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堰丹江口,有一位名叫张文魁的九旬老人。在左邻右舍的眼中,他是一位退伍多年的普通老兵。每次在社区组织填写退役军人信息采集表的时候,在是否荣获军功的问题下面,张文魁的儿子张胜刚也总是填上“无”。

并不是张胜刚想保持低调,而是张文魁从来没有和儿子提起过自己昔日参军的往事。

不仅是张文魁的儿子张胜刚对父亲在军队的过往一无所知,全家人都不知道张文魁在部队中获得的荣誉。

图|2019年,91岁的张文奎老人接受长治日报记者采访照片

所有人都不曾想到,这位看似普通的退伍老兵,在17岁的时候就参加了抗日战争;在19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后又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等,一生可谓是身经百战。

这些战斗带给了张文魁无数荣誉:淮海战役奖章、渡江战役奖章、西南战役奖章、中南战役奖章、抗美援朝纪念奖章……

这些参加战役战斗的纪念章,也书写着张文魁辉煌的过往。

但是张文魁却把这些象征着荣誉的纪念章用布包好,小心翼翼地放在了床头的柜子里,同时将这段辉煌的参军岁月也尘封在了历史的角落,甚至张文魁对自己的家人都从未透露分毫。

图|2019年,张文奎老人与妻子岳桂英

以至于这么多年来,张文魁的妻子岳桂英不知道自己的丈夫曾经身经百战,他的小儿子张胜刚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曾经如此英雄。

虽然张文魁在丹江口市住了60年,但是张文魁的老家却不在丹江口市。

张文魁的老家,在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西池乡南仙泉村。

1928年,张文魁就出生于这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

张文魁有6个兄弟姐妹,他是最小的,排行老七。但是张文魁家中十分贫困,孩子的存活率非常低。

六个哥哥姐姐全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幸夭折了,张文魁从家里的老七,一下子变成了家里唯一的孩子。

图|张文魁青年时期的照片

常言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张文魁出生之后的第三天,张文魁的母亲不幸去世。

也就是说,张文魁几乎是在一出生的情况下就失去了母亲,全靠父亲一手拉扯长大。

在张文魁的童年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除了那个一贫如洗的家,便是侵华日军对家乡百姓的累累暴行。

自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战线迅速扩张,短短几月就侵占了华北地区的大半土地,当时的山西地区也没能幸免。

当时,张文魁的父亲就是被日本侵略者打断了胳膊。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导致张文魁的父亲成了终生的残疾。

图|1938年5月,日军把被俘的中国士兵当活靶刺杀

张文魁的父亲虽然断了一条胳膊,好歹还是保住了一条性命,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而在那段惨烈的动荡岁月中,无辜的同村乡亲们却没这么幸运,直接被侵华日军残忍地杀害了。

面对侵华日军无耻凶残的侵略行径,张文魁心中充满了滔天仇恨。

从那个时候起,张文魁便决定,一定要去参军!

张文魁暗自发誓,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自己的乡亲们还有残疾的父亲报仇雪恨!

图|三个民兵队员在埋设地雷

1945年6月,刚满17岁的张文魁,已经扛起了武器,参加到抗日救亡的队伍当中,立下了不少功劳。

因为张文魁在战场上的表现极为出色,于是被任命为当地的抗日民兵队队长,这也是张文魁人生中第一次担任起领导和组织的工作。

就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张文魁深刻理解了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和人民群众的力量,他带领着父老乡亲们一起积极配合解放军作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1947年3月7日,19岁的张文魁终于得偿所愿,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

图|1947年,巷战中的解放军

张文魁加入共产党不久,也就是1947年的9月份,张文魁又跑去动员了村子里面的另外6名年轻人,一起报名参军。

因为张文魁是家里面的独子,而且父亲年事已高,部队在征兵的时候顾虑到这一点,还非常照顾张文魁,于是劝他再考虑考虑。

“你是独子,父亲又有残疾,生活非常不方便,家里面需要有人照顾,可以不去参军,在村子里带领民兵一样是干革命呀。”领导如是说道。

因为张文魁的家庭情况特殊,部队考虑得非常细致,想要张文魁先照顾好家里,暂时先不考虑参军的事。但是张文魁意志坚决,怎么都说不动。

图|张文魁青年时期的照片

张文魁是这样回答的:“另外6名同志都是我做的工作,现在让我留下,我怎么跟他们交代呢?再说了,作为年轻人,我有打仗的经验,应该到前线和同志们一起并肩战斗。”

