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热点事件

上周举行的重庆车展上传出现场人员群居的视频,场面一度非常混乱。打架并不是各展台品牌有意为之,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次重庆车展成功地圈了起来。(莎士比亚)。

不管是“无心插柳”还是“心态花”,有传播点和记忆点确实对品牌营销有一定帮助,但没有人能保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毕竟,现代汽车企业的营销套路太深太多。

日常1:跨界营销

随着市长/市场竞争的激烈,各大车企在进行品牌营销时,并不满足于自己的专属领域,而是希望能够跨越国界到某个新领域寻求合作,取得更好的品牌传播效果。但是,这一跨境步伐可能会很浅,稍不小心,反而会吃亏。

例如,从不久前我们中国珠穆朗玛峰高度测量登山队第三次测量珠穆朗玛峰并成功登顶的事件来看,我们熟悉的三个汽车品牌。(David Assell,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MALLID)首先长城炮的越野版本是官方媒体工作车,为此次活动提供后勤保障,直接参与,可以说是成功的跨界合作。(大卫亚设)。

奥迪品牌携手CCTV新闻参与直播联合证据。利用CCTV平台曝光也对自己的新奥迪Q7给予了很大关注。

最搞笑的是北汽和福田。据说北京十字路是自然资源部测绘队野外测绘工作车,福田是唯一一个护送奥运圣火登顶珠峰品牌的人,祝贺登顶成功。这热度有点尴尬。(威廉莎士比亚,美国作家)。

除了自然探索领域外,航空航天也是近年来汽车企业跨界的热门领域。这也得益于特斯拉总经理在航空航天领域做出的贡献。而且我们中国品牌,现在的跨界合作还是表面的。例如,WEY品牌和中国航天发射共同命名的“长征11号运载火箭CZ-11 WEY号”。长安汽车随后也发射了“长安五常”火箭,并像航天一样运输了长安五常X7的比例模型,检查汽车油漆等零部件性能。

WEY和长安的做法至少对中国航天事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那么就可以说是跨越吉利省的国境,完全保险杠。为了给吉利的这位运动型SUV明星造势,吉利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力宣传将小行星命名为“星月”,然后吉利城与行星共用名字。随后,牵连的丽江天文站辟谣说,吉利方面只拍了照片就离开了,事件的真实性还在调查中。

iaoimg.com/large/pgc-image/3b14dd05b71d4eee87b3baab6cfab7c8?_iz=31825&from=ar;x-expires=1696111716&x-signature=HYIDME09NSRpfNbDzTOkq1763gQ%3D&index=6" width="640" height="426"/>

除此之外,为了吸引新一代年轻人的注意力,许多车企开始将目光转移到电竞赛事上。比如奔驰从2017年就开始成为英雄联盟总决赛和RNG战队的合作伙伴,在赛事、衍生节目、战队经纪和线下融合四个方面打造电竞全景营销。

雪佛兰也与IG电竞战队合作,推出创酷联名限量战车,展开“电竞到底算不算运动”系列主题活动造势。然而,以此类活动虽然话题和流量十足,却并没有为品牌带来更多的销量。雪佛兰创酷上市后的表现更是惨不忍睹。

可见跨界营销虽然花样新颖,但是如果双方没有碰撞出真正融合的火花,仅仅是车企一厢情愿的话,效果往往得不偿失。

套路二:暴力营销

汽车营销方式千千万,而近几年各大车企最想让消费者记住的,恐怕就是自身的安全性!随着帕萨特的A柱、思域的B柱、INSPIRE的偷工减料后,大家更是认识到“得中保研者得天下”。

但在中保研之前,很多车企无处施展自身能力,就另辟蹊径用奇葩暴力方式来展现!比如帝豪GL的1.5吨大锤砸车、奔腾X40高空抛车、捷豹穿越摩天轮、特斯拉皮卡砸玻璃。不明觉厉的消费者在看到后无不惊叹其“过硬”产品力,从而掏腰包买单。

(吉利帝豪GL——重锤出击)

(奔腾X40——野外空投)

但在我眼里,这些与其说是展现所谓可笑的“产品力”,倒不如说是一场“表演”罢了。不过这些“表演”今后会越来越少,因为不管如何暴力展现,与25%偏置碰撞来比,都是弟弟。我们不关心你拉的动什么、翻滚了几圈、被大锤撞得多狠,只要你A柱弯折,对不起,你就是移动的“棺材板”,不偷工减料、不区别对待、不靠水军肆意攻击,路才能走的更远。

