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嘉宾:著名财税专家马靖昊
访谈简介:一年一度的年报是上市公司在一定的时段内经营情况的重要总结,也是公司财务状况对外披露的途径,可以说,财务报表是投资者了解企业的一个窗口,而基本情况会透露出企业的未来价值。因此,会计信息提供的充分和准确与否,将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判断。近年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引起了立法机关、政府、投资者、社会公众以及会计界人士的强烈关注,基于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利益差别、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不同的人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看法殊异。
那么对于投资者而言,什么是会计信息失真?哪些财务顽疾隐藏在报表之中?我们应该如何识别?企业有哪些常用的财务处理方式?有没有哪些思路可供投资者参考?雪球邀请了著名财税专家马靖昊先生做客雪球访谈,聊聊如何识别财务顽疾,欢迎围观提问。
嘉宾介绍:马靖昊,著名财税专家:用友-畅捷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会计专家,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客座导师,北京市职业院校特聘专家,京华智库研究员,《董事会》杂志专栏作家。
最新作品:《玩的就是会计(第2弹重拳出击财务顽疾)》。
这本《玩的就是会计(第2弹重拳出击财务顽疾)》,确实是重磅弹药!本书副标题——重拳出击财务顽疾,就道破这本书的主题——扎实学好会计知识、严格上手实务,猛打财务造假,斩掉上市公司金手指,强烈呼吁减税。这是我作为一个会计人想说的也敢说的,希望会计人看后对会计行业、对国计民生,都有个全新的认识。
[问] 吕乐文: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马老师,请问你如何分析上市公司财报的?主要看什么指标?望复,谢谢!
[答] 马靖昊说会计:我分析财报,就回答一个问题:“企业有没有钱花”。从财报上看,如果它没有钱花,它赚再多的利润也是没啥子用的。如果有钱花,又主要来自利润中,就是好企业。如果来自于融资,如果持续的时间长,就可能存在问题,再就是看看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利润的背离程度,当然,还要具体分析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有没有造假,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造假较难,但也是可以是人为的。
[问] 奶粉小郁: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马老师,中国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中关于研发费用的处理很不同,美国基本上不允许资本化,而国内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是允许资本化的,您认为哪一个更合理?另外,国内的会计准则是基于什么样的目的允许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是因为纯粹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还是有一定的鼓励企业研发创新的目的?谢谢。
[答] 马靖昊说会计:关于研发费用资本化的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了,主要是其资本化的过程中存在会计上的人为判断因素。实际上,费用化处理更合适一些,本质上其实就是当期处理还是可以滞后处理,中国允许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可以资本化,也就是开了一个口子,可以资本化处理。
也就是按照会计上的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现金支出时,如果受益期超过一年,将其列入资产,如果不超过一年,则直接列入当期的成本费用。对于研发费用,有些公司会将其投入计入资产,而另一些公司则列入费用。在进行利润分析时,要分析这些公司的研发支出资本化程度,否则就容易误解其盈利能力。
[问] 又长又湿的坡: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是否有系统化的软件,能够快速识别企业财务报表造假可能性?
