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曼谭曼红…

2023-01-31 09:35 31次浏览 财经

原创首发 | 时代周报(Timeweekly)

文 | 蓝战

网贷平台正在全面清退,与其配套的催收行业,却有企业要上市了。

10月23日,美国证监会(SEC)披露了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IPO招股书。这家成立仅5年却拥有446亿元在催逾期贷款总额的“中国最大催收服务提供商”,计划通过纽交所上市募资不超过2亿美元,以提升扩大业务和运营中心的能力、改进升级科技和资讯科技基础设施。

美国证监会的披露似乎有些“不合时宜”,当前在国内,随着网贷行业的清退,催收行业正遭到有关部门严查。就在永雄资产招股书披露前不久,10月21日,国内最大的信用卡在线服务平台51信用卡,才刚因为委托外包催收公司使用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涉嫌寻衅滋事罪而被警方调查。

不过51信用卡的被查,只是揭开了催收行业的冰山一角;永雄资产上市招股书的披露,才真正将这一行业摆到了台面上。难以料定的是,等待它的是资本狂欢的歌舞台,还是幡然梦醒的“断头台”?

1 暴力催收的痕迹

当前正是国内催收行业的敏感期。除了51信用卡的被查,近期有一大批借用爬虫技术从事放贷、催收外包业务的数据公司,也因为涉及侵犯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而遭到“灭顶之灾”。

在这样的敏感时期被披露招股书,显然没有任何催收公司是完全乐意的。但残酷的现实就是,仅仅在51信用卡被突击调查两天后,美国证监会就公开了永雄资产的招股书。

在招股书中,永雄资产将自身定位为“催收服务提供商”。通俗来讲,就是受托催收的外包公司,而导致51信用卡被查的正是这类公司。这不禁让人产生怀疑:永雄资产能不受有关部门加强对暴力催收监管的影响,顺利地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上市吗?

51信用卡被查现场

也许是为了绕开这个行业性的问题,永雄资产在招股书里给自己塑造了一个文明催收、专业催收的良好形象。

截至2019年6月30日,永雄资产在全国29个城市设立了运营中心,共计拥有10915名全职催收人员。该公司在此处特别强调了催收人员的专业性,将之称为“催款专家”;更强调其中1109名“专职催收专家”具有多年经验,有资格与债务人直接谈判。

然而单方面一味地强调专业性,并不能避开“暴力催收”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永雄资产涉及的软暴力催收行为,似乎不在少数。

在聚投诉、黑猫投诉等消费投诉平台,与永雄资产及其上游委托方相关的投诉信息有数十条,涉及窃取个人信息,爆通讯录、拨打单位及同事电话骚扰、侮辱、威胁等软暴力催收行为。

投诉平台上的永雄资产

一个典型的案例发生在今年10月份,投诉人孙先生通过聚投诉表示其本人还款意愿良好,但自今年7月起招联金融及其委托方永雄资产却窃取其单位、领导和同事电话,“每10分钟轰炸一次,恶语相加”,致使其面临失业和丧失偿还能力的风险,其家人、亲属也被威胁短信骚扰。

不过永雄资产否认了上述软暴力催收行为,只承认固话拨打的电话来自公司催收员,而否认了网络电话和个人手机号码拨打的催收电话。在另外一些案例中,该公司则直接声明员工已离职或催收人员不是其员工但冒用了公司名义,完全撇清了与暴力催收的关系。

然而,一则经过法院判决的暴力催收相关的诉讼案件,却是永雄资产撇不开的。

2015年11月,陈某进入永雄资产业务部工作,工作职责是帮助银行打电话向恶意逾期欠款的信用卡持卡人进行欠款催收。1年后,仍在职的陈某为了催促贵阳市公交集团公司19路车驾驶员沈某强归还平安银行信用卡欠款,用公司配发的手机拨打贵阳市报警电话,谎称在公交车上安装炸弹并准备引爆。最终,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法院以犯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一年。

永雄资产有“催收专家”上万人

在这一案件发生时,陈某仍在永雄资产业务部任职。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为催收员配发了工作手机——如果催收员使用手机拨打债务人电话进行暴力催收,属于公司行为还是个人行为?

更重要的是,截至案发陈某在该公司从事催收员已长达一年之久。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全职催收专家”?就这些问题,时代周报新媒体(微信公众号ID:timeweekly)拨通了该公司客服电话,但接听人员以公司处于上市缄默期为由拒绝回答。

可以明确的是,催收业务在过去的几年里,已经给永雄资产带来了数十亿元的收入。

2

上市前为何套现3亿?

