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汽车自动驾驶技术
对无人汽车的研究越来越多,各环境感应传感器的分布位置也不同。到底这些传感器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部署原则?
1.传感器简介
智能驾驶汽车环境检测传感器主要是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单/双/三摄像头、环视摄像头、夜视设备。目前正在开发的典型智能车辆传感器配置见表1。
表1智能驾驶汽车传感器配置
环视摄像头:主要应用于近程场景,识别障碍物,但对照明、天气等外部条件敏感,技术成熟,价格低廉。摄像头:一般为单、双、三木,主要适用于中距离场景,可以识别清晰的车道、交通标志、障碍物、行人,但对照明、天气等敏感,需要复杂的算法支持,对处理器也有很高的要求。超声波雷达:主要应用于辅助停车、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等近程场景。毫米波雷达:主要有用于中近程测量的24 GHz雷达和用于远距离测量的77 GHz雷达。毫米波雷达具有有效提取景深和速度信息、识别障碍物和穿透雾、烟、尘的能力,但在环境障碍物复杂的情况下,毫米波依赖声波位置,声波扩散,探测率和误差率很高。激光雷达:单线和多线激光雷达、多线激光雷达可以获得极高的速度、距离和角度分辨率,形成精确的三维地图,抗干扰能力强,是开发智能驾驶汽车的最佳技术路线,但成本高,易受恶劣天气和烟雾环境的影响。每个传感器的识别范围都有优点和局限性(见图1),目前有通过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弥补单个传感器缺陷,提高整个智能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趋势。
图1环境检测传感器检测范围示意图
新的奥迪A8自动驾驶仪安装传感器如下
-12个超声波传感器,前后
-4广角360度摄像头,前后后视镜。
-1个前置摄像头,内镜后置
-位于车辆四角的4个中程雷达
-一个远程雷达,位于前方
-1个红外线夜视摄像头,正面
-1个激光扫描仪Laser Scanner,前部
传感器放置原则。
无人车传感器的部署要考虑适用范围和冗余。
覆盖范围:车身360度都要覆盖,根据重要性,前方的探测距离为长度(100米),后方的探测距离略短(80米),左右的探测距离最短(20米)。为了安全起见,每个区域至少需要两个传感器罩进行相互验证,如下图所示[1]:
图2:典型传感器全范围、多冗馀配置图
Host Vehicle是无人驾驶汽车实体,ESR、RSDS是毫米波、UTM、LUX、HDL是激光,Camera是工业相机。如图所示,所有方向都有多个传感器配置。为了简洁起见,画中的卡迈拉只画了前面,实际上前后左右卡迈拉组成了很多,系统的冗余度提高了。
具体装在车上,看起来像这样。
rge/pgc-image/9fa1baa9b96d475089651b407c529ac8?_iz=31825&from=ar;x-expires=1696035029&x-signature=5A0X9HqVPWl3D4ZFKpkrsfRXlvM%3D&index=4" width="620" height="380"/>
图3:传感器在无人车上的实际安装。
大部分传感器都是隐藏式安装(车前保、后保内),
唯一的特例,三维激光安装在车顶上。
前后探测距离的差异,主要是考虑一些特殊场景下的安全问题。
例如,车辆刚驶出高速公路服务区,准备自动变道:初始车速 V1=60km/h;变道过程约需要 t = 3 s;变道完成时与后方车辆的车间时距 τ ≥ 2 s (注 1)左后方来车车速 V2 = 120 km/h;为保证变道安全,本车与左后方车辆的初始安全距离至少为
(V2-V1)×(t+τ)=(120km/h-60km/h)×(3s+2s) ≈ 83m
注1:目前自动变道无相关的法规要求, 故参考 GB /T20608-2006《智能运输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中, 第5.2.2 条对自适应巡航的车间时距做出规定:τ_min 为可供选择的最小的稳态车间时距, 可适用于各种车速 v 下的 ACC 控制。τ_min ( v) 应大于或等于 1 s,并且至少应提供一个在 1.5 ~ 2.2 s 区间内的车间时距 τ。在自动变道场景的计算中,为保证安全,选取 τ = 2 s 进行计算。
一般后向 24 GHz 毫米波雷达的探测距离为 60 m 左右,如果车后安装一台24GZ毫米波雷达,60~83 m 是危险距离。若前后车距在此范围内,开始变道时,系统误判为符合变道条件。随着左后方车辆高速接近,自动变道过程中安全距离不足,本车中途终止变道,返回本车道继续行驶。这种情况会干扰其他车辆的正常驾驶,存在安全隐患,也会给本车的乘员带来不安全感(见图 4)。