[答] 马靖昊说会计:我一直在思考这个软件,实际上是可以通过很多指标间的横向、纵向历史对比,基本上可以识别的,当然,软件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一定要结合自己对行业、对该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软件永远是工具,判断永远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完成。
[问] TheKingBack: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马老师,能否总结一些表里不一的财务现象,从中可以看出企业在做假,或者企业管理存在问题!如经营性现金流入明显与收入情况不一致等。
[答] 马靖昊说会计:可以的,比如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出现负数,而利润表上的利润很好看时,就可以判断出利润含有“水分”了,它过多地依靠应收账款,这些就是所谓的“白条利润”。一般来讲,如果上市公司应收款账增长率达到30%,且应收账款/总资产达到50%,则表明该公司含有大量的“水分”,严重潜亏着。再则,可以通过下面的现金流的分析,去发现一些问题。
1.经营现金净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
经营现金净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主营业务收入,这一指标反应了在收付实现制下,当期主营业务收入资金回笼情况。
2.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营业利润,这一指标反映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实现的账面营业利润的关系,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实现的账面利润中流入的现金利润越多,企业营业利润的质量越高。只有真正收到的现金利润才是“实在”的利润,而非“虚拟”的账面利润。
3.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
净利润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这一比率反映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之间的比例关系。在一般情况下,该比例越大,表明企业盈利质量越高,利润的实现程度越高。
4.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
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现金净流量/资产总额。这一比率反映每一元资产通过流动所能形成的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资金的经营收现水平。一般来说,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资产综合管理水平越高。
当然,财务分析是一个系统工程,是要方方面面进行仔细比对,与同行业比、与历史比,去发现各种可疑现象,然后去分析。其实,发现不发现财务造假,主要就两个问题,一是资产是不是实在的资产,利润是不是实实在在的利润。
[问] 财商王杰: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一般的分析上市公司财报的流程是什么?
[答] 马靖昊说会计:分析财报的切入点实际上就三个:资产质量分析、利润质量分析以及现金流分析。通过资产质量,分析企业健康与否,能不能活下去,资产中有没有“水分”,值多少钱;通过利润质量,分析利润中真实的含金量有多大,也就是赚到了多少现金利润;通过现金流分析企业活得潇洒还是日子过得紧巴巴,甚至借债度日。
[问] 买进中国: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上市公司财报造假主要涉及哪些会计科目?通常的造假手段有哪些?投资者如何甄别?
[答] 马靖昊说会计:这个问题有点大,但上市公司造假主要涉及的是资产类,至于负债,因为有第三方验证,但资产就不一样,我的地盘我作主。利润的造假最终主要是要通过资产造假来实现的。
[问] 方山仙人: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想问下马老师,你分析一个公司发现财务问题,是会刻意去用一个框架去分析他是不是有问题,还是说读报表过程中,不小心就发现问题?我的意思就是,发现财务有问题,是不是一个刻意为之的财报分析必须做的事?感谢。
[答] 马靖昊说会计:不好意思,我一般不对上市公司进行刻意分析,而是就主要造假的方法进行研究,对于出了事的上市公司,我会认真去研究,比如,我对万福生科的研究。你可以到我的微博上去查查这一文章,应该有所启发。
[问] Joestime: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马老师,一般公司公布的资产负债表及现金流量表,哪些科目中是企业多财务造假的?
[答] 马靖昊说会计:存在会计判断因素很重的科目,多半造假容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问] 小本儿经营: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马老师,请教一下如何利用杜邦分析指标看上市公司财报?
[答] 马靖昊说会计:杜邦分析法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分析的起点。该指标的高低反映了投资者净资产获利能力的大小,一般持续达到15%就不错。净资产收益率是由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决定。即: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净利润/总收入)×总资产周转率(总收入/总资产) ×权益乘数 (总资产/总权益资本) 。
我建议你到我的微博上去,以关键词“杜邦分析”去查一查,可以找到更多的东西,参考一下。本想贴一图片,但这里没这个功能。
[问] 吕乐文: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马老师,请问为什么上市公司每个季度每股收益都有盈利,但每股净资产却少了?谢谢!
[答] 马靖昊说会计:每股收益为:每股收益=利润/总股数;每股净资产=
股东权益/总股数。两者没有直接的关系,前者就是一年赚了多少钱,后者是总共拥有多少钱。
[问] 君之雅: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请问马老师,对于应收账款大幅增长造成的业绩大幅增长,你如何看?如何鉴别其是否做业绩?
[答] 马靖昊说会计:这种增加看看与现金流关系大不大,看看是不是存在关联交易非关联化。根本以往的应收账款历史数据,以及行业赊销实际情况,以及产供销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可以作出判断的。
[问] 不繁: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请问如何从年报中看出公司未来的成长?比如说拿到腾讯2004到2006年的年报从哪些地方看出公司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答] 马靖昊说会计:如果企业呈现:1.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2.利润增长率超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3.经营活动现金流与利润数额相差在20%之间;4.经营活动现金流与投资活动现金流之和为正,并持续增长;5.财务费用比率持续下降。就可以基本上判断这家企业非常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问] 不繁: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1.请问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的区别?2五粮液在合并报表中有现金245.7亿,这些现金是不是都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如果不是怎样才能看出归上市公司的应该有多少?谢谢!
