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安、陈履安十四年抗战?

2023-02-01 04:13 24次浏览 财经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一直念念不忘“反攻大陆”。作为蒋介石最得力的助手陈诚,自然也是这一思想的身体力行者,在刚到台湾后曾不遗余力地宣传过“反攻大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陈诚越来越感到“反攻大陆”的艰难,尤其是美国在中间的操纵,更让一向爱国的陈诚有所警惕。因为美国人不会白白帮你,如果因为“反攻大陆”而让美国得逞,那自己和蒋介石无疑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在上世纪60年代初,毛主席也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政策,表示如果台湾有意回归祖国,一切问题都可以按照蒋介石和陈诚的意见研究解决。

1963年,周恩来让张治中给陈诚写了一封信,转达毛主席对台湾的政策,希望他能从民族大义的高度出发,为两岸的和平统一贡献一份力量。

此时的陈诚,已被查出身患肝癌。谁也不知道,当他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是什么想法。

1965年3月3日,陈诚从昏迷中苏醒过来,看了看围在身边的家人,示意长子陈履安留下,其余的人都到外面去。家人知道他要留遗嘱,就都悄悄地出去了,剩下陈履安一个人。陈履安凑到父亲身边,拿出纸和笔,开始记录父亲的遗嘱。

陈诚望着天花板,沉默了一会儿,说了下面这三句遗嘱——

一、希望同志们一心一德,在总裁领导之下,完成国民革命大业;

二、不要消极,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全国军民共此患难;

三、党存俱存,务求内部团结,前途大有可为。

说完遗嘱两天后,即3月5日,陈诚与世长辞,终年67岁。

陈诚去世后,他的遗嘱自然也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国民党相关部门在发表这份遗嘱时,曾专门去找陈诚的夫人谭祥,因为以陈诚“副总统”的身份,在遗嘱中没有提到“反攻大陆”这一重要的国策,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向谭祥提出,是否可以修改一下。

谭祥说:“辞修(陈诚,字辞修)的遗嘱如果一定要发表,就只能按照他生前的口授原件,如果感到这样公布不合时宜,也可以不发表。”

据说,当工作人员把这一消息报告给蒋介石后,蒋介石沉默不语,很长时间后,蒋介石轻轻地说:“照原件发表吧。”

其实,在陈诚生前,就曾向蒋介石建言:不能为了“反攻大陆”,而被美国玩弄于股掌之上。蒋介石虽然冲他发过脾气,但他在心里也清楚,“反攻大陆”已经越来越成为镜花水月,美国人绝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么高尚。

说到底,这两人虽然对中共有深仇大恨,但毕竟都是中国人,对祖国怀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如果因“反攻大陆”而让美国人得逞,蒋介石其实也不会答应。

在陈诚的葬礼上,蒋介石亲自献上花圈,灵堂正中挂着他手书的匾额——“党国精华”,其治丧规格之高,前所未有,极尽哀荣。

当年夏天,周恩来在上海迎接李宗仁时,动情地说:“陈辞修是爱国的人,他坚决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可惜他身体不好……他临终时留有遗嘱,台湾当局要修改发表,他夫人反对,说要动就不发表,要发表必须原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