路设计的信息化程度很高。建成投用时,能够实现“刷脸”上车,不需要再购买车票,脸刷一下,就直接从信用卡里扣钱。

功能对接4关键词:宜居亮点:8.9%的许昌房子被郑州人买了

胡五岳:许昌有着宜居优势。今年许昌人口刚刚过100万,进入大城市行列,但它大而不笨,没有堵车等城市病,在许昌任何两个区之间上下班,半个小时就能到达。

许昌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质量魅力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等十几项城市荣誉。特别是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许昌是中原地区唯一一家。

在《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7)》中,许昌市居民获得感、安全感、信心感3项指数,均居全省第一位。

在郑州和许昌两地,民间的一体化趋势已经形成。

2017年上半年,经住建和统计部门计算,许昌的商品房销售中,8.9%被郑州市居民购买,大公司开发的楼盘这个比例更高,部分新楼盘甚至超过4成。

许昌的鄢陵县已经被国家林业局确立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目前,我们正在规划建设国家级健康养老示范区。

功能对接方面,郑州具有教育、科技、金融等得天独厚的优势,许昌具有生态、宜居、养生等优势,能够实现互补发展。

平台对接5关键词:创新、开放亮点:中德中小企业示范区将获批

胡五岳:在平台对接上,郑许一体化也大有可为。

许昌的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0%以上,超百亿元民营企业有6家,创新活力强,创业氛围好。

如何借助民营企业家群体,把双方优势进行融合、放大,也是实现一体化创新发展的课题。

许昌晨报记者 牛书培/摄

2017年,许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仅与德国合作,就落地了10个项目,并签约项目25个、达成意向29个,工信部给予了高度肯定。

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中德(许昌)产业园已经上升为省级战略,中德(许昌)中小企业示范区已经通过评审、即将获批,B型保税物流中心申建获省政府批复。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三区一群”等国家战略平台,加快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和功能性口岸规划建设,积极争取自由贸易区许昌联动发展区,推动信息、研发、金融、结算等公共服务平台与郑州对接,实现互联共享,努力构建相互衔接、高效便利的开放发展支撑体系

(河南商报首席编辑 徐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