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与外卖业的崛起,极大地促进了塑料使用量的增长。图/视觉中国
文/曹吉利
先看一组对比数据:
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根据这份被称为“限塑令”的文件,全国范围内将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商品零售场所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当时,中国的塑料袋使用量为30亿个,仅用于买菜的塑料袋就达10亿个。
“限塑令”刚刚施行的时候,媒体调查显示七成消费者愿意用环保购物袋代替塑料袋。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有些不尽如人意,“限塑令”不但没有起到效果,塑料袋的使用量反而暴增了。仅快递业一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我国快递业共消耗塑料袋约82.68亿个。2016年,这个数字暴增至147亿个。
2017年11月25日报道,各大外卖平台每日产生的订单总和在2000万单左右,以每单外卖一个塑料袋计算,全年使用的外卖塑料袋就高达73亿个。
“限塑令”竟然成了“卖塑令”?2018年初,国家发改委官网为此开设了一个名为“我为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献策”的专栏,邀请全社会围绕不同领域塑料制品的管理要求,提出意见建议。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环保主义者以及广大消费者,都对塑料袋使用量不降反增感到为难和疑惑。
每个外卖订单,都需要用到塑料袋、塑料饭盒、泡沫饭盒等塑料。图/视觉中国
谁架空了“限塑令”?
“限塑令”刚刚出台时,多多少少发挥了作用。在塑料袋使用最集中的超市,几毛钱的价格还是会给很多精打细算的消费者设下了小小的心理障碍。于是,不少人会在逛超市时从家里带一个塑料袋,或者带上可以反复使用的布袋、纸袋。有些超市也顺势推出活动,赠送或出售环保袋。一时间,有关塑料袋的市场手段似乎生效,环保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然而,短短几年之后,随着互联网行业沧海桑田的变迁,超市在塑料袋消费总量上所占的比重一下子变小了,外卖和快递成了塑料袋使用的大头。
在街头巷尾的垃圾箱就可以发现端倪:过去堆在垃圾桶里的塑料袋,大都印着某某连锁超市的名字,而如今的垃圾桶,则被某某外卖的字样,或者拆得七零八碎的快递包裹占据。超市是实施“限塑令”最严格的场所,但当外卖和快递异军突起,改变了中国人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塑料袋消费的格局。“限塑令”可以阻止超市免费提供塑料袋,却挡不住快递员给包裹包上一层又一层塑料膜。
快递产生的塑料袋被随意丢弃。图/视觉中国
另一方面,“限塑令”始终难以在小型超市、肉菜市场、临街商铺、街边小贩、乡镇小卖部等地方推行,在这些购物环境中,人们结账时使用塑料袋已经成为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即使是在城市里的限塑商店,很多人也不吝于多花两三毛钱买一只塑料袋。
因为塑料袋对消费者而言,意味着方便和清洁。由于人们的购物行为多数是随机的,商品的外包装可能是干燥而干净的,也可能是刚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或者是滴着水的蔬菜、带着血的肉类,那么用塑料袋包装便是最方便的一个选择,而且回家后还可以用来装垃圾。在肉菜市场,如果商家不提供免费塑料袋,恐怕将会对生意造成很大的影响。
2010年,吉尼斯世界纪录把塑料袋确认为世界上最普及的消费品,足以说明这个产品的便利,以及人们对它的欢迎。如果无法从源头上限制塑料袋的生产、流通和销售,商店内仍然提供免费或极其低廉的塑料袋,消费者依然会继续纵容买塑料袋的习惯。
个人方便了,商家方便了,快递业也方便了,环境却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塑料污染。
