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agasa使用者:东越虾

写在开头

正文车型是45TFSI二次型,驾驶感受可能与低功耗车型或四次型略有不同。

动机

这种大功率两车型驾驶感觉总体不错,能以9分获得好评。其主要问题也是细节问题,为了注意到,需要有意识地感受,所以对大多数大象消费群体来说无害的东西也过去了。(莎士比亚)。

虽然都被称为45,但C8一代的45不再是C7上面的3.0T发动机,而是被2.0T大功率机器取代。这台发动机是中期规则的2.0T数据,最大马力224匹,最大扭矩350N m。有一定的动力储备,但一点都不强大。涡轮迟滞几乎感觉不到,中间部分的速度非常轻快。加速器是线性的,没有大众集团的其他涡轮车,使人怀疑自己的脚获得了帕金森不平衡的力量。实际驾驶的感觉是驾驶节奏非常流畅的佛系车(只能视为动力的佛系,因为操作完全不是佛系)。

变速箱方面安装了7档双离合器变速箱。以双离合器标准衡量,几乎是满分好评。升降齿轮都很快,95%的工作条件下乘坐感很好。如果不刻意感受,大多数司机都感觉不到这辆车有多少个齿轮,甚至连双离合器变速箱都没有。

主要问题包括:

加速器的响应有点慢,丢了,少了一点,踩了就跟着什么东西欣然踩。(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加速器名言》)笔者个人更喜欢以运动模式每天开车。

开始不可能快速顺利,会感到一些延迟和无力,这也是离合无法避免的缺陷。

低速坐车时,偶尔也会感到变速箱的轻微挫折。

在运动模式下,收集油后转速下降得太快。拿到油后再打开大脚加速器,会感觉到长时间的动力中断,也就是“踩空”的感觉,不适合剧烈驾驶。

转向和操作

转动手感,只能马马虎虎地说。优点是随着车速变化和角度的增加,手感变化相对线性。缺点是速度上升后阻尼感太强,计时就像用牙签搅草一样。低速和高速时,这种感觉不太明显。只有60-80公里/h在成都的二环高架行驶时,笔者仍然能感受到老奥迪车型转动手感的味道。也就是说,变得迟钝和虚幻,使人无法知道前轮在玩什么蛇。(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美国)。

p>虽然动力比较佛系,转向手感也比较一般,但这台的操控感受却是截然不同的紧致,甚至有那么一点意料之外的动感。A6L开起来完全不像一台5米多的大车,非常灵活。过弯并线时的车身姿态控制非常棒,没有那种老式油腻行政车的那种摇摇晃晃。快速过弯时车尾的动作也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这套底盘调校是高度均衡的,在整体偏向舒适的情况下提供了恰到好处的动感,十分讨喜。

乘坐舒适性

隔音水准优秀但谈不上惊艳,瑕疵是胎噪(四驱车型轮胎不一样)和B柱附近的风噪。滤震表现也很棒,在干净利落地过滤大小颠簸地同时还保留了一定的路面信息。个人而言是比较喜欢这种充满韧劲的避震设定的,这也是笔者更喜欢风雅而不是皇冠的原因之一。

此前笔者在车展上静态体验A6L时感觉后排还不错,至少不算短板。但这一台车型或许是没有座椅调节的缘故,其座椅舒适性成了全车唯一一处硬伤。

填充物偏硬,坐垫长度仍然不够

靠背和坐垫的夹角太小,几乎是直角,坐上去完全是蜷缩姿态。

头枕明显前倾,让后排乘客不得不变成驼背。

这也是历代奥迪A6让人迷惑的地方。明明是一台主打商务或是说被人们认为很符合商务需求的行政级轿车,其后排座椅舒适度却存在明显硬伤。好在后排有独立温区的自动空调,车窗升降可以控制两侧玻璃,扶手箱的盖板质感不错,挽回一些颜面,不然这台车后排真的让人挺失望的。

一些杂七杂八的

新的人机交互系统不同于以往的旋钮操作。触控屏的操作逻辑非常简单,且按压时有类似于苹果手机3Dtouch一样的回馈,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盲操难度。但笔者仍然更期望多保留一点物理按键,个人而言也更喜欢之前MMI的旋钮式操作。

液晶仪表显示信息丰富,画面清晰锐利,可以把玩的细节功能也挺多。让笔者不太满意的地方是正常显示的界面下速度表上的字体偏小。

自动启停的动静挺小,好评。但介入时机依然非常突兀,让笔者开着很难受。

小结

这是一台诚意之作,除了后排座椅之外没有硬伤,只不过是激烈驾驶稍欠且保留了双离合车型的一些通病。笔者吹毛求疵列举出来的问题和大幅优惠相比也就无所谓了。低廉的价格享受到A8般的外形、宽敞的空间、良好的动力匹配、带有一定动感的操控水准……换言之这台车对于那些喜欢驾驶且对驾驶质感有追求但受限于外部客观因素(比如长辈掏钱买车)的买家来说是一台值得考虑的车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