图 4:自动变道场景
要解决这个极端场景下智能驾驶汽车自动变道的安全问题,可以考虑增加一个 77 GHz 后向毫米波雷达,它的探测距离可以达到 150 m 以上,完全能满足这个场景中 83 m 的探测距离要求。当然,可以采用探测距离达到 100 m 以上的 8 线激光雷达或摄像头( 如 Tesla 车型) 解决 24 GHz 毫米波雷达探测距离不足的问题, 还可以通过控制算法设定车辆必须加速到一定车速才允许自动变道。
而前车安全距离要保证至少100米左右,也保证了车辆有足够的制动时间。
冗余度:谁都不希望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一个/种传感器,万一它突然失效了呢?所谓的冗余度,也可以划分为硬件冗余,或软件冗余。
如图1中,前方的障碍物有4类传感器覆盖,这样最大程度上保证前方障碍物检测不会漏检或者虚警。这属于硬件冗余。
再比如车道线检测。现阶段大量的对车道线的检测均是基于视觉(此处不讨论基于激光的传感器),对它的冗余则遵循3选2,或少数服从多数的选择。通过多支算法来保证识别的正确性。
算法设计上用到Sensor Fusion,下图是CMU的多传感器融合的障碍物检测/跟踪框架:
图5:CMU的障碍物检测、跟踪框架。主要分为两层,Sensor Layer负责收集各个传感器测量,并将其抽象为公共的障碍物特征表示;Fusion Layer接收障碍物特征表示,输出最终的障碍物结果(位置、速度、类别等)。
除了要保证覆盖和冗余度,当然在实际安装中,还要符合每个传感器和车辆的安装条件。比如把激光雷达放置在高处,增大了扫描的面积。
智能驾驶车辆的传感器中,以需要考虑因素较多的毫米波雷达布置为例进行介绍。
3.毫米波雷达的位置
毫米波雷达的位置
(1)正向毫米波雷达
正向毫米波雷达一般布置在车辆中轴线,外露或隐藏在保险杠内部。雷达波束的中心平面要求与路面基本平行,考虑雷达系统误差、结构安装误差、车辆载荷变化后,需保证与路面夹角的最大偏差不超过 5°。
另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正向毫米波雷达无法布置在车辆中轴线上时,允许正 Y 向最大偏置距离为 300 mm,偏置距离过大会影响雷达的有效探测范围。
(2)侧向毫米波雷达
侧向毫米波雷达在车辆四角呈左右对称布置,前侧向毫米波雷达与车辆行驶方向成 45° 夹角,后侧向毫米波雷达与车辆行驶方向成 30° 夹角,雷达波束的中心平面与路面基本平行,角度最大偏差仍需控制在 5° 以内。
图 6:毫米波雷达位置
(3)毫米波雷达的布置高度
毫米波雷达在 Z 方向探测角度一般只有 ±5°,雷达安装高度太高会导致下盲区增大,太低又会导致雷达波束射向地面,地面反射带来杂波干扰,影响雷达的判断。因此,毫米波雷达的布置高度(即地面到雷达模块中心点的距离),一般建议在 500(满载状态)~800 mm(空载状态)之间(见图 6)。
表面覆盖材料
毫米波雷达大多数情况都是隐藏布置,采用某些不合适的表面覆盖材料会屏蔽毫米波或引起波束畸变、驻波变差,使雷达失效或灵敏度降低。因此选用的覆盖物材料有如下要求。
(1)优先选用 PC、PP、ABS、TPO 等电解质传导系数小的材料,这些材料中不能夹有金属和碳纤维。如果材料表面有低密度金属涂层(如车漆),虽对雷达性能影响不是很大,但必须经过测试才可使用。
(2)覆盖物的表面必须平滑且厚度均匀,不能出现料厚突变或结构复杂的情况,且厚度最好是雷达半波长的整数倍,以减少对雷达波的扭曲和衰减。
另外,覆盖物与雷达面的距离也不能太大,否则雷达容易把覆盖物误判为障碍物。在实际布置中,一般把雷达和覆盖物之间的距离控制在 50~150 mm,如果在造型设计阶段就把毫米波雷达数据输入给造型设计师,经过造型优化,最小距离可控制在 15 mm 左右。
4.毫米波雷达的布置
图 7:毫米波雷达布置示例
除以上毫米波雷达本身要求外,在布置时,还需要兼顾考虑其他因素,如:雷达区域外造型的美观性、对行人保护的影响、设计安装结构的可行性、雷达调试的便利性、售后维修成本等问题 。以下是一些示例(见图 7)。
智能驾驶车辆只能实现部分场景的自动驾驶,为了能适应更多场景,一方面,可以配置性能更好或数量更多的环境感知传感器;另一方面,从降低整车成本考虑,还可以从传感器的布置优化方向入手,充分发挥传感器的性能。
1.文章《【奥迪a8的传感器怎么用】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该如何部署?》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奥迪a8的传感器怎么用】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该如何部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