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果后果露营

2023-01-30 18:42 26次浏览 财经

上世纪八十年代,戈尔巴乔夫执政后,就着力推行其新思维改革。他1987年,将自己的“新思维”改革编辑成书,得名得利。一个实际掌权才不到一年的元首,缘何能有自己改革经验?戈尔巴乔夫被忽悠,在他眼里改革就是要向西方看齐,本来苏联体制与西方就是不同的体制,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都是忽悠戈尔巴乔夫而已。

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民主化公开性是其“新思维”改革的目标,在他眼里苏联不能像以前那样太封闭,太压制民众言论自由。但言论是有法律界限,否定苏联体制的那就是反苏苏联了,但戈尔巴乔夫却对此纵容、宽容,最终出现问题。

有人说戈尔巴乔夫改革太急了,而且没有一个具体目标,什么应该改,什么不应该改,在戈尔巴乔夫心里根本没有数,再加之他手下幕僚瞎参谋的多,真正为苏联前途命运考虑的少。这便导致了改革出现很多难控制的结果。

01

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国内搞民主化、公开性后,苏联就出现了大量的非正式社会团体,据苏联有关资料显示,1989年初,苏联有4万多个这样的组织。1989年2月,苏联《真理报》报道称,苏联出现6万多个非政府团体。到了1990年8月10日,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称,苏联非正式组织达到9万多个。而且人数不知道有多少,但形式多样,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其中有些人打着为戈尔巴乔夫改革献计献策的,还有些则是年轻人,他们西方价值观渗透下,虚无主义严重,思想混乱。还有些人打着支持改革之名,做着反社会反政府的活动。

当时在苏联社会中,有一些团体要求参加苏联国家事务和社会改造。据说这样的团体很多,他们对苏联的政经及法律问题提出批评,并提出建议。

当时有一个叫“俱乐部联合会”的组织,甚至要求苏联给予独立组织和运动合法地位,还要有权推荐苏维埃代表,也有权对苏联官员提出控告,要求享有言论和新闻自由。还要求减少官僚机构,国有企业要求自负盈亏等一系列主张。

当时苏联有影响力的学者们组成了“莫斯科论坛”,对苏联宪法修改草案提出批评,甚至希望成为改革的智囊团。

民族主义色彩的团体也出现了,波罗的海的爱沙尼亚、拉脱维、立陶宛成立“人民阵线”、“争取改革运动”等组织,这些组织对外称是支持开放及公开性政策的积极力量,成员有苏G成员及一些非党派人士,有神论的和无神论都有,但这些组织带有明显的民族主义倾向。比如爱沙尼亚的“人民阵线”,甚至要求该加盟共和国经济独立,还要把爱沙尼亚语作为国语,甚至国防和外交权力也由共和国所有。

拉脱维亚的“人民阵线”的人员有80%以上是拉脱维亚人,这个组织排斥其他民族,让其他民族感觉不安。在这些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组织推动下,波罗的海地区的民族主义情绪不断高涨,这些组织后来都成为民族分立的政党。

02

1988年的时候,苏联竟然出现了“反对派”,比如“民主联盟”组织,居然不怕苏g,直接攻击其是独裁统治,而且是人民痛苦的根源,甚至叫嚷着他们才是“反对现秩序的反对派政党”,要求苏联政府发展混合经济,要求实行多党制,还要求成立独立工会。还要求办的报纸合法化,甚至让苏联实行“无党制”,甚至要求苏G快点结束对政权的垄断。

1988年12月成立的“基督教民主党”、1989年2月在圣彼得堡成立的“社会民主党”,这些“反对派组织”,都得到美国支持,他们后来都成为苏联现政权的掘墓人。

有些地方更厉害,居然出现新的纳粹组织,比如“元首”协会、“俄罗斯社会工人党”等组织,这些组织有武器装备,还进行军训,甚至发动恐怖袭击。有的还与意大利黑手党有联系。据说这些组织控制着苏联国内毒品、酒业及卖淫等,这些组织实际上就是苏联黑社会组织。

当然苏联也有一些非政治性的社会团体,比如“森林组织”,要求人们不要乱伐树木,“纪念协会”要求民众爱护文物古迹。还有一些生态环保组织,这些成员都是些内心空虚,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建立,他们对现实社会极度不满,主张“自由发展”。

03

从当时苏联出现的这些不同种类的团体组织来看,都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导致的。苏联对出现这些问题也很重视,也采取了措施,但由于引导不力,甚至打击不力,有的甚至认为这就是戈尔巴乔夫所倡导的民主化和公开性,对一些组织放任自流,这就导致苏联社会乱象。

苏联执法部门也出手惩治了一些组织和个人,但由于非政府组织太多了,根本打不过来,也无法震慑。特别是苏联对于波罗的海三国出现的民族主义倾向的组织,虽然批评过,但在管理上甚至不敢管,但就给这些民族主义组织发展的机会。

戈尔巴乔夫普称:“不能容忍危险的民族主义政治过激文化,绝不允许民族主义分子在苏维埃聪明的大问题上挑拨矛盾”。但戈尔巴乔夫只是对外说,他没有出重拳进行治理,这些民族主义分子对戈尔巴乔夫也不怕,再加上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背后吹喇叭,要求戈尔巴乔夫要给予这些地区“民主自由”,然后再鼓动一些民族地区的民族主义分子捣乱。

戈尔巴乔夫的软弱,造成非政府组织无序发展,产生了不可逆转的结果。戈尔巴乔夫却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不得不说是个讽刺。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