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视频他都会加上一个“万物皆化学”的标签,生活中的现象是他的授课素材。晚自习时,他注意到一些学生不吃正餐,只吃苹果作为晚饭,他讲“减肥中的化学”。班上部分女生想尝试化妆,还关注美白,他就阐释了美白中的化学常识。为了讲明白“响屁不臭,臭屁不响”,他录制了“放屁中的化学”。
文 | 林秋铭
编辑 | 楚明
毛毛虫的启发
12月份来亚马逊雨林不是一个好的选择,那时正值它的雨季,月均降水量可以达到200毫米左右,撞上一场大暴雨是常有的事。动物学专家陈睿此次只有10天的考察时间。11月28日,他飞往位于南美洲的秘鲁,对玛努国家公园展开科考。同行的还有两个中国科学家,当地的厨师和长工跟随着他们,负责驮着粮食。
玛努国家公园是现存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地区,包含了低层的热带丛林、山区森林和普纳草地。陈睿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是目前第一批进入该保护区进行考察的中国科学家。
抵达马努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域,需要坐十多个小时的船,沿着亚马逊河前行。河水涨得很高,船只逆着大风几乎无法行驶。坐在前排的陈睿不得不将身子藏进防雨布,雨水还是把他的衣服全打湿了。行船的过程中,他们突然听到侧方100米处传来嚎叫,几个赤身裸体的原始人冲他们拍打着嘴巴,这是警告的意思,示意让他们离开。
威胁也来自于丛林里藏匿着的未知生物,陈睿需要穿着高帮的丛林用雨靴,应对地面上的威胁。亚马逊雨林生活着世界上最凶猛的蚂蚁——子弹蚁,和人的指节差不多大小,被它咬上后,犹如被子弹打中,疼痛难忍。在观察夜行动物时,他们轻放脚步,时刻注意暗处有没有美洲豹出没的身影。
危险与惊奇被陈睿用手机记录了下来,他将亚马逊考察过程发在抖音上。屏幕击破了时空的隔阂,关注者通过他的镜头,窥探到科学家的工作日常。
视频很简单,一个自制封面,有些摇晃的镜头,几乎没有剪辑痕迹。大部分内容是陈睿在野外考察时的视频记录。视频中的他在秘鲁人的帮助下吃到了野生鲍鱼果,还在考察点附近结识了一只小南美貘。他一年有3个月需要在野外工作,走过了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青藏高原等地方。每到当地的博物馆,他总要拍一段视频发上抖音。
去年才开了微博的陈睿只在他人口中接触过抖音,那是很“年轻化”的东西。他注册抖音账号“动物学博士”后,发现这是一个和科研工作完全不同的场域。“在线下做科普时,我们的实验室都要用两个小时来做很详细的介绍,而短视频要在几秒或者几十秒中表达公众认识的东西,又要有一定的科普知识,这其实是非常难的。”
陈睿正在适应这个新介质,“业余”的他最开始时选择模仿。“我看到很多年轻的男孩女孩跳舞,是跟着音乐节拍的,我想我们能不能让动物也跳起来,勾起别人的兴趣。”他拍下了一只摇摆着尾巴的棕红色的叶蝉,它的每一次扭动都踩着《让我们一起摇摆》的节拍,那个视频获得了近6000次的转发。
叶蝉的舞蹈 图 / 抖音@动物学博士
公众的关注让陈睿看到了短视频的魅力,每天晚上睡前,他会回答粉丝抛出的问题。与在学校里给学生们上课不同,向他发问的人几乎覆盖了所有年龄段。
一名妈妈看过亚马逊实录后,在下方留言:“我女儿刚6岁,她说她长大了要当一名研究动物的科学家。明早给她看看视频。”一个今年高考的学生给他发私信:“叔叔,我特别想学这个专业,我看了你的视频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陈睿曾经赴台湾考察,在路上观察一只毛毛虫时,一个父亲走向他,身后跟着两个女儿。父亲提起他的女儿们特别喜欢毛毛虫,向陈睿提出一起观看的请求。“但也有一些父母们可能就会说毛毛虫特别可怕,它有毒不要碰,实际上阻碍了孩子和大自然的接触。”
毛毛虫给陈睿带来了不小的震撼。“我们连身边的动植物都不知道,怎么去学习科学,认识这个世界?”