[答] 马靖昊说会计:合并报表包括了需要合并的子公司,当然与母公司的报表是有区别,范围不同。合并报表中的现金属于企业集团的,它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现金流量表为基础,在抵消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对合并现金流量表的影响后,由母公司合并编制。从编制的合并数据中可以分析出归属上市公司的数额。
[问] jerrymouse: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以白酒或消费品企业为例,此类企业如何藏利润
[答] 马靖昊说会计:看看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在八项规定之前,白酒类企业会根据平滑利润的需要,释放预收账款,来调节利润。
[问] luallby: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是否就A股上市公司进行过财务造假方面的统计分析?多大比例的公司有造假行为?主要的动机是什么?
[答] 马靖昊说会计:多大比例,我不敢说,引用一个商务部的一家研究机构的数据,好像超过80%了,当然,是包括大大小小的造假。主要是动机有:
1.通过财务造假,可以让一些不符合上市标准的企业获得上市“圈钱”资格;
2.通过财务造假,可以让一些获得了上市资格的公司能够以更高的发行价格来发行新股;
3.通过财务造假,可以让上市公司顺利地取得再融资的资格并以更高的价格进行再“圈钱”;
4.通过财务造假,可以推高上市公司股价,可以让大小非顺利高价套现,远走高飞。
[问] 王炎学: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马老师,久仰。方便的话当面请教您啊。
[答] 马靖昊说会计:请我喝酒,就一定是当面了。哈哈!
[问] 沐野烟: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访谈不是今天开始么,会计就是个玩家们的工具,我没接触过以公允为准绳的上市公司,只有红果果的利益,是不是太不积极了
[答] 马靖昊说会计:给你看一篇我写的文章《公允价值是一服毒药》:
国际上有一个公允价值准则,是为了持续趋同的需要,中国前段时间也发布了一个《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国际公允价值准则的出台是为欧美国家金融工具创新服务的,实际上,所谓的金融工具创新就是将不值钱的东西包装成值钱的东西,比如包装“次级债”。
其实,历史成本并不排斥公允价值,只是等到它实际处置时反映而已。为什么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去急不可耐地改写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呢?因为公允价值会计有本事改写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但没有本事改写现金流量表,公允价值变动的账务处理与现金流全然无关。
“配比原则”基于历史成本原则,如引入了公允价值,它就没法配比了。不是收入以后不再按照“配比原则”来找到成本费用的分配对象,
只是“配比原则”在“公允价值”纳入会计计量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找不到配比对象了。因此,为了避免现行会计准则体系中存在相互矛盾的现象,只好取消“配比原则”。
其实要不要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核心问题是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是在表内确认还是通过表外披露。笔者的意见是进入表内确认是不恰当的,它让报表反映了主观预测的东西,让历史信息与主观预测等信息混淆在一起,会计数据就“合理”地成为估计数据,长此以往,将导致会计与科学越走越远!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就可以鱼目混珠,进入利润表。比如某上市公司将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由成本计量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无需再计提折旧和摊销,公允价值变动高达8000多万元,一举消化了历史形成的巨额未分配利润负数,降低了资产负债率近13个百分点,从而为进一步融资运作或保持目前的贷款水平打下了基础。其实,它是假装在“赚钱”,其利润含量为100%,但现金含量则为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流传已久的经典哲理,由于“公允价值”的引入,在会计界遭到空前挑战。没有收入的米,照样做出利润的饭。