张文魁的坚决态度也让部队里做思想工作的同志无可奈何,而且张文魁的父亲得知此事后,更是全力支持张文魁去前线打仗。

张文魁的父亲跟张文魁说:“娃,你去当兵打仗我不反对。但是到了部队上,别给我开小差当逃兵丢人。家里面我一个人可以应付,不用担心。”

父亲非常支持张文魁的决定,但是张文魁毕竟是家里面唯一的孩子。

在送走张文魁去参军的时候,父亲还是不禁流下了泪水。

图|解放战争期间,晋冀鲁豫部队与国军作战旧照

就这样,张文魁带着家中老父亲的嘱托来到前线,成为了晋冀鲁豫军区第九纵队27旅的一名战士。

1948年2月份,解放战争的态势越发明朗。国民党军队被我军战士打得一溃千里,没有丝毫还手的能力,落败已是迟早的事。

这个时候,解放军的攻势可以说是横扫千军如卷席。随着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秦基伟司令员也率领着第九纵队渡过黄河,朝着豫西地区奋勇挺进。

在攻克了八百里伏牛山之后,第九纵队丝毫不敢松懈,马不停蹄连战连捷,一连攻克了15座县城,可以说是捷报频传。

在这期间,张文魁所在的部队接连攻克了洛阳、南阳,把整个中原战场开辟出了全新的局面,为整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极大贡献。

图|1948年,我军爆破手在战场上进行连续爆破

1948年10月22日,郑州战役正式打响,张文魁当时所在的部队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27旅,担任攻打郑州围歼战的主力部队。

郑州战役是解放战争过程中比较激烈的一场战斗,这一仗双方的伤亡都非常大,其中的危机重重,比影视剧中所描述的战场更加复杂。

不过在明面上,这一场围绕着郑州的大战仅仅花费了一天时间,我军共歼敌1.1万余人,总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中原地区的战略重镇郑州就此迎来解放(数据来源于广安日报)。

而张文魁所在的27旅也取得了重大成果,一共俘获了一千多名敌人。

图|解放战争期间,我军正在押送俘虏

随后,张文魁被部队首长安排押送这些战俘到伏牛山革命根据地接受教育和安置工作。

在战斗中,张文魁表现英勇;在战争结束之后,又被安排了运送战俘的重要任务,可见张文魁当时非常受部队领导的重视和赏识。

在“淮海战役”时期,张文魁又被抽调到了45师师部的警卫团,主要是负责后勤的重要工作和各位首长的警卫安全工作。

一线战场也好,后勤警卫也罢,不管在哪个岗位,张文魁一直是履职尽责,竭尽全力,表现十分优秀。

图|我军在陇海战役中缴获的榴弹炮

那时候,张文魁所在的部队虽然有许多炮兵,但是并没有足够的大炮装备队伍。部队通常都是在战场上缴获敌人的大炮为己所用,通过敌人的装备来增强自己,装备自己。

但是战火无情,送上战场的武器也常常“负伤惨重”。有很多缴获来的大炮,拿来一用才发现出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导致这些武器无法第一时间装备给我军部队。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武器出了问题,就需要有许多懂武器维修的专业性人才。

1948年12月,因为张文魁脑子机灵,学习能力强,部队首长于是把他派到刚刚解放的郑州去学习大炮的维修知识,希望为部队再培养一个技术性专业人才。

图|我解放军的炮兵阵地,战士们正严守以待,准备向敌军阵地开炮

张文魁果然没有辜负组织的期望,刻苦求学,最终掌握了大炮的修理知识。

结束了学习生活后,张文魁开始接手那批在战场上受损的大炮,成为了一名正式的炮兵。

从此之后,张文魁和大炮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了一名技术型的专业人才。

1949年2月,“解放战争”已经进入到了后期阶段,张文魁所在的第九纵队编入了第二野战军四兵团的十五军,由秦基伟担任军长。

十五军经过整编之后,顺利挺进到了长江的边上,做好了渡江战役的前期准备。

图|进行渡江演习的解放军战士

到达了长江的北岸之后,所有的部队,包括张文魁所在的部队都在寻船和造船,为后期的渡江战役做好准备,就等着一声令下之后的千帆竞渡。

完成渡江战役的前期准备后,部队的战士们皆是蓄势待发,做好了随时作战的准备。

晚年的张文魁回忆起几十年前发生的这场战役时,印象依旧很深刻:

“渡江战役打响时,我在炮营,主要负责朝江面上打烟幕弹,掩护部队渡江。炮兵万炮齐发,百万雄师,犹如汹涌的怒涛以势不可挡之势,直扑长江南岸,那场面十分壮观,至今还历历在目。”

图|《渡江战役》油画

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部队的装备还比较落后,物资也很匮乏,连大炮都是稀罕物件,就别说汽车这样的军用设备。

为了运送物资,我军战士只能依靠着马匹、骡子等牲畜进行运输。但最为艰难的时候,马匹都非常少见,甚至连公路都没有。

这种情况下,要是运输一些枪械子弹或后勤物资,我军还能勉强支持。当战场上需要一些大型武器的时候,怎么办呢?

