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c)记者吴敏 北京报道
近日,拥有天津国资背景的吕英博“空降”渤海人寿担任董事长一职获核准之后,渤海人寿总经理一职也将迎来变更。
本报记者从渤海人寿处获悉,有着海航背景的该公司原董事长闻安民现任渤海人寿副董事长兼拟任总经理、临时负责人。
吕英博和闻安民的“一进一退”也被外界猜测为渤海人寿股权更迭的前兆。
而对于核心高管的连续变更,是否会引起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渤海人寿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公司现阶段总体战略保持稳定,仍将坚持“科技赋能,回归保障”的发展战略,持续深化业务转型,大力发展期交和保障型业务,优化业务结构,加强价值渠道建设,均衡渠道发展,完善产品体系,提升公司科技化运营服务能力,为客户创造价值,推动公司向价值增长转型。
天津国资将接盘成第一大股东?
闻安民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保险老将,其于1984年进入保险业,从业历史已长达36年。其曾先后出任中国人保北京分公司人身险处副处长、泰康人寿总公司业务管理部筹建负责人、泰康人寿总公司团险部副总经理、筹建泰康人寿天津分公司总经理、泰康人寿西安分公司总经理、泰康人寿总公司团险部总督导等职务。
不过,闻安民更为外人所熟知的是其与“海航系”之间的关系。2006年,闻安民进入海航集团担任保险项目组组长,开始搭建海航集团的保险板块。之后,闻安民在海航旗下所有险企均担任过要职,包括民安财险非执行董事、新光海航人寿董事长、华安财险副董事长等。
2015年7月,闻安民又获批任职渤海人寿总经理。但任职仅一年多,2016年末,闻安民总经理一职就被免去,同时聘任赵默担任公司总经理,但2个月后,赵默的拟任总经理一职也被免。2018年10月,闻安民不仅再度回归,而且升任渤海人寿董事长一职。兜兜转转,如今其又交出董事长的“权杖”,回归总经理一职。
值得一提的是,渤海人寿新任董事长吕英博则有着天津国资的背景。资料显示,吕英博曾任天津港保税区财政局局长、天津港保税区工作委员会委员、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天津保税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而该公司的大股东是天津港保税区国有资产管理局。此前,天津保税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天津天保控股持有渤海人寿8.46%股权,为其第六大股东。
吕英博和闻安民的“一进一退”也被认为是渤海人寿股权变更的前兆。
近日,有报道称,渤海人寿现任第一大股东渤海租赁拟将持有的全部20%的股权转让给天津天保控股,且股权变更最快在6月底完成。若该股权变更获批,渤海人寿的第一大股东将正式易主为有着天津国资背景的天津天保控股,后者的持股比例也将提升至28.46%。
对此,本报记者向渤海人寿方面求证,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上述股权转让消息不属实,公司亦尚未向银保监会提交股权变更申请。涉及公司股权变更的具体情况,请以公司及银保监会的正式披露信息为准。
尽管如此,作为海航旗下保险版图中最重要的落子,渤海人寿的股权事宜仍然受到业界关注。
去年一月,有媒体报道称,海航在北京举办非主业资产处置推介会,将房地产、金融、类金融的待处置资产向投资者推荐,这其中就包括渤海人寿的20%股权。
资料显示,渤海人寿成立于2014年12月,是首家总部落户天津自贸区的寿险公司。海航通过旗下孙公司渤海租赁,持有渤海人寿20%股权,位列第一大股东。渤海人寿也一直被视为海航系“亲儿子”,其130亿元的注册资本也足见其受重视程度。
2017年6月,随着监管要求各家银行排查对海航集团等多家企业的授信情况,海航集团旗下多家子公司股权遭遇被冻结,融资渠道进一步收窄。在相关监管部门的介入之下,海航集团也走上了资产处置,回笼资金的道路。
2018年海航集团出售了在海外的多笔物业,且相继出售了境内房产,资产出售金额高达1225亿元。遗憾的是,变卖资产也对海航盈利能力的改善微乎其微,2018年营业收入只是出现小幅增长,净利润仍急转直下。而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又进一步加剧了海航集团的流动性压力。对此,海南省政府也成立了“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推进海航集团的风险处置工作。