我们平时谈财务造假时,总说不能提前确认收益。实际上,在会计准则中就明文规定了提前确认收益的情况。比如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当它价值上涨时,是要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确认收益的,以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也一样。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还没有实际处置前,只要其价值变动都可以提前计入当期损益。
公允价值波动值在资产处置之前,无论怎么折腾都是浮云,但这朵浮云现在却被人为地记作了利润,而且这些浮云被“端”得有模有样,好像真的是利润,试问一下,由它结转过去的未分配利润能够用来分红吗?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未分配利润是通过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和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等尚未收到现金的项目增加而形成的,这些未分配利润是不靠谱的,也是没法分配的。只有从未分配利润中剔除【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后的数额才可以真正用于发放现金股利。
欧美国家会计界提出的“公允价值”概念,是为服从金融寡头的利益而专门作的“命题作文”,因为它创造了大量的金融工具,它需要公允价值就是从会计上进行配合的,将不值钱的东西卖个高价,欺负不懂行的老百姓。严格意义上讲,公允价值是金融寡头操纵会计的结果,只是会计人代为受过。经济上升周期时金融寡头希望引入公允价值来修饰报表,一旦经济下滑,公允价值会使报表变得很难看,金融寡头就开始攻击公允价值,甚至逼迫准则制定机构不让公允价值损失记入到利润中去。
经济收益=会计收益+未实现的有形资产(增减)变动-前期已实现的有形资产(增减)变动+无形资产的价值变动,会计收益是已实现的收入与其相关历史成本之间的差额,公允价值的提出,等于将未实现的资产价值变动等经济学收益纳入会计收益,公允价值这个怪胎对世界性金融危机做出了直接贡献。
如果从会计核算上找金融危机的原因,那就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彻底颠覆了“历史成本原则”的底线。没有实现的资产价值变动可以作备查登记,以供决策使用,并不影响信息的相关性。但如果放出这个“公允价值”怪物,犹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会计信息就丢掉了“可靠性”的根基。
[问] 张盛华: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请问马老师,港股上市公司造假的情况和A股上市公司相比,哪个更严重呢?港股造假的手段和识别方法,与A股有哪些差异?
[答] 马靖昊说会计:哪一个更严重,我真说不好。不过,也不要总是去想那些财务造假的事。财务造假的手段和识别方法大致相同,我贴一个有关此方面的我的一个长微博,供你参考一下:
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会计动态平衡式,操纵利润无非就是虚增收入、虚减费用,增加多大的利润必然就有多大的资产相对应。一句话,利润造假搞定的就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当然,还要通过洗出资金进行体外循环等方式再搞定现金流量表。一般而言,较常见的造假手段有:
1.虚增收入。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具体做法有:一是白条出库,作销售入账;二是对开发票,确认收入;三是虚开发票,确认收入。
2.提前确认收入。这种情况如:一是在存有重大不确定性时确定收入;二是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适当运用;三是在仍需提供未来服务时确认收入;四是提前开具销售发票,以美化业绩。在房地产和高新技术行业,提前确认收入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房地产企业,往往将预收账款作销售收入,滥用完工百分比法等。以工程收入为例,按规定工程收入应按进度确认收入,多确认工程进度将导致多确认收入。
3.推迟确认收入。与提前确认收入一样,延后确认收入也是企业盈利管理的一种手法。这种手法一般在企业当前收益较为充裕,而未来收益预计可能减少的情况下发生。
4.费用不入账。有的公司预付账款一挂就是很多年,其实发票早就来了,因为利润的考虑,一直不入账。
5.转移费用。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虚增利润,有些费用转由母公司承担。
6.坏账不计提。本来三年四年的坏账的,找一笔钱,做一个进账单,入一账,再转出去,账面余额还是那么多,但坏账准备少要计提很多。