账号“动物学博士”更像是陈睿的动植物陈列馆,他只要一看到有趣的生物就会分享给网友们,并附上相关的讲解。迄今他上传了122个视频作品,共记录了95种动植物,包括亚马逊特有的南美貘和斯里兰卡的巨蜥,也包括北京常见的灰蝶和家中饲养的拉布拉多。他继续建造自己的生物王国。
0和100
被短视频平台弥合的不只是生物学与公众的距离,北京交通大学光学博士陈征也在进行着物理学上的科普实验。
将一枚钉子架在一块有机玻璃板上,用锤子轻轻敲击钉子后,玻璃上瞬间绽放出一棵发光的树。这段被称为“束流树”的实验为陈征的抖音账号带去不少人气,那个名为“利希滕贝格图形”听起来有些拗口的现象在他们心中有了具体的模样。为了找到适合的实验道具,陈征跑遍了高能物理所,折腾了一个多月才如愿。
束流树 图 / 抖音@陈征 博士——科学实验大玩家
在抖音科普以前,陈征是一档电视节目的科学顾问。那是一档以科学实验为内容的科学综艺节目,陈征坚持要将专业性放在第一位,和导演组争执。数据打败了他。制片人王宁将实时收视率曲线图给他看时,他发现节目一到原理讲解部分,收视率就断崖式下跌,下一个实验展示开始时,就缓慢提高,收视率曲线是一个锯齿状。
“从那以后我开始逐渐做出妥协,如果我拿出100分的东西,可是别人一眼都不看,那我的输出就是0。可是我要是能把专业标准降低到60分,公众哪怕只能接受50%,也比0要多得多。从务实的角度讲,我得出了这个逻辑。”
陈征在实验中加入了更多日常元素,他用大苏打溶液和稀盐酸模拟夕阳变红的过程,用纸盒子将鸡蛋煎熟。“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让你知道怎么思考。”
相比于以往一对多的一次性教学模式,抖音上的声音更为嘈杂。
讲解陀螺转动时不易倒下的原理时,陈征为了方便粉丝理解,用了“惯性”这个词。“其实那是不严谨的,但要说清楚这件事,你至少要具备大学物理的知识,要懂什么叫角动量,什么叫力矩,什么叫转动定律,绝大多数人不懂这个。”
视频发出后,评论里炸开了锅。有人骂陈征“江湖骗子”,“你懂不懂这个叫定点转动”。陈征只好重新拍摄了一个利用大学物理原理讲解的视频,又有人留言:“你讲的什么玩意儿我听不懂。”
“这是一个挺好玩的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对我来讲是有所思的。从有人骂你江湖骗子到有人说听不懂,这就是科普面临的现实境遇。”他做出了妥协,解决之道是,在同一个实验后针对不同的人群发布差异化内容,“就像分为小学版、中学版、大学版一样”。
在镜头照不见的地方,身兼科普和科研任务的陈征,日程表安排得满满当当。早晨7点送孩子上学,8点钟回校上课,下午2点开办讲座,晚上备课看书,凌晨1点睡觉。拍抖音视频只能在时间的缝隙中进行。
比较规矩的拍法是在他家客厅的桌子上拍摄,其他时间只能在火车上拍一段,在飞机上拍一段,在宾馆里边拍一段。自拍杆和手机前置镜头是他所有的拍摄工具,他自嘲自己的视频“很草根”、“很low”,但也在传递一种他所追求的现场感。“让你觉得这事就是在身边发生,而不是像看电视一样离你很遥远。只有当大家看完视频自己去试试的时候,这个东西才真正地会深入他们的心里。”
在展示的63个实验中,他记忆最深的是一个剪纸实验。他用黑色的瓦楞纸围成了桶状,桶上有缝隙,周围立着一些鸟的剪影。一根筷子粘在桶上做轴,当筷子驱动桶转起来时,可以看到桶的中央有一只鸟在拍打翅膀。
陈征做给女儿的剪纸玩具 图 / 抖音@陈征 博士——科学实验大玩家
严格来说,那不是一次严肃的实验,只是陈征做给女儿的简易玩具。但它引起了众人的共鸣,它像极了小时候的剪纸游戏,制作材料随处可取,几乎人人都能够操作。最后这个视频获得了10万次的点赞量。
它也打动了陈征自己。作为父亲,他陪伴孩子的机会很少,那是他送给女儿的一份富有物理美学的礼物,是对缺席孩子科普教育的一次补偿。
万物皆化学
“人生啊,有三样东西是无法隐藏的。咳嗽、贫穷和爱。”这是一堂化学课,普通话不太纯正的授课老师在墨绿色黑板上勾画出一条多巴胺曲线。“多巴胺的大量分泌,会让你产生一种爱和快乐的感觉。多情的人其实你不能怪他,多巴胺这样分泌,你能控制住吗?”