前面说到,永雄资产拥有催收人员上万人。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六个月里,这些“催收专家”的月平均催款额达到人民币27385元,催回的营收欠款总额高达14.36亿元。

与之对应的,今年上半年永雄资产的营业收入达到5.15亿元,净利润3230万元。再往前,2018年全年,该公司催回的应收欠款总金额为20.54亿元,对应的营业收入为7.58亿元。

永雄资产近几年的经营情况

过去5年,国内由不到5000亿元暴增至超过2万亿元,永雄资产也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今年上半年,永雄催收人员的月平均催款额比2018年同期增长27.5%。催收人员的催收能力,几乎等同于公司的营业能力。可以看出,该公司当前的经营状况不错,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比较明朗。

然而就在2019年1月,永雄资产创始人、董事长谭曼及相关人员却向中平资本及其附属公司出售了200万股普通股股份,成功套现3亿元。却是为何?

据公开资料,谭曼1975年出生于湖南新化,2000年毕业于湘潭大学法学院,2006年创办湖南裕邦律师事务所。2014年永雄资产创办后不久即并购裕邦律所,作为该公司最早的运营核心存在。

永雄资产创始人、董事长谭曼

成立至今,永雄资产的在催逾期贷款已经达到人民币446亿元,主要为信用卡逾期账单催收和网贷催收。尤其在信用卡应收账款回收市场,永雄资产的应收账款高达289亿元人民币,国内10家商业银行就有7家为其客户。

无论是应收账款还是催收人员的规模,永雄资产都远远超过同行,甚至是行业第二、第三的规模总和一倍以上。从数据上怎么看,永雄资产都是一家处在上升期、钱途一片光明的企业。

事实却是,该公司对客户依赖度极高,且主要业务面临较大风险。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6月30日,永雄资产的前五名客户贡献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99.2%、90.2%和79.2%;2017年和2018年,该公司前两名大客户的收入贡献度更是70%和60%。

重点在于,永雄资产与客户的关系并不那么稳固。该公司在其招股书中说明,自成立以来,因为被债务人投诉多次,有3家客户已经停止与其在部分地区的合作。

该项说明并未详细指出客户被债务人投诉的具体内容,不过从投诉平台可以看到,不少债务人以本人或其他无关人员受到骚扰、辱骂 、窃取个人信息等为由,投诉委托永雄资产催收的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等银行以及招联金融等消费金融机构。

这些投诉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永雄资产与客户的合作关系,更要紧的是,投诉当中涉及的软暴力催收,正是当前监管部门严查的“重灾区”。尤其是10月21日51信用卡因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使用软暴力手段催收被举报和调查的行业大事件发生以后。

永雄资产公司内部

时代周报新媒体(微信公众号ID:timeweekly)发现,永雄资产也曾因涉嫌上述寻衅滋事罪被举报。2017 年12月,网友陈某星还通过长沙市公安局网站的“局长信箱”对自称永雄资产的人员冒充荆门市公安局人员催收进行了举报。该局最终建议陈某星通过法律诉讼途径解决经济纠纷。

51信用卡被调查,涉嫌的另一项罪名是侵犯个人信息安全。而2018年8日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对永雄资产一名在职人员做出的判决中,似乎也涉及到了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

根据判决书(2017)粤0106刑初1780号,时任永雄资产催收员的宁某某,因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涉及姓名、联系方式、微信账号和支付宝账号等),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而宁某某获取个人信息的途径中,就有一条来自“所在公司的工作微信群”。

法律专业人士表示,永雄资产虽然赴美上市,但实际经营却都发生在国内,理应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而当前,国内有关部门对催收行业的监管正在加强。

51信用卡被调查后不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对催收的合规性亦作出严格规定;央行、银保监会也已组成调查组,摸底大数据的使用边界和采集边界,涉及外包催收公司管理办法。

暴力催收在催收行业并不少见

“严监管势必会对上市带来一定影响。”法律人士还表示,催收公司此前在国内尝试得到公开资本市场认可但并不顺利,因此通过国外上市谋求合法性的意义,恐怕要大于募资。

2015年,催收行业另一家巨头一诺银华曾高调宣布启动新三板挂牌工作,但最后却因政策限制而终止。彼时,永雄资产亦宣布挂牌新三板,最后也是无疾而终。

今年上半年,永雄资产在全国范围内关闭了20多个地区分公司,创始人也已“预见性”地成功套现3亿元。

这家公司的上市之路,恐将迷雾重重。

编辑 | 绿毛水怪

制图 | 杜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