7.虚构存货。收入虚增,得有物流在账面体现。这很好办,正常结的成本少结一点,把多出来的那一些作为虚增收入的成本。要不就直接就他虚增在账面上,审计盘点时去借点货或直接借个仓库,开个假仓单就行了。
8.虚降成本。结转原材料时,采用适当手法,比如改变商品名称,将价格低的原材料先结转,这样销售成本就可以降低。
9.少计折旧。一些企业往往通过少提调节利润。
10.虚构现金流。很多业内人士说,什么都可以调,现金流不能调。其实是错的,现金流最好调,而且完全符合准则。采用承兑汇票的方式支付货款,这样本来负的现金流就变成正的了。
11.虚增资产价格。老是十个坛子九个盖,最后肯定盖不住,怎么办。资本性支出时,让对方把发票开大,然后多出来的钱转一圈,用于购买材料来补账面虚增的材料。
12.假重组。假账做多了,很多窟窿要补,怎么办?首先将亏损尽可能集中到一个公司,然后打包出售这个子公司。当然,接盘的要付出代价。如何补偿,收购一家公司。评估价反正只要遵循了评估方法,评到天上去都说得过去。
13.假重组之二。在公司做IPO时,部分盈利不好的资产先不会装到上市公司里面。待公司上市后,大力培育这部分未上市的资产,将利润想办法做高,将资产做大,然后再由上市公司进行收购。现在很多重组证监会要求利润承诺。其实这完全没任何意义。因为一是有承诺利润的要求,公司会想办法将利润做上来,很多该由重组资产承担的费用由其他公司承担,其次,就算未达到承诺,补就补啊,相对于重组所获得的收益,这一点血真不算什么。
14.另外,是否造假还需重点关注的科目:1)研发支出。这是一个利润调节池。什么都可以往里装。需要利润时就将其资本化。2)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不合理的往来一般在这个里面。3)商誉。不要摊销,所以很多重组的公司看上去有利润,但你如果把当时收购时的商誉一摊,就变成亏的了。这是会计准则最不合理的地方。减值测试是忽悠人的。4)运费。运费的增长如果与销售的增长不一致,一般说明这个公司就造假了,当然公司解释为销售方式变化的原因。
[问] 张盛华: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如果一家公司现金10亿,总负债不过3亿,利息支出却比利息收入高(支出482万,收入383万),是不是造假的可能性很大呢?
[答] 马靖昊说会计:这不能这么讲,你分析一下现金10亿是不是真实的。大家都知道在财报中,现金是最牛的,但牛过头了,遭到银行冻结,麻烦就临头了。它就应该从资产负债表的最高处表首一下子就落入万丈深渊,沦为表底的其他长期资产,你看一下,它是不是还呆在现金里,还呆在现金里,就是造假了。
[问] quicket: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马老师,有什么比较可靠的办法预估公司可能藏利润的幅度吗?(比如不少电力公司)。谢谢。
[答] 马靖昊说会计:根据行业毛利率,可以分析分析。
[问] 正本清源: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马老师,A公司净资产10亿,无带息负债,利润2亿;B公司净资产10亿,带息负债10亿,利润2亿。假设两家公司利润增长率和现金折现率都一样,请问两家公司的股权价值怎么算呢?
[答] 马靖昊说会计:股权价值评估是一个大问题,需要请专业评估机构去作,股权价值评估常用方法主要有折现现金流量法、相对价值法和成本法。具体计算比较系统、复杂,是一项评估工程。这里很难深入展开去讲。
[问] 悠悠鱼123: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马老师,我是外行,自学了一些经济学和证券方面的基础知识,现在准备开始学习财务方面的知识,以后自己做股票投资,您对我这种情况学习财务知识的有什么建议,入门时有推荐的书籍吗?
[答] 马靖昊说会计:读一本基本会计书和财务分析书就可以,但在分析企业时,一定要记住是要分析企业值多少钱,赚多少钱的问题,而不是表面上的资产与利润的数额。
[问] 待到天晴云散时: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有没有造假,该如何判断呢?
[答] 马靖昊说会计:当然有造假,给你看看:【现金流量表做假的高招】甲公司将价值500万的存货以900万"卖"给乙公司,于是甲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增加了;然后甲公司以大约900万"购买"乙公司大约价值500万的一台设备,这样,甲公司虚增的900万现金从投资活动中转出自然消化掉了,因此,该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看起来很"美",且还有钱投资,爽吧。
[问] sailholder: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欢迎马老师。我是你的微博粉丝。请问,雪球需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才能让你在雪球的发言跟微博一样多?