今年将着力提高投资收益
既然渤海人寿股权何去何从尚未有定论,那就先来看看该公司的经营状况。寿险业素有“七平八盈”的定律,但渤海人寿成立的前三年均实现了盈利,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别盈利8094万、6835.8万、2.21亿,不过近两年出现较大亏损,2018年亏损7.68亿,2019年亏损进一步扩大至13.95亿元。
对于亏损原因,渤海人寿相关负责人曾向本报记者表示:“公司投资业务配置的部分产品,偿债主体涉及的部分民营企业曾采取激进扩张战略,叠加金融去杠杆等外部因素影响,出现较为严峻的流动性风险,涉及项目发生集中逾期违约,造成投资项目亏损。2019年,公司对部分违约逾期项目进行了计提减值准备,形成报表亏损约13.11亿元。”
不过,在“保险姓保,回归保障”的总体行业导向下,渤海人寿近两年一直在推进战略转型,按照该公司此前向本报记者介绍的转型举措来看,是在稳定业务规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期交业务。
从转型成效来看,2018年、2019年,渤海人寿的原保费占比分别为97.7%和99%。而在2015年和2016年,该公司原保费占比还仅为36.4%、49.9%。
另外,该公司去年保单红利支出为4921万元,同比增加了139倍。“经营支出方面,保障型产品的增长带来了首期投入的提高。”上述渤海人寿相关负责人说道。
的确,2019年渤海人寿实现原保费收入61.25亿元,同比增长29%,高于市场增速15个百分点;原保费收入占比达到99%,也高于市场77%的平均水平;新单原保费收入55.55亿元,其中期交占比较2018年同期大幅提升。同时,保障型业务增长较快,健康险保费收入较2018年同期增长113.53%。
渤海人寿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虽然保险业务仍处亏损状态,但整体保险业务原保费收入的增速大大高于成本增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公司增收节支的成效。”
该公司2020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数据显示,原保费收入47.25亿元,同比增长近117%。一季度净利润也十分可观,盈利达1.43亿元,而这或许与其投资收益有关,本报记者注意到,一季度,渤海人寿投资收益达3.82亿元。
从偿付能力方面来看,渤海人寿最新一期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81.4%,且今年一季度,该公司现金流净流出7.96亿。
“一季度现金流为净流出主要是由于投资现金流出导致,公司一季度保费流入较多,加上去年年底流动性也较为充裕,因此一季度公司增持了二级债基、保险资管产品和二级权益资产等投资资产,导致公司整体一季度为现金净流出。”上述负责人曾解释道。
对于接下来的战略规划,其表示,“公司将更加注重降本节支,开源节流。”在生产运营成本、管理类费用等方面科学审慎把控,集中资源向具有保障型、可持续性以及高内涵价值的关键项目倾斜,2020年将继续采用多种方式对成本费用进行精细化管理,厉行节约,严控销售成本。
渤海人寿方面还阐述了下一步的投资思路,一方面将持续加强投资业务的风险管控工作。“对已经暴露风险的投资项目,将持续加大处置力度,通过多种方式力争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另一方面将着力提高2020年投资收益。“一是适度增加二级权益的投资规模,精选优质品种;二是加大优秀二级债基的配置力度,增厚固收组合收益;三是加大不动产投资力度,通过地产基金布局一线城市优质办公物业,择机配置物流和长租物业;四是关注优质二手PE份额项目,适度增配头部管理人PE基金。”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1.文章《渤海人寿,渤海人寿前行无忧终身寿险好不好?》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渤海人寿,渤海人寿前行无忧终身寿险好不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