那就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比如非常沉重的大炮等辎重装备,只有纯靠人力拖拽,其艰难程度可见一斑。

图|1946年10月,山东鄄南战役中,我军缴获的敌方榴弹炮

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炮兵,称得上是战场上所有兵种中最为辛苦繁重的。

但是在战场上,从来就没有哪个炮兵战士喊过一个累字,因为他们深知流下的每一滴汗每一滴血,都是在为了我军最终的胜利添砖加瓦!

当时,张文魁所在的部队,选择的是江西九江对岸的渡江点渡江。

他们从早上的六点便开始渡江,过程非常顺利,仅仅花费了一个小时的时间,七点的时候就渡过了长江。

我军战士们依次分批渡过长江后,其战况可谓是一马平川,横扫千军,敌人是一溃千里,望风而逃。当整个大部队顺利渡江后,就一路来到了江西地区。

图|解放大军渡过唐江向广州进发,准备解放广州

这一时期,国民党军士兵大多看清了局势,已经无心战斗,更谈不上什么坚持战斗的意志力。

我军则乘胜追击,一直打到了江西的上饶地区。

打到上饶地区后,我军深知一鼓作气的道理,没有做过多停顿,又接着追击敌军,一直打到了福建、浙江,最后又一路来到了广州。

战斗进行到了这个阶段,张文魁所在的部队也接到了新的进军命令——进军广西,消灭白崇禧的部队力量。

白崇禧所率部队在我军追击下连连败退,试图南撤退往海南岛,然而其兵力却被我军歼灭大半,实力尽失。白崇禧见势,遂率余部仓皇逃往境外,这些暂且按下不提。

图|白崇禧旧照

言归正传,张文魁所率部队在广西地区取得了胜利之后,于1950年又再一次攻打了贵州地区,发起了解放大西南的战役,解放了贵州、云南地区。

这次云南的国民党军队反应非常迅速,还没等解放军来攻打,就直接起义投降了。

张文魁所在的部队就根据命令的指示,驻扎云南。一些时日之后,张文魁的部队又一次接到了新的命令。

这一次的命令就是继续进军,到四川地区进行剿匪任务,张文魁的部队再一次不辱使命,顺利完成了任务。

图|张文魁老人珍藏的所参加战役战斗的纪念章以及一套老式军装

这些战地岁月和赫赫功绩,全都浓缩在了张文魁老人所珍藏的那一枚枚纪念章当中。

淮海战役奖章、渡江战役奖章、中南战役奖章,还有西南战役的奖章都放在一起,仿佛在无言叙述着那一段峥嵘岁月,也证明了张文魁在全国解放战争中立下的汗马功劳和辉煌战功。

除了这些奖章之外,张文魁的家里还有一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于1956年3月1日颁发的的解放奖章证书,这都是张文魁一生的荣耀和成果。

除了在解放战争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之外,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张文魁依旧在军队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图|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0年6月,就在四川地区迎来解放不久,朝鲜战争爆发。

1950年10月,第一批志愿军开始赴朝参战,此后陆续有部队向东北调集。

张文魁所在的部队也在其中。

1951年农历二月,张文魁从南方来到了北方,抵达了鸭绿江边。同年4月份,部队在辽宁省的丹东市举行了入朝作战的誓师大会。

这一次,张文魁的所在部队被改编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15军45师134团。

开完誓师大会后,当天晚上部队就跨过了鸭绿江。

图|志愿军战士正在向着目标地行军

毕竟前线战况紧急,时不我待,一分一秒的时间都是宝贵的。

就在刚刚开完了誓师大会的当天,张文魁就和战友们跨过了鸭绿江,赶往了抗美援朝的战场,等待他的将是和以美国军队为首的“联合国军”,并与其展开殊死较量和激烈搏杀。

张文魁所在的部队刚刚进入到朝鲜境内,就遭遇了敌方飞机的狂轰滥炸。这样凶悍的火力程度,是张文魁从来都没有见过的。

张文魁遭遇到的最危险的一次轰炸,是敌人的一发炮弹就落在了他附近,爆炸的威力十分巨大,张文魁身边的一名战友,当场便不幸牺牲了。附近一匹驮有后勤补给物资的马匹,也被当场炸死。