教室里的笑声和多巴胺曲线一样不断起伏。这堂主题为“恋爱中的化学”的课是高中化学老师向波的一次教课尝试。除了所带三个班的外,向波还有540万个学生。
6年前,他进入四川广元中学教书,带了两届学生从高一走向高考,教化学几乎是他生活的全部。在学生眼里,化学是另一番景象。它枯燥、无味,只有满纸的化学公式和原理,学起来痛苦。
向波想扭转他们对化学的刻板印象。上课前,他收集大量背景材料和故事,将知识处理成了好几个段子,调动学生的兴趣。由于高三复习紧张,课堂上的时间必须用于应试,他只能在周末录制视频,发送给群聊里的高三学生减压。
在录制“恋爱中的化学”时,有人将他的内容截取发到了抖音上。向波一开始认为抖音这个平台和自己不会产生任何交集,“以前我就看上面有一些女生,蹦蹦跳跳,对个嘴型,没意思。人家玩抖音是放松的,你给人家讲课,这不好啊”。
他没有预料到,一个高中化学老师的教学尝试,影响到了屏幕另一端的百万人。那则视频的反响很好,很多人喜欢他的教课风格,表示对化学有了兴趣。
“学生在哪里,老师就在哪里。”向波决定开始在抖音上科普化学。
他自费上万元买了家用摄像机和三脚架。为了让视频的音质更好,他还购置了记者采访用的收音设备。绝大多数视频是向波的课堂实录,视觉中心是许多人再熟悉不过的讲台和一支粉笔,底下坐着向波班上的学生。
每个视频他都会加上一个“万物皆化学”的标签,生活中的现象是他的授课素材。晚自习时,他注意到一些学生不吃正餐,只吃苹果作为晚饭,他讲“减肥中的化学”。班上部分女生想尝试化妆,还关注美白,他就阐释了美白中的化学常识。为了讲明白“响屁不臭,臭屁不响”,他录制了“放屁中的化学”。看似反常规的教学内容是向波所认为的生活最真实的主题。
向波向学生解释为什么“响屁不臭”。 图 / 抖音@向波老师
“酒精学名是乙醇,无色香四溢。羟基替代一个氢,水中不电离。乙醇遇水任相溶,蒸馏才分离,溶解无机与有机你最行。”向波的另一个爱好是吉他,他在《青花瓷》的曲中填入化学知识的歌词,编成了乙醇版《青花瓷》。他在广元中学操场的草地上弹着吉他,学生环绕他盘腿坐着,边笑边唱。
“如果当年我有这样的老师,也不会厌恶学习。”一个网友发出评论。
碎片
在抖音上,你会看到2.9万名像向波、陈征、陈睿这样的科普者,每天有2.5亿的用户在等待着他们的更新。
每个星期,徐鹏飞会定期上传自己操作化学实验的视频。他是一位教育机构的老师,给小学生普及自然科学知识。最受欢迎的是“阿拉丁神灯”,把一勺高锰酸钾倒入装了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试管的顶部会升腾起坨坨“白云“。危险系数有些高的“火焰掌”,能让手掌着火却没有痛感,那是关于丁烷和洗手液反应的秘密。
化学实验“火焰掌” 图 / 抖音@实验室徐老师
“化学并不是像我们印象中那么危险、恐怖,这些实验可以在那些孩子心里增加一个萌芽,让他们有学习科学的勇气。”他记得有那么一个学生,他的右手骨折绑了绷带,依然坚持要用左手完成实验。
如果没有“地球村讲解员”的泛科普,很多人也许不知道为什么地图上格陵兰岛比印度还大,不知道生产1公斤蜂蜜需要数万只蜜蜂工作33300个小时,不知道地球上有四分之三农作物已经停止种植,植物学家为此建立了末日种子库。另一个视频页面里,抖音博主“eyeopener”用真人和动画结合的方式讲解了613个自然人文知识,从黑洞到智齿,从蚯蚓到宇宙的气味。
陈征提到,当科研工作者在自己的领域越挖越深的时候,所看到的天也会越来越小。他说,这是很多科学家不愿意出来做科普的原因,不熟悉的地方他们不愿意碰。
陈征不同意这样的做法,“大物理学家伽利略曾经有一个观点,就是说作为科学家群体,对于全人类是有一个责任的,你要给全人类提供一个完整的了解世界的途径,而不是只提供你了解的那个碎片。”他更想勇敢地站出来,“偶尔出来望一望天”。
抖音让人们想起那个年代,提起梦想时,孩子们都有一个“成为科学家”的标准答案。时间冲淡了成年人对自然科学的原始想象力,不可避免地造成二者的疏离。那些被埋没的好奇心需要被某些事物重新点燃,它可以是陈睿的拉布拉多,也可以是向波口中的爱情。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
想看更多,请移步每日人物公号(ID:meirirenwu)
1.文章《响屁不臭、爱情的原理…抖音上的网红科学家,都在教些啥?》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响屁不臭、爱情的原理…抖音上的网红科学家,都在教些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