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7日报道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4月7日报道,《日本经济新闻》和日经QUICK新闻于4月5日汇总的中国经济学家调查显示,因制造业设备过剩及房地产库存增加,中国的生产及投资持续低迷,加上受海外经济低迷的影响,出口业务也出现下滑。
报道称,中国政府为了防止经济失速,提出了基础设施投资等财政支出及放宽房地产限购等经济刺激政策,越来越多的观点预测年中经济增长率会暂时恢复。
关于可能导致经济低迷的风险因素,经济学家提到最多的就是房地产行情的恶化。很多地方城市拥有过剩库存,而广东省深圳及上海等大城市的住宅价格却快速上涨等,两极分化的情况日益突出。也有担忧表示,如果继续出台住宅市场刺激政策,还存在局部地区出现房地产泡沫的可能性(新鸿基金融集团的温杰)。
报道称,对于钢铁和煤炭等产能过剩而无法盈利的“僵尸企业”的清理,预测需要3~5年时间的经济学家最多。三菱东京UFJ银行的杨志指出,要想提高长期的潜在增长率,清理僵尸企业必不可少,政府也将采取(财政支援等)对策以减轻给就业带来的不良影响。不过也有慎重的观点认为需要5~10年。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钢铁业过剩产能高达两亿吨。图为中国一处钢铁成产车间
【延伸阅读】境外媒体:清退“僵尸企业”成中国改革重中之重
参考消息网3月19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中国政府向国内外宣称,将同时推进经济改革与经济增长。一方面政府对改革造成的大规模失业可能助长批评声浪的风险有所准备,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必须实现增长的难题。
据日本《东京新闻》3月18日报道,“僵尸企业”成为今年两会上的代表性词语,指的是那些尽管已经失去活力却仍然靠公共援助苟活的企业。
报道称,产能过剩已经造成一些行业停滞不前、产品价格下跌。中国政府明确表示要清退“僵尸企业”。预计分流人员将超过100万人。
为增加就业,政府实施“由量到质”的结构转变,从出口主导型经济向消费主导型经济切换。
报道称,上世纪开始的国企改革曾造成中国大量工人失业。现在,一些民众开始担心会不会再次出现“下岗潮”。
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将拿出1000亿元资金支持职工安置,为的就是消除这种不安情绪。
报道称,在中国,劳动争议有增加的趋势,如果政府推进改革,可能引来争议。如果因担心一些民众不满而停止改革,中国就将面临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中国经济正在迎接关键时刻的到来。
另据美国《芝加哥论坛报》网站3月17日报道,中国既想要经济稳增长,又想实行意义深远的经济改革。这些目标可不是能轻易协调的。
报道称,迄今为止,政府将增长和稳定放在第一位,同时谨慎地推动改革。当局应该为改革那些处于病态的国有企业出台详细计划,以避免大批人员失业。
报道称,良好的投资应该是花更多钱重新培训员工,让他们进入服务行业(一个快速增长的领域)工作,并花更多钱进一步强化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北京还应进一步支持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这样它们就不必仅仅为了税收而让疲弱的企业继续经营下去。中国能否继续成功取决于改革是否能够加速。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3月18日报道,在几个月前,中国公布了一个经济蓝图,根据这一蓝图,改革将是今年的头等大事。
报道称,该蓝图是努力解决根深蒂固的结构性问题的一部分,如产能过剩、坏账和日益加剧的收入差距。
改革的基调已经定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宣布,供给侧改革将是2016年及之后中国经济与社会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
牛津经济咨询社亚洲区负责人高路易说,政府工作报告对改革表明了一种谨慎立场。
报道称,中国政府强调了通过简政放权提升经济活力的重要性。
高路易说:“就国企改革而言,阐明的重点是‘要以改革促发展,坚决打好国有企业提质增效攻坚战’。涉及国企改革的立场似乎是谨慎的。”
逾1/4中国大中型钢厂亏损
(2016-03-19 10:42:00)
【延伸阅读】美媒:中国中小城市也有“僵尸企业”需淘汰过剩产能
参考消息网2月22日报道 美媒称,即便在中国最偏远的地区,也存在阻碍中国经济实现繁荣发展的严重生产过剩问题。对于随州而言,这个城市面临的是香菇和水泥车的过剩。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月18日报道,五年前,当48岁的农民杨群(音)开始在随州繁忙的香菇早市上做生意时,这个菌类食品行业正不断扩大,甚至吸引了英国金融巨头汇丰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丰控股)旗下的一个农村贷款子公司。杨群存够钱买了一辆小型货车。而在上个月遭遇大雪天气时,她不得不以清仓价卖掉了耗时半年培育出来的六袋干蘑菇。
对于许嵩(音)而言,叮当的敲打声能让他回想起以前他的200名同事忙着将钢材锻打成水泥车使用的巨型水泥罐的场景。前不久的一天,他独自坐在没有暖气的办公室里看视频,他是这个废弃工厂车间留下的唯一工人,车间内,数十个生锈的水泥罐犹如重达数吨的足球一般被堆放在一起。站在湖北奥马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的工厂里,许嵩说,形势出现了急转直下。他表示,不知道公司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许嵩以前在这家工厂从事质量控制工作。
