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汽车的高速普及,汽车质量、等级、消费观念、对汽车的理解和理解也急剧上升。但是多年来,“本土特色”的购车观念和误解也依然根深蒂固,影响着很多人的购车决定,简单总结一下第五条,欢迎来到座位上。(大卫亚设)。

第一,面子是硬道理,打肿脸也要当胖子。

人民爱面子,几千年来习惯这样做。尤其是以家庭最昂贵的财产整天露脸的汽车,面子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很多中国人买车、选车,取决于别人怎么看,成为压倒一切的最重要因素。(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汽车名言)预算有限吗?品牌位居第一。一家五口人宁愿挤豪华轿车,也不想要舒适的普通车。(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家人)宁愿一无所有的乞丐版驰骋宝马奥迪,也不要在牙齿上部署武装的丰田福特大众。更进一步,为了买有面子的车,不惜高额贷款,成为沉重的生活负担。

毕竟,你是为“别人”买车,而不是自己。其实车本质上是为了让你的生活更方便、更快、更舒适、更丰富。花了那么多钱买了一辆车,别人羡慕的眼神,几句称赞的话,其实是刺耳的浮云。自己每天的体验更好。自己更享受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第二,车越大越好。车大了,气度就够了

我们中国人体型大,不是健壮的,但对汽车大小和空间的要求是世界上最极端的。所以很多海外车型一到中国就一致加长,本土的品牌和车型更是没完没了。十多万韩元的C级轿车和全尺寸SUV,请夸张。为什么要追求更长更大的东西?两种心态,一种还是面子工程,我觉得大车在气场上有存在感,也有面子。另一种是占便宜的心态。好像花一样的钱。车越大越有利。(西方谚语)汽车固然有空间和实用化等优点,但缺点也很明显。加速慢,操作迟钝,风阻大,油耗高,开车或停车更麻烦。因此,从理性和实用的角度来看,充分应用就行了。

第三,比起凤尾鱼,不是鸡头,车费比配置更受重视

在中国汽车市场,低配版车总是最畅销的。特别是豪华品牌、宝马3、奔驰E、奥迪Q5、Q7等路边仔细看看。很多老司机和键盘车神喜欢推荐最低的审判乞丐版,但我一直反对。第一,浪费了这辆车的潜力。第二,什么都不要,用不舒服。第三,车要开很多年,现在省下来的钱可能会成为你心中的刺,不到两年大多数人可能会后悔,但如果你咬牙不换车,那就只能郁闷了。事实上,这么多人买低配,纠正原因有两点。钱少,想炫耀,或者对车缺乏了解,或者被“20万内开野阁、30万元宝马3”的宣传误导,相信我,都是宝马3、30万的入门320、40万的全配330。

第四,SUV全能者谁都喜欢。

过去两年来,SUV热潮略有升温,但在中国汽车市场上仍然是最受欢迎的车型。SUV的发源地美国也无法相比。国人喜欢SUV,不仅因为它看起来更高,而且有辨识度和存在感。更关

键是有种“贪心”的念头,总想买台全能的车,什么都能做,什么都出色,而SUV就被他们当作了这样一台全能车,城市能跑,郊外能用,翻起座椅家用,放倒座椅拉货。但是你要明白,SUV的缺点也很多,比如油耗大、重心高、舒适性差,还缺乏驾驶乐趣,更重要的是,对比相同价位,无论配置还是性价比肯定不如轿车。比如你买奥迪,同样2.0T 190匹马力,A4 30万出头,而Q5却直逼40万,贵了十多万,其实轴距空间、配置真差不多。而且SUV也不是真全能,城市路况,它不如轿车,塞人装货,它不如MPV,就算遇到真正的硬派越野,就那些比例最大的前轮驱动城市SUV?还是洗洗睡吧。

第5,排量等于财力

除了品牌和车款,排量也是国人最喜欢比拼和显摆的地方。厂家很会利用这种心态,所以我们看到,同一款车,差价最大的就是排量不同。尤其是德系车,阶梯分明,一台车不但有大小排量之分,同排量还再给你分个高低功率版本,价格相差50%以上很常见。从技术含量和成本看,尤其是燃油车,这么定价也不是不合理。但是问题在于,对绝大多数中国普通车主来说,动力过剩问题真是太普遍,你看红灯路口车流的起步速度就知道,管你是300匹的宝马,还是400匹的保时捷。事实上,大多数中国车主,开到车报废都没踩过几脚地板油;那么,你为了更大排量更大马力而多花的那几万甚至十万,难道不冤吗?

以上五点,你同意就给个赞吧,不同意欢迎留言补充或者拍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