[答] 马靖昊说会计:主要是精力不济,雪球是一个令人尊敬的财经社区,办得非常好,我以后会多来这里。
[问] 西江月: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企业一般会选择在什么项目中隐藏利润?是否白酒企业隐藏利润的行为较多?
[答] 马靖昊说会计:对于这个问题,我下面也谈了不少了,这里再给你贴一篇我写的《万福生科造假“现场重建”》,一定对你有帮助。
上市不到一年,还没有经过一个完整会计年度,万福生科便惊曝财务造假的丑闻,其变脸的速度被市场认为比造假上市的*ST大地有过之而无不及。从这家企业去年中报造假的情况来看,结合其IPO时各路信息,现在基本可以推断,这家企业以前就是造假上市的。
万福生科为上市而编造谎言,并不得不在其后的财报中不断将这个谎言“圆”下去。为了中报继续“圆”谎,更为了小非股东能够在限售股解禁之后卖个好价钱,公司只好让财务人员没日没夜地闭门20多天造假账。造假的战果是,该公司2012年半年报虚增营业收入1.88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46亿元、虚增净利润4023.16万元。如果不是出了“内鬼”举报,财务人员在年报中不得不还要大干七七四十九天,再造出一份漂亮的盈利报表。
万福生科可以编造收入和利润,但这些都要有“资产”相对应。按照老套路,用“应收账款”基本上不能再蒙骗下去,况且“应收账款”这个尾巴最终总得要处理的,不然,一两年后就真的要露馅了。从历史数据来看,万福生科的应收账款并不多,2008年至2011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是22824万元、32765万元、43359万元和55324万元,同期年末应收账款则分别为772万元、578万元、809万元和3699万元,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之比分别为3.38%、1.76%、1.87%和6.69%。看来,万福生科是真的不敢虚增“应收账款”这个科目来虚构收入。这些也可以从该公司的主要客户基本上都不是应收账款的前五名看出。
万福生科2012年中报显示,该公司的在建工程在没有项目转入固定资产的情况下,账面余额从86 750 113.38元增加至179 975
363.60元,增加近8323万元;预付账款账面余额从119 378 847.66元增加至145 695
483.65元,增加了近2632万元。那么可以估计,在公司的销售数字中,有不少是通过虚增销售收入和相应的现金流后,再虚假地投入到在建工程、预付账款中去。我们不妨还原一下这个造
假过程中的大致会计分录。第一步,将钱洗出来——借:在建工程、预付账款等科目,贷: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第二步,用真实的交易假装实现收入——借: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贷: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借: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存货科目。可以判断,万福生科的财务造假基本上就是这样进行的,逃不出相似的套路,审计那帮子人就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
万福生科很“聪明”地选择了虚增“在建工程”和“预付账款”项目,它的募集资金建设项目还在建设中,这样做不至于招人耳目。至于预付账款,没谁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预付,它就是走了一下账,钱实际上又回来了。这种虚增收入的方法比简单用“应收账款”去虚增收入要高明得多。
万福生科也真是煞费苦心,它们在收入上搞的是真的现金流,据判断,这些现金都是从IPO中套来的钱或想办法拆过来的;然后,以各种关联方式,通过“在建工程”和“预付账款”再据为己有(IPO募集的资金)或还回去(借的部分)。最终,“在建工程”空留下很多水分,或者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项目。“预付账款”也是个假数字,是永远没有对应的原材料等物质进来的。
万福生科的虚假销售本质上是自己销售给自己,只是借了别人公司的名义而已。因此,有充分理由怀疑,其存货可能根本没出库,还在公司里。并且,该公司的存货数量一直很高,占流动资产、总资产的比例居高不下,这也是佐证。相比之下,用“应收账款”去虚增收入,时间一长会造成大量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如果不及时处理,最终会引爆财务造假这个问题。
