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背景:

首先普及一下汽油添加剂的三种类型。

1、维修类型2、清洁类型3、动态提升类型

能去除累积碳的只有保养型和清洁型两种,所以动力上升型添加剂不在今天的评价范围内(多功能型今天也不提,5-1、8-1看着就晕了)。

保养型和清洁型的本质区别是添加量基本不同。

l养护型添加剂一般在50-120毫升左右,可以抑制积碳的产生,长期使用可以去除沉积物。

l清洁型添加剂一般在200-400毫升左右,因为清洁成分高,所以可以快速清除燃料系统的沉积物。

保养型和清洁型添加剂基本上由清洁成分(PEA/PIBA等)载体油(基础油/煤油等)其他成分(葱油、防锈等)组成。

一般来说,清洁成分越多,去除积碳的能力就越强。

举个不成熟的比喻:可乐饮料。肯德基的可乐和18元自助餐的可乐口感肯定不一样。一个是纯可乐,一个是冲可乐掺水。

清洁成分PEA(聚甲基胺)和PIBA(聚异丁烯胺)的区别今天就不多说了。与PIBA相比,PEA更适合目前主流的缸内直接喷射发动机。

测试目的:

测试PEA清洁型添加剂的意图是为更多车主提供数据参考,计划通过各产品的实车测试,但由于维度限制和实验一致性的问题,只能通过此次更科学直观的实验方法解释测试。(威廉莎士比亚,美国作家)。

本汇编看了很多商家或品牌方的一些实验演示,大多数都不严格,漏洞百出。比如某宝的一款热门产品,产品演示实验,实际上是将两个比较脏的火花塞分别浸泡在装满汽油的烧杯里,将其中一个放进添加剂里,出现神奇的画面,这个装有添加剂的烧杯里的火花塞的积碳逐渐融化,把汽油的颜色染得越来越重。

懂一点添加剂的学生只要动动脑子就能理解。这种示范在室温下进行,完全没有参考意义。添加剂加汽油后要通过发动机,这个环境温度能一样吗?

目前最权威的代表的实验方法是国家标准《GB19592-2004》中的板凳实验,但如果测量这些项目,将花费10多万韩元,本篇完全无法预测.但是,本篇根据实验要求和条件,结合各路达人、专家的指导和建议,总结出了比较可靠的示范方法《高温积碳溶解测试法》

测试概述:

《高温积碳溶解测试法》主要准备相同的碳样品,然后倒入相同容量的汽油,分别降低不同品牌的添加剂,常温加热到300(模拟燃烧室)左右,观察各添加剂对碳溶解能力的优劣。测试重点:2个相同,1个同时1个不同。

准备测试:

本篇经过几个月的样品收集工作,目前手上的产品超过20种。因为实验条件有限(加热锅一次可以放下5个烧杯),所以每次评价5种添加剂为第一轮。

在汽车和汽车市长/市场行业,中国汽车产业起步较晚,所以大多数人认为外国品牌好。不仅是汽车,汽车的保养用品也在晚上,国内石油品牌中美加壳牌(Mobile,Gassell,Shell)名列前三,中石油中石化世界前500名。

第一评价品牌(品牌:芥末绿色、山顶、碳无敌、茶贝尔、JB)

OK,介绍用于第一次测试的5种添加剂:

1号芥末绿-芥末绿排毒

作为国内最优秀的电商品牌之一,我买了芥末绿色添加剂后拆开包装的第一感觉是这包装真的很好。比很多葡萄酒包装更精致~

2号,峰汽油添加剂

美国PEAK品牌被综合润滑油收购后,PEAK被称为“正常”。(其实高峰期更合适。)

3号飓风马-碳无敌

据说地方各大电视台经常宣传这种添加剂。包装中规,国产品牌的设计水平据说不如外国人。不能选择有特色的包装吗?总是和别人撞衬衫~

4号,茶铃-汽油添加剂

茶贝尔有天猫旗舰店,可见有一定的实力。听说天猫品牌审查很严格~

5号,JB-2合1汽油添加剂

美国JB,这个品牌不陌生,是老品牌,据说线下业务很多,难怪没有天猫旗舰店~

第二次评估

品牌(安索AGA、豪特、雪佛龙TCP、本田、大众G17)

1号:安索-AGA缸内直喷专用添加剂

安索-国内受欢迎的小众品牌之一,品牌源自一名喷气式歼击机飞行员“ Amatuzio”,不光在添加剂领域有产品,在润滑油领域更是出众

2号:豪特-直喷宝

看看本期测试在4S店专用添加剂面前是否能取胜

3号:雪佛龙-TCP汽油添加剂

雪佛龙就不多说了,京东商城销冠产品,这次测试是经典TCP版本

4号:本田-汽油发动机清洁剂

本田地球梦专用添加剂,自从本田上了地球梦发动机可谓名声大噪,地球梦技术被水军夸到天上,仿佛马自达的创驰蓝天、丰田的D4S都不存在,不多说了,这款本田的添加剂算是日系车品牌里比较有代表意义的产品。