套路三:软文化营销

我其实特别反感所谓的营销,因为这其实就是车企强行在输出他们自己的观点。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台车对于不同人的意义和属性都不同。但是话又说回来,所有的产品都需要通过营销推广让人们熟知和牢记,所以手段的高低就很重要了,而在这些手段中,具有营养和内涵的方式无疑是最让人舒心的。

比如说本田奥德赛在日本的一条广告,他们通篇在讲述一对父女感人至深的情感,主角奥德赛在最后结尾才出现,并且只有一个画面。这样的广告看起来就很舒服,让我们看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又在最后提醒我们别忘了这款车。

另外还有像前些年Ford performance的一条宣传片,他们将下至嘉年华ST,上至福特GT赛车拉到同了一条赛道上进行比试,按照性能水平依次出发,最终福特GT赛车逆转取胜。这条片子不仅充满激情,同时推广了福特旗下所有的性能产品,让人大饱眼福。

另外还有像凯迪拉克,他们和明星联手发起守护G7公路的行动,虽然是种营销行为,却实实在在的为公众和社会做出了表率。

最后还想说,除了搞好营销手段,车企们认真造车,质量过硬,才是对品牌本身最好的宣传。

套路四:土豪营销

为了博眼球排攒口碑拼销量,明星代言、赞助赛事、植入节目的营销方式已经越来越边缘化。社交媒体、网红经济的崛起给车企营销开辟了另外一片天地。不过大家都在做,就没什么意思了,于是营销狗们又想出了一些奇葩又很壕的营销方式……

譬如,一汽-大众曾为全新一代迈腾的上市包了一架最新的波音787-9机型,专属航班从北京直飞厦门,在万米高空举行全新一代迈腾空中媒体沟通会,100多家媒体共同体验了一场“天地同行”的高端商务出行。

在天上举行了一次“上天”发布会。这个逼格高到了让其他车企无法超越的地步,除非你能在月球上举行一次发布会。(狗头)

说到新车试驾,有环岛的有环路的还有设置接力试驾的,但宝马曾有一次,竟然包下一座山头给大家尽情体验X5所带来的驾趣体验。毕竟高性能加高实用性,才是它的精髓所在,让宝马X5跋山涉水不在话下。真是“城会玩”的完美演绎。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国内车企个个都是土豪。不怕花钱就怕没地花。

毕竟一款新车,自带热搜属性,无疑是最好的营销方式。但是,营销方式毕竟只是个开始,后续还是要看整车品质的,所以营销玩的好,不如车主口碑好。

套路五:碰瓷营销

“碰瓷”,出自老北京土语,指靠讹诈财力比自己雄厚的人从中非法获利。然而,引申为个别车厂假借某些听/看上去很霸气的事物造势营销,似乎也十分恰当。而惨遭碰瓷的代表,则是飞机、高铁,甚至航母。

论碰瓷,我只服上汽集团。

此前,某知名车手驾驶名爵ZS,在天津基辅号航母甲板上完成了号称全球首次0-100km/h加减速挑战。在88.6米距离内,完成了从0至100km/h的加速,随后在33.1米内将车辆刹停。

整个过程虽然紧张刺激,让网友大呼过瘾,但稍加思考就会发现其中藏着很多猫腻:

①测试车辆是一台改装后的名爵ZS赛车,百米加速成绩跑得再快,和市面上在售车型有什么关系?

②即使是非改装版本,普通消费者的驾驶技术要如何与职业赛车手媲美?

③上汽十分聪(鸡)明(贼),选择在长度只有121米的航母甲板上做此番挑战,并选用名爵ZS赛车。要知道拿出任何一款百公里加速成绩在3.5秒以内的高性能车都可以轻松在这段距离内完成加速刹车,只不过被名爵提前做了而已。

“全球首次+航母+极短距离+完成加速刹车全套动作”,能做到如此“牛X”骚操作的,却是一家主销10-15万价位的国产汽车品牌,上热搜必然是板上钉钉的事儿,这波营销不可谓不成功。但是好是坏嘛,你自己品。

此外,上汽还干过用RX5 MAX拉飞机的话题营销。

你想证明啥?这辆车动力很强劲?可是国外大力士都能做到的事,车能做到不是再正常不过了吗?

而我想说,与其绞尽脑汁想这些“没用的”碰瓷营销方案,真的不如下功夫去研究怎么把车造好,毕竟吹得再响,终究还要拿销量说话。

评姐有话说:

评姐第一次看到的奇葩营销,还是某德系品牌的“车门多人运动”。那一瞬间,感觉自己的九年义务教育,有被冒犯到。

许多品牌,都低估了消费者的智商,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成也营销,败也营销”。与其费力吆喝玩花样,不如真诚一点对消费者走走心?

(本文并没有针对任何近期出现套路营销的品牌,请勿对号入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