报道称,最近几年里,除了钢铁和房地产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压力外,中国的农业和制造业遭遇了供应过剩和市场饱和的困境。此前,受宽松信贷和政府对农业和建筑业的扶持政策推动,许多像随州这样的中小城市一度出现繁荣发展,这些城市本该为中国经济的新一轮增长推波助澜,但现在这些城市的发展却出现了停滞。
随州的困境反映出中国经济放缓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以及解决问题的难度之大。在中国需求不振之际,拥有闲置产能的中国工业巨头正在寻求夺取海外市场的份额,其中包括建筑和铁路设备生产商。
报道称,中国政府把淘汰“僵尸企业”视为一项重点任务,以便为发展其他更有活力的经济产业扫清道路。这个任务并不轻松,因为在许多像随州这样的偏远地方,产能过剩行业往往是这些地方的经济支柱。“僵尸企业”是指长期依靠贷款存活、产品没有销路的企业。
报道称,中国的未来取决于能否让更多地区的民众获得机会。在市场开放的前几十年中,上海和其他沿海大城市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而现在中国政府指望中小城市来接力下一阶段的发展。政府的目标是在五年内使一亿低收入农民落户城镇,以此来壮大能够负担得起娱乐项目和医药费用的中产阶层队伍,维持中国经济的上升趋势。
报道称,有250多万人口的随州是中国约130个类似规模城市中的一个,而这些城市正是中国政府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着手点。这些城市的作用是将农民转化成工资较高的城市工人并为本地企业开辟新的市场。根据政府提供的数据,随州2015年的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约合3470美元,较该市农村居民收入高出40%以上,但不到上海城市居民近8100美元收入水平的一半。
报道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目前的经济放缓是昔日刺激政策的后遗症。新科技公司和产业升级浪潮集中在沿海城市,最近中国金融市场的动荡更是限制了有扩张需求的企业的选择余地。为了给新经济增长扫清道路,中国领导层今年将供应侧改革作为施政重点,希望淘汰许多经济领域的过剩产能。
(2016-02-22 00:14:01)
【延伸阅读】外媒称中国清理“僵尸企业”态度坚决:必须走这一步
参考消息网2月21日 外媒称,中国的炼钢厂里热火朝天。这些工厂继续生产,好像它们还不知道中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虽然市场对钢材的需求下降,可工厂仍然大量生产。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2月15日报道,中国能源网的钢铁问题专家韩晓平分析表示:“中国钢铁需求量的下降和中国经济转型有关系。因为现在中国越来越转向服务业,更加关注消费。以前我们的重点主要都是建设房子,而今天我们的房子盖得已经太多了。同时我们还要修很多路,但今天实际上该修的路,很多都已经修了。”
报道称,中国政府现在也意识到,必须减少这些过剩产能。计划是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也就是说,许多无法盈利的钢厂将被关闭。中国早就知道必须走这一步。
中国经济类媒体也总是提出所谓的“僵尸企业”这个概念,也就是那些其实已经死亡,但又被人为支撑着的重工业企业。
向现代化设备加大投资力度:这也能够提高中国产钢材的质量。当许多钢厂面临关门时,也就意味着有数十万名工人在接下来的几年内会失业。能源分析人士韩晓平表示:“我们现在总体的市场,不是说劳动力过剩,而是缺乏劳动力。而且几乎是在各行各业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即便是在钢铁和煤炭这样一个下岗的情况下,实际上他们在找工人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难题。所以我们要更多的去解决好这些人的再就业问题。”
同时,数亿不在钢铁行业工作的中国人也能从关闭低效钢厂中获益:因为空气会变得更干净。到目前为止,重工业是中国大面积高度雾霾的罪魁祸首。
另据《澳大利亚人报》网站2月9日刊登题为《中国为减少钢铁过剩产能而战》的报道称,对于中国这次能克服保护主义实现公开宣布的用5年时间减少粗钢产能1亿-1.5亿吨的目标,多个迹象表明,政府这次的努力很有可能成功。
报道称,首先是中国人对日益严重的污染越来越失望。一位高级官员曾表示,污染问题引发的公众不满已成为社会出现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央政府将利用新的环保法作为重要工具来关闭低效率、高污染的钢铁厂,一旦开始关闭钢铁厂,中国政府准备向失业工人提供重要支持。以往中国没能成功遏制过剩产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不愿减少就业。
中央政府将通过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奖补资金来帮助受化解过剩产能影响的工人。专家们不确定这一资金是否足够帮助预计将下岗的工人,但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困境。
报道称,还有迹象表明,中国政府正在认真考虑减少对钢铁行业的补贴。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许多钢铁企业从地方政府那里获得大量补贴,只是为了勉强支撑下去。