5号:大众-G17汽油添加剂

德国大众集团旗下大众、奥迪、斯柯达、西雅特、保时捷专业添加剂,代号G17,德系车品牌里最具代表意义的产品

再次念叨一下评测方法:最有效的测试方法其实有两种,实车测试和台架试验。

车测试也搞过几期,但是这个实验受外界条件影响太多了,没办法把这么多产品去做横向对比,甚至有人认为拿内窥镜看燃烧室是错误的方式,要检测排气才算数……台架实验,据说十几万一套,我手里这二十多款产品每个都来一次根本不现实,好多厂家都不舍得给自己产品去弄一套台架试验……我也不想说太多,能看懂的继续看吧,看不懂的只好出门右转……

第一轮积碳样本制作中:开始准备积碳样本,将5瓶25毫升汽油直接放置加热炉开煮,这样熬出来的“积碳”(胶质与硫化物等)会是薄薄的一层,不再那么厚。开始加热至300℃左右。

240℃,汽油即将烧干;辛亏实验室有排烟设备,不然这个味道绝对能让你怀疑人生。

积碳样本制作完毕

废话不多说,积碳样本准备好后,将5个烧杯中各倒入50ml汽油

为了摄取每款添加剂相互不受影响,每次将液体收纳管都更换,以保证测试的准确性。

1号,产品为400ml,可配比50L汽油,所以根据本次50ml汽油的添加比例应该加入400ul

2号,产品为400ml,可配比60L汽油,所以根据本次50ml汽油的添加比例应该加入330ul

3号,产品为325ml,可配比60L汽油,所以根据本次50ml汽油的添加比例应该加入270ul

4号,产品为300ml,可配比60L汽油,所以根据本次50ml汽油的添加比例应该加入250ul

5号,本款产品很有特点,两瓶一起倒入一箱油中,所以按照总量118ml+118ml配比60L汽油的比例来看,本次每瓶分别添加100ul

将5个含不同添加剂汽油的烧杯开始加热

温度在179℃下,可以肉眼观察到,1号3号4号烧杯中颜色明细变浓,2号和5号颜色变化不大,根据本编的经验,基本上可以判定2号和5号效果不如另外3个

OK!5个烧杯中的汽油所剩不多,取下稍后我们一一看看结果吧!

1号,效果非常不错,只是烧杯中间仍有残留,

2号,感觉效果还可以……最近贸易战,不知道美国的添加剂会不会涨价

3号,这款效果也非常不错,与1号持平

4号,虽然效果不及1号3号,但是能将一大半的积碳都溶解掉已经很厉害啦!

5号,效果要比2号强点~

第二轮:

老样子,制作积碳样本

开始加热

5个薄厚均匀的“积碳”样本新鲜出炉,

在每个烧杯中加入50ml汽油,然后分别按比例添加每款添加剂,添加1号产品,安索AGA汽油添加剂。本次纯手工添加,1ML的滴管,安索AGA汽油添加剂标识上写着可配比18加仑,换算过来是68L汽油,所以,本次50ml的汽油里需要注入的添加量为0.17ml

为了本次测试的公平性,每款产品都是全新状态未拆封,2号、豪特的直喷宝本次添加量为0.25ml

为了不相互影响,每个产品都用独立的滴管

雪佛龙根据英文标识显示一瓶可配比12加仑,也就是45L汽油,所以对应本次添加投入比例为0.37ml,算是本次添加量最多的产品

4号、本田汽油发动机清洁剂,全新未开封,添加量为0.25ml

5号、大众G17本次添加量为0.06ml,算是本次添加量最少的产品,这么小一瓶按比例换算下来投入量这么少,有点担心最终结果

OK,5个烧杯即将上炉

开始加热

即将烧干,我们可以取下这5个烧杯

将5个测试后的烧杯分别对应摆在相对应的添加剂面前,一会我们将揭开对比结果。

1号,安索的结果令人失望,积碳样本变化不大

2号,这个结果已经不惊奇了,经过前几次测试,高温溶解积碳能力确实令人汗颜

3号,经典版TCP本次测试结果超出了我的预期效果,虽然只有20-30%的PEA含量,但是高温溶解积碳的能力确实不俗

4号,本田的清洁剂效果还是不错的,值得称赞一下,虽然4S店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外包给其他厂家,但本田是为数不多的全程跟进各类供应产品研发的一家车企,从本田的机油到添加剂,非常负责

5号,当我捏起5号烧杯时,我已经预感到要得罪一批德粉了,相信如果产品设计的添加量再多一些,应该不会是这样的结果

第一轮:

第二轮:

虽然都是大部分是PEA类聚醚胺的产品,但国内品牌的直观效果明显更好,想必是国内产品会根据国内的汽油品质会有不同的配方设计,所以效果会明显。非常开心!中国品牌完败老美品牌!为国人争光!

再次声明:

本测试旨在可行的实验条件下尽可能模拟每款添加剂在高温下溶解积碳的能力,虽然本实验具有可重复性,但是与台架试验相差甚远,结果仅供参考,无法给予定性的结论,望理解。

根据【老徐说车事】整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