在肉菜市场,塑料袋基本都是免费提供的。图/cqnews
泛滥的塑料污染,将会令环境“窒息”
2018年1月,在南极执行海洋科考任务的中国科学家发现,南极的表层海水里出现了肉眼不可见的塑料微粒(指直径小于5微米的微型塑料,俗称“海洋PM2.5”),含量甚至高于地球海洋中的平均水平。
塑料正在占领和污染地球。
纪录片《蓝色星球2》展示了令人震惊的海洋塑料污染。
全球每年被丢弃的塑料垃圾超过3000万吨,其中超过2000万吨将会流入大海。在巴西圣保罗的海岸,超过95%的海滩垃圾为塑料制品,如瓶子、吸管、渔网等。这些塑料制品,一旦被海洋动物吞食,或缠住了海洋动物——如去年在深圳杨梅坑被渔网困死的抹香鲸,极有可能会导致动物死亡。
据国家海洋局2017年3月发布的《2016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在我国45个区域的海洋垃圾中,84%的海面漂浮垃圾、68%的海滩垃圾以及64%的海底垃圾,都是塑料垃圾。这些铺满海平面和海底的塑料垃圾,如果无法得到清理,乃至日益增加,势必会令海洋生态环境“窒息”。
塑料垃圾占了海洋垃圾的绝大部分。图/国家海洋局
在农村,由于缺乏完善的环卫系统,塑料垃圾乱扔更是常态。中科院研究员蒋高明从2005年开始调查农村污染问题,2015年将调查报告发表在环保部主办的《环境教育》杂志,将“白色污染”列为农村最严重的污染之一,并且还在不断增长中。
农田地膜残留物,各种农药化肥的包装物、各种食品的包装物以及各种塑料袋,基本上都是被农民就手丢弃,然后借助风力和雨水进入河流和沟渠,污染农村的水资源。可见农村里缺的不仅仅是环卫系统,还有最基本的环保意识。
“限塑令”施行十年,已经到了迫切需要修订,重新思考如何治理白色污染的时候了。
青岛,大风天刮起的塑料袋挂满了枝头。图/视觉中国
我们最需要的,是深入人心的环保理念
显而易见的是,彻底禁绝塑料袋和推广替代品,目前来说是行不通的。事实也证明,单靠行政式的限制难以达到理想效果。“限塑”不仅仅是政府环卫系统的工作,还是一门复杂的社会科学,对政府部门和环保组织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2017年11月2日,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联组会议上表示,接下来相关部门将会一起研究如何调整“限塑令”,对电商、快递、外卖等行业制定塑料袋使用规范,限制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的使用,同时督促地方特别是城市加大落实力度。而早前,国家邮政局等10部门也提出了,到2020年,快递行业可降解绿色包装材料的应用比例会提高到50%。
这就意味着,未来“限塑令”将会升级。在政策制度和执行层面,建立起一个从塑料袋生产、销售到回收的完整生态链,用更多元的市场手段,而不仅仅是在消费端加收费用,才能在最大程度地降低社会成本的前提下,最好地控制白色污染。
农村里缺的不仅仅是环卫系统,还有深入人心的环保意识。图/视觉中国
当然,仅仅有政策细则的完善是不够的,“限塑”作为一门社会性的环保工程,还需要全体公众的参与。而要动员公众参与环保事业,唯有全方位、持之以恒地进行环保教育。
比如说,从学前教育开始,学校便要与家长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在一些国家,销售可重复使用的塑料袋所获得的利润,将会有一部分注入社区的环保组织和环保计划,加上政府的资金扶持,源源不断地资助环保教育工作,让公众了解当前的环境污染和环保理念。
只有当大多数国人真正在内心萌生出对身边环境的善意,垃圾分类才不是一件麻烦无比的事,收银台前的几毛钱才不是那么无足轻重的小钱,散落在池塘里的塑料袋才不是司空见惯的景象,小商店里提供的劣质塑料袋才不是求之不得的小便宜。
要达成这个愿景,人人都有责任。如果每人每天少用一个塑料袋,中国每天就减少了14亿个塑料袋使用量,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行动?
1.文章《“限塑令”十年,中国人却对塑料袋上了瘾》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限塑令”十年,中国人却对塑料袋上了瘾》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