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互联网环境非常茂盛。微信、抖音(抖音)、支付宝等App各有巨大的用户社区和业务拓展空间,使用体验也可以圈起来,完全面向用户。再看我们车里的那个画面,功能很弱,让人觉得那是以前时代的产物。一些造车新势力抓住这个痛点,开始推出智能车,不久,一些国内自主品牌也开始响应用户的要求。如今,BBA等国际奢侈品牌也慢慢认识到汽车系统本地化的重要性。

例如,奥迪最新的MMI系统接入了腾讯小场景,最近BMW正式宣布最新的iDrive 7.0将接入微信车辆版、QQ音乐和西瓜视频。

今天我们来谈谈BBA是如何实现汽车系统本地化的,未来的想象空间在哪里。

目前BBA车辆系统本地化的具体表现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智能汽车都是基于开放式Android平台开发的,奥迪是BBA最早拥抱Android的品牌。脚步很快,但追求稳定。原来在MMI系统的基础上添加了MIB3娱乐模块。简单地说,就是登录安卓沙盒。(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美国)。

特别是新奥迪A4L,还连接了几个腾讯场景功能:口袋故事墨迹天气腾讯新闻清音版非常准确,酷我的音乐和喜马拉雅之类的音频内容。据悉,奥迪今后将接入微信车辆板块。

今年7月BMW科技日,BMW推出了几项新的汽车系统功能,包括新一代数码钥匙、停车场室内地图、车辆西瓜视频、汽车喜马拉雅、QQ音乐和腾讯场景。

其中较小的场景将在今年第四季度上线,第一个功能将涵盖食物、茶、娱乐、主题音乐等。西瓜视频将搭载今年7月以后生产的新宝马4系和宝马6系GT。有趣的是,除了某些需要硬件支持的功能外,对这些软件服务的更新将通过OTA推送到所有配备iDrive 7.0交互式系统的型号。据悉,这些功能不是以Android平台为基础的。

目前奔驰的汽车机械系统在中国地区的本土化方面动作比较少。目前MBUX接入大众点评和美团等功能,但车内流量非常昂贵(139元3Gb、250元6Gb、479元12Gb,有效期180天),不支持手机热点,汽车导航需要收费使用,价格为1298年、2198年2年。

奔驰仍然专注于全球通用的室内布局和硬件相关技术功能。例如,新一代奔驰S级取消了双屏设计,安装了大屏幕。AR-HUD;安装了。增加了指纹识别和手势控制功能。按照奔驰的产品更换逻辑,这些设计和功能为未来几年的C级和E级车型也指明了发展方向。

ature=%2BiUWqRQcXy9xokyFA%2FBmtQOtaUY%3D&index=5" width="640" height="380"/>

其实奥迪率先拥抱安卓,宝马随即跟上,奔驰仍然按兵不动的节奏是可以理解的。

从以往的案例来看,之前奥迪对车型国产、车型加长这些我国特别需求,都一直积极改善,车机本土化也一样,况且它还自称突破科技,启迪未来。宝马这些年转型也非常快,一直在发力新四化,不断推出新车型,去年销量成绩非常亮眼。

所以奥迪和宝马率先突破有迹可循。至于为什么奔驰仍然按兵不动,原因很复杂,好在至少现在它销量依然很好。

为什么奥迪和宝马都选择了腾讯?

刚才我们讲到,奥迪接入了腾讯小场景,即将接入微信车载版;宝马即将接入腾讯小场景、微信车载版和 QQ 音乐。为什么两个豪华品牌都选择了腾讯?我们可以试着从 OEM 和互联网产品两方面去分析。

在奥迪和宝马这边,这两个品牌都各有一套非常有代表性的车机产品。作为成熟的品牌,该创新的可以创新,但该保留的也还是要保留。

再加上围绕这个车机产品,缠绕着多方的利益和坚持,所以即便要本土化,也不可能完全推翻原来的产品,更不要说把整个车机系统外包给一个本土化公司来运作。所以生态接入的形式一定要很轻,不可以打破原来的体系。

再来反观我们本土的供应商,基本上就是一些头部互联网公司:

从生态来说,阿里的重点产品是高德地图、支付宝小程序、天猫精灵;百度则是百度地图、小度音箱、百度小程序;腾讯则是 QQ 音乐、微信车载版、腾讯小场景;再者就是其他互联网公司的明星产品,比如抖音短视频、喜马拉雅、爱奇艺等等。

从接入形式来说,阿里斑马提供的产品最重,是基于 AliOS 的系统级产品;百度更轻一些,可以提供基于安卓的 ROM;腾讯的最轻,是超级 App 形式,需求基本都在云端处理。

车厂需要的是「轻量级的娱乐生态」,而腾讯提供的产品形式和内容生态都具备优势。这样一来,奥迪和宝马都选择腾讯就不难理解了。

如何看待 BBA 未来的车机本土化方向?