图|我军铁道运输线被敌军飞机炸毁,铁道兵冒着炮火随炸随修

虽然没被炸弹当场炸死,但炸弹强大的冲击波直接把张文魁干粮口袋里的炒面炸飞了,身上的衣服也都被弹片撕碎,棉袄里的棉絮飞了出来。

抗美援朝战争的条件非常艰苦,因为是出国作战,后勤物资的补给都需要通过运输线的运输。而敌军就是看准了这一点,几乎全天候24小时轰炸志愿军的运输线。

很多战争物资在半路上就被敌军飞机炸毁,根本就无法运送到前线,这就造成了朝鲜战场上的后勤物资条件艰苦异常。

在朝鲜战场的三年多时间里,张文魁甚至连一口开水都没有喝过。

图|上甘岭战场一角

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隶属于志愿军十五军的张文魁自然也有参与。

说到十五军可能有人不太熟悉,但是只要一提起黄继光、邱少云这些十五军战斗英雄的名字,估计大家就明白了——这是一支从枪林弹雨中淬炼出来的英雄部队。

在当时,张文魁是其所属连队的一排副排长,因为他有炮兵的专业知识,所以便主管炮兵方面的工作。

根据上级的指示和命令,为了对付破坏阵地的敌人,张文魁和战友们每隔五分钟就要打一发炮弹。

图|志愿军身背肩扛向前线运输物资

到了晚上的时候,张文魁就和炮兵连四十多个战友们扛起了后勤运输的重任。比如说给坑道里面的战友们运送子弹、手榴弹等武器,还有食品、水等后勤物资。

在敌军恐怖的炮火袭击下,这项运输工作非常危险,我军后勤人员十死九生,伤亡极其惨重。

再加上每一条运输的道路都有敌人的机枪封锁,大家往往只能踏着尸体一直往前跑,才能完成任务。

而我军战士就是在这样极端的艰难环境下,取得了“上甘岭战役”最后的胜利。

图|电影《上甘岭》剧照

在“上甘岭战役”之后,张文魁所属部队被派往仁川地区。

为了预防美军再一次上演“仁川登陆”切断我们部队之间的联系,这个地点的防守可以说是至关重要。

不久后,张文魁被部队选派回国进入军校接受深造。可是回国之后,张文魁还是放心不下前线的战事,主动请缨重回朝鲜战场。

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张文魁一直留在了师部,直到1954年才回到了国内。

1958年5月,张文魁从部队复员回到地方,从战场上脱下了一身戎装,投身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

图|张文魁旧照

从部队转业之后,张文魁做过工人,当过农民,还参加了丹江口水利枢纽的建设工作。张文魁向所有人证明了,自己不仅仅能在战场上打仗,干农活搞建设也是一把好手。

在丹江口水利枢纽的建设工地上,张文魁带着妻子和不足一岁的女儿开始了建设工作。

张文魁虽然是转业军人,但是绝不给自己搞特殊,所有的待遇和工程建设者们完全一致,就住在油毛毡搭建的简易棚子里。

虽然说生活非常艰苦,但是张文魁丝毫没有怨言,他全心全意投身到了工程建设当中去,只想把自己手中的工作做好。

后面为了更方便工作,张文魁一家干脆定居在了丹江口市。

图|1960年,丹江口大坝开始进行大坝建设

和在战场上一样,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张文魁依旧是坚守着自己的“阵地”。

直到1966年的一次基层调研工作当中,张文魁为了救火,不幸发生意外,大脑严重受损。

在康复之后,张文魁主动提出不担任领导工作,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于是单位安排他负责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局大礼堂的管理工作。

就这样,张文魁继续工作到了1983年9月份,才光荣地从自己的岗位上离休,安度晚年。

2019年5月,张文魁的女婿李令君,在收拾家中陈设时无意发现一张老照片,这才揭开了岳父尘封了60多年的往事。

图|张文魁老人珍藏的荣誉证书

消息传开后,张文魁的退役老兵身份为当地不少民众知晓。

丹江口市作协主席高飞得知后,更是登门拜访,91岁的张文魁老人这才掏出了自己珍藏的荣誉奖章和证书……

面对家人们的震惊,张文魁老人却很不自在:“快收起来吧,这有啥可显摆的,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咱啥也不算。”

张文魁认为,这些奖章都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自己有什么权力和资格去炫耀呢?

图|经过众人劝说,张文魁老人才答应配合拍照

在张文魁看来,自己所能做的,就是为了国家建设继续竭尽全力,才对得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们。

60多年来,张文魁老人深藏功与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老一辈革命战士的高尚情怀,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的解放事业以及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当。

这样的老英雄,值得我们致敬!

-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