官方媒体呼吁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分析人士称,必须清理依靠政府补贴生存的“僵尸企业”。许多钢铁企业负责人认为,新一轮旨在减少过剩钢铁产能的政策很有可能比以往更加有效和坚决。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2015年12月11日曾报道称,中国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说,“僵尸企业”是中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心头之患”,将坚持分类处置、因企施策,采取债务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多种措施加快处置“僵尸企业”。
报道称,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宣布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处置“僵尸企业”,到2017年末实现经营性亏损企业亏损额显著下降。
资料图:河北省唐山市的一座冒着浓烟的钢铁厂
(2016-02-21 00:11:01)
【延伸阅读】中国清理“僵尸企业” 美媒:不必担心引发下岗潮
参考消息网1月16日报道 美媒称,中国党媒重提“下岗”。《人民日报》发文说,无论是兼并重组还是破产清算,都会涉及职工利益和人员安置,但只要相关企业的员工“只要努力提升自我、有一技之长,总能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有中国观察人士说,清理“僵尸企业”是必须的,由此而带来的下岗问题属于改革中的阵痛,不可避免。
据美国之音电台广播网站1月12日报道,去年起就有不少中国专家学者预言中国将在今年迎来第二次“下岗潮”。1月11日,人民日报刊文《别让僵尸企业挡了路》重提“下岗”一词,使这一预言显得更加真实可信。文章说,2016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在五大重点任务中,去产能排在第一位。头炮如何打响?当务之急,是处置“僵尸企业”。文章也说,政府会妥善安置由此导致的下岗人员,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而失业人员也要努力提升自我,学习一技之长,“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报道称,上世纪90年代的“下岗潮”对于五六十年代生人来说,是难以抹去的惨痛回忆。当时国家“抓大放小”的政策让2440万国企职工瞬间丢了饭碗。一部分人选择”提前退养”,另一部分人被迫“买断工龄”。一位“下岗潮”亲历者说,“提前退养”的职工没有奖金,每月只有几百元的生活费,而“买断工龄”的职工按30年工龄计算也只能拿到9万元的一次性补助。这批下岗职工中的大部分重回就业市场,少数人至今仍是失业状态。
报道称,根据2015年10月末的数据,中国在煤炭、黑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矿采选、造纸和纸制品业等九个产能过剩严重的工业行业就业总人数达2731万人,约占就业总人数的5.6%。试想,这2000多万人如果同时失业,对再就业市场确实是一大冲击。但是大军智库主任仲大军认为,“僵尸企业”被兼并重组后,有一部分人会被分配到新的岗位工作,因此最终需要重回市场再就业的人数不会达到2000万。“我感觉这次清理‘僵尸企业’导致的下岗失业能在100万,这个百万左右我估计最多了。”他说。
同时,仲大军还表示,当前中国的经济状况与20年前已大不相同,市场吸收再就业人员的能力也大大提升,不必过于担心。他说:“中国每年就业人数,就前几年的数字都是在七八百万,每年新增的就业人数都在七八百万。那么今年最近的数字我不太清楚,可能是到了去年以来就业的形势也变得严峻起来。但是尽管如此,中国每年新增就业人数几百万是没问题的,所以重新安置调整这些人员也是可以的。”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据,2015年1到9月,中国城镇新增就业1066万人。
报道称,中国社会问题学者胡星斗教授也认为,现在中国经济能够吸纳就业的能力比第一次“下岗潮”时强很多,民营企业也相对发达,容纳新一批下岗员工问题不大。
人大教授周孝正此前接受采访表示,关闭“僵尸企业”所带来的职工失业并不会形成“下岗潮”。他说:“现在民企负责着一多半的就业。国企实际上在它那儿就业的人并不多。”他认为,关闭效率低下却占有庞大资源的“僵尸企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报道称,《中国青年报》引述人社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莫荣的观点说,判断“潮”的出现,要以数据为基础,要看是不是“量大、集中、影响很大”。在他看来,能够称之为“潮”的,包括1989年百万民工下广东引发的“民工潮”、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企改革引发的几千万人“下岗潮”和金融危机时1200万民工“返乡潮”,而现在的失业人数增加还远够不上“潮”。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6-01-16 00:10:01)
1.文章《仲大军仲大军博客》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仲大军仲大军博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