有些造假水平比较低的上市公司,可能会搞来一笔钱以虚拟交易的客户名义收款进账冲销应收账款。偿还这笔资金时则以借出款名义通过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让应收账款转为其他应收款;或以购货款的名义出账,使应收账款转化为预付账款或者存货。但这些处理,最终的结果还是停留在流动资产阶段,暴露的风险是比较大的,因为流动资产需要变现,长期变不了现,就成了问题。当最后只好采取“洗大澡”方式计提减值准备处理时,也容易引起怀疑。
不通过应收账款,而是转化为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是更高级的造假,这样一来,一般的投资者往往很难发现。那么,万福生科财务报表中是不是有一点蛛丝马迹借以发现这样的造假行为呢?方法还是有的,可以结合自由现金流的概念进行分析。
自由现金流指标,由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扣除了资本支出和营运资本增加,它一般与净利润的增长趋势一致。反观万福生科的净利润和自由现金流增长趋势,出现了严重背离趋势。该公司财报显示,2009至2011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956万元、5555万元、6026万元,逐年递增,而自由现金流值分别为332万元、-3997万元、-10276万元,连年大幅下滑。因此,这样也可以基本判断出该公司销售造假、利润虚增。
[问] TheKingBack: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谢谢马老师,经营性现金流量是检验企业利润实不实在的有效手段!那资产是否实在,有没有什么检验证实的手段呢?请马老师指教!
[答] 马靖昊说会计:资产实在不实在,就是一个资产质量的问题,最终当然只有评估了。当然,分析资产的质量也是有很多方法的,主要围绕“资产值不值那么多的钱”来进行,看看资产中有没有“水分”,比如应收账款过多、货币资金短缺、存货结压、其他应收款过高、固定资产老化等,就是资产质量差的表现。
其实一个公司的资产状况到底如何,其实看一下财报和附注,大致可作出判断,比如,需要通过政府补贴、债务重组、资产置换、资产整体出售、资产注入、购并活动等才扭亏为盈,就说明该企业资产质量差,赚钱能力不强,然后,再看看其影响金额的大小,即可判断其资产质量差的程度。
[问] 紫蓝: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如何看待建筑企业固定资产逐年增多,现金流量连年负数?谢谢马老师。
[答] 马靖昊说会计:如果固定资产有问题,就是大问题,可能通过固定资产转移资金,你可以看一下我上面的《万福生科造假“现场重建”》文章,说得差不多是这个事情。
[问] icanoeist: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请教,为什么很少看到财务专家成为出色的投资人?是因为一个公司值得投资时,财务报表都不太好看吗?谢谢。
[答] 马靖昊说会计:经济学家也赚不到钱,它们办企业多半亏损的。刘翔一定比刘翔的教练牛逼!
[问] rianhearty: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欢迎马老师,我关注你的微信公共账号了,一直在听马老师教诲,收获颇多。
[答] 马靖昊说会计:一起将会计娱乐起来,好玩起来!
[问] 求索之路: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我学习很多关于如何分析财务,一本书《财务智慧如何理解数字的真正含义》提到即使在美国公司的颇多管理者也不大懂财报,优秀的管理者颇多不是财务人员出身,因此财报的重要性到底有多大?但严谨的分析又应该建立在数据基础上,如何理解?经营是因,财报是果,又是如何演绎的呢?
[答] 马靖昊说会计: 不能说管理者不大懂财报,是不大懂权责发生制下的财报,管理者一定知道企业的资产价值以及盈利能力,这就足够了,这就是懂财报。
[问] icanoeist: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马老师,您好,您是否有观察到A股的上市公司,经常隐藏利润的情况?会不会有些公司比较谦虚,低调,经常少说,但实际又在闷声发财。
[答] 马靖昊说会计:盈余管理是一个艺术性很强的问题。
[问] 求索之路: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如何读年报?
