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第七次人口普查各地区人口数据出炉,山东常住人口位列全国第二,并且相比于10年前占全国比重增大。但是,即使"山东人口增速在十年间超过全国增速"这一事实已然水落石出,但网络上,部分观点或将其归咎于人口自然增长快,即山东人能生;或是引出"人口不等于人才"的理论,称山东对人口并没有那么强的吸引力。一时间,关于山东是否是人口净流入的争论,又在网络上发热。很多人面对网言网语,更是不知所从。

在笔者看来,在2021年的这个时候,有关山东人口净流入抑或净流出的讨论,其实已经意义不大。因为很多论证方法本身就是经不起推敲的,在此基础上的辩论往往是越辩越乱。

当前,网络自媒体判断一个地区人口流入状况的方法,基本有两个。一是常住人口减去户籍人口,得数为正则是净流入,为负则是净流出。二是根据每年统计公报,用人口总增量减去自然增量,为正则是净流入,为负则是净流出。这两种方法看似可靠,其实均有其"硬伤"。第一种方法中,我国早已告别了过去严格的户籍管控时代,除一线城市外,包括济南在内的大量二线城市均已"零门槛"落户,户籍人口也不能再代表这个地区的"原住民"和新生儿数量,更多外来人口"光速落户"的现象,只会使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概念越来越模糊。而至于第二种方法,其计算的数据源更多是每年一度的、以总人口数1%为样本的抽样调查,其准确性本身就有限,更别提当作判断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活力的依据了。此次"七普"和2019年各地统计公报数据的巨大出入,便能说明一切。

其实,针对前些年网络上有关山东"三年净流出八十余万"的讨论,依据的更多就是上述第二种方法。针对这一论断,首先要看到其原始数据科学性缺乏、不能服众的本质。当然,彼时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阵痛期"的山东,由于大量落后产能淘汰、转移,以及过去头部城市带动力偏弱,在一段时间内对于省内外人口的吸引力,确实落后于广东、浙江等地。但同时要看到的是,人口向大城市,特别是头部大城市集中,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普遍现象。即使是在过去十年人口增量最大的广东、浙江,其普通地级市和县城、农村,也面临着人口机械减少的问题。只不过其头部城市深圳、杭州等,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走在前列,吸引了大量本省及省外的人口,从而带动了全省人口的增加。这一点,山东也确实进行了思考和借鉴。

此外,部分观点人为将"人口"与"人才"区分,则是忽视了整个社会生态的构成体系。没有像快递小哥、建筑工人这种所谓"非人才"的劳动,工程师、教授、程序员们的生活也无法保障。反过来,正是由于"人才"们大量入驻进而产生需求,才能带来更多普通工作岗位,造福广大的劳动人民。对于包括山东在内的任何一个地区人口问题,"人才"与"人口"都是无法割裂的。

因此,随着山东省经济增速恢复、"四新经济"占比提升以及"强省会"战略实施和初见成效的情况下,在"七普"印证山东人口依然稳步增加的数据前,网络上很多有关山东人口问题的讨论,其实早已是无病呻吟。产业发展是吸引人口的基础,人口增加又为产业发展提供条件。如今山东经济逐渐走出阵痛期,省会济南的经济增速位更是居全国前列,相信用不了多久,所谓"净流入"与"净流出"的争论,就将烟消云散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