[答] 马靖昊说会计:哥们,这得读几本财务分析的书了。
[问] rianhearty: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毛老师,对于房地产公司的报表,如何分析预收账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与现金之间的关系?还有,房地产公司的净现金流入长期为负,请问您对此怎么看?对于房地产公司的分析,有哪些关键点呢?
[答] 马靖昊说会计:我不是毛老师,我是马老师。对于房地产公司而言,其报表与其他报表是有一定的区别。比如根据我国会计制度的规定,房地产企业的预收账款计入负债。以万科为例,2012年3季度,资产负债率为79.4%,如果以它来判断其偿债能力,可能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实际上,剔除预收账款后,万科净负债率为37.7%,而且它持有现金333.1亿,足以偿还短期借款和1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的总和186.1亿,财务可谓稳健。
至于有些房地产公司净现金流入长期为负,主要是房地产项目占用了大量资金。地产行业具有企业资金链雄厚的特点,对资金的需求十分巨大。我国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晚,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尚不具有规模,自有资金有限,资产负债率这类偿债能力指标比较重要,因为这个有个保障,盈利能力是没有问题的,在中国,有房,就能够卖出一个好价。
[问] 汤诗语: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递延所得税资产畸高,可否视作隐藏利润?比如山航B,
递延所得税资产高达4.5亿元。
[答] 马靖昊说会计:我这一文章《将利润埋在负债里-应付职工薪酬为例》说的差不多就是这个问题,贴在这里,请你参考。
当一家上市公司出现“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付职工薪酬”时,说明该公司提前计提或提前支付了职工薪酬,在公司会计处理上已确认为成本费用,减少了当期利润,其结果本应少交所得税,但税法不承认该部分成本费用,认为所得税仍然应按照?计提该部分职工薪酬前的税前利润征收。因此,按照会计准则计算出来的应交纳的所得税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来的实际应缴纳的所得税之间就会形成一个临时性差异,在账上表现为该公司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付职工薪酬。
只要公司未来实际支付该部分薪酬时不再提前计提或减少了计提,即可减少企业当期的成本费用,达到释放利润的效果,由于其对应的所得税已经提前支付,所释放的将是净利润。
现以五粮液公司为例:根据五粮液2013年度的中报显示,其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付职工薪酬项目为5.85亿元,以25%所得税率进行推算,可得出该公司至2013年6月末,其累计多计提约23.4亿元的职工薪酬,这部分计提已列入该公司的成本费用,未来将可释放23.4亿元的净利润。这些就是传说中所谓的利润储备,为公司未来根据行业预期发生变化而调剂利润留下操作空间,以增加公司利润的稳定性。
当然,这些上市公司还可以将利润埋在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甚至应付账款等项目中,通过这些操作而储备起来的利润,在企业未来利润出现不确定性时,将其释放出来,就达到了“平滑利润”的目的。
[问] 简单的心: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马老师,睡觉前刷刷你的微博是必修课了。受益匪浅。在财报的分析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经营性现金流连续几年为负,其它指标也不好,但股价却蹭蹭的往上涨。相反的情况是各项指标很好,却死活不动。你是怎么看这样的问题的?指标分析到底如何运用?作为小散怎样才能熟悉一个公司,一个行业?否则我认为财务分析只能是盲人摸象,隔靴搔痒!这样的问题离题了吗?
[答] 马靖昊说会计:确实存在这种情况,股是炒起来的,可能人为因素比较多,一个题材可能就是暴涨,并且与行业发展前景、国家宏观政策也关联,所以,财务分析对炒股而言最好是一种辅导性工具,不可全信它,也不可不信它。
[问] CHUENSmile:对@马靖昊说会计 说:原来马老师也来雪球了!我从微博,微信,雪球一直都有加你噢!
[答] 马靖昊说会计:谢谢你,谢谢大家的参与!有什么问题,很多时候只要到我的微博中通过关键词搜索,多半能够找到有启发的东西!
再一次谢谢大家提问,谢谢大家参与!马靖昊与大家在一起!
(完)
推荐马靖昊说会计微信号:majinghao920
1.文章《st大地、st大地股吧?》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st大地、st大地股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