当然,这只是本土化的第一步,这并不代表奥迪和宝马以后就和腾讯绑定了,其他 CP/SP 仍然有机会,因为车企和用户的需求非常多样化,不是腾讯一家能满足的。

虽然车联网行业有全家桶这一说法,但基于品牌价值和车型数量,双方也许有谈判的余地,毕竟在吉利 GKUI 系统上,已经实现了 BAT 三方的共存。

从用户体验来讲,奥迪和宝马虽然完成了生态上车的第一步,但我对这些选择很疑惑。

QQ 音乐和喜马拉雅是驾车刚需没问题,但微信车载版是多少用户的刚需呢?虽然西瓜视频 DAU 超过 5000 万,试图和 B 站一试高低,但和宝马用户的重合度有多少呢?而且鉴于 BBA 现在的地图体验,为什么不抓紧接入个高德/百度/腾讯地图呢?

所以未来 BBA 在车机系统上,应该会有多家生态供应商,同时在功能的选择上也会更加丰富,更针对用户需求。

为什么 BBA 车机系统本土化仍然任重道远?

说到底,互联网公司都是车厂的供应商,它不应该也不可能代替车厂定义产品。

未来一定是车厂自己定义座舱布局、交互逻辑、软硬件功能以及用户运营。但问题是,尤其是经历过太多荣耀,历史包袱太重的国际品牌,现在没办法也不知道该怎么甩开腿往前走。

这里面原因有很多,去年我们写过一篇《为什么 BBA 的车机还那么 old school?》,总结了几个因素,包括车机产品无法带动销量,研发成本太高,复合型人才稀缺,落地周期漫长,用户需求不够明朗等等。

以大众为例,去年大众汽车集团 CEO Herbert Diess 表示,大众是一个「由软件驱动」的汽车公司,他们要成立一个 Digital Car&Servic 的软件部门,要开发一个统一的软件操作系统 vw.OS,要和微软联合开发大众汽车云,计划在 2025 年之前,投入 70 亿欧元,集结 5000 位车联网专家。

相比 BBA,大众的步子其实是迈的最大的,能看出来它在软件上的决心。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想推翻已经建成的罗马更难。

出于种种体制内的阻力,今年大众爆出了很多软件相关的负面,比如 ID.3 存在软件问题;每天会发现 300 个软件漏洞;系统部件无法相互兼容;过多软件开发工作外包给了第三方;招聘复合型人才很难,目前只有不到 1200 人等等。

这就好比要翻新一个老房子,我们要把曾经斥巨资买的老家具请出去,全砸了重新粉刷。这个过程中,会损失多少钱,要重新搭多少钱,会打破多少利益团体,这可比从 0 开始做一件事难多了。

回头话题本身。既然车厂自己都还没准备好怎么重新来过,那本土化的生态协作,用户体验,都是没有基础的空谈,只能是浅尝辄止。所以关键还是在于车厂自己,如果不能体系化整顿,供应商能力再强,终究是和系统脱离的,也就无法刺穿用户痛点。

结语

我们能明显感觉到,今年落地的智能车机产品越来越多,已经落地了的产品经过几次迭代以后也更加完善。

到了今天,智能车机系统早已不再是造车新势力的独特优势,拥有更多财力物力的自主品牌在这方面发展同样很快,接下来我们就期待豪华品牌和合资品牌要怎么融入到这个趋势当中。BBA 在车机系统本土化这件事上道阻且长,但事情还是要推进的,要抱有期望。

最后,生态上车只是其中的一环,智能座舱和整车智能化才是我们最后的目标。

本文作者:Bernice

作者提问

问:你怎么看待 BBA 车机系统的本土化?

每篇 GeekCar 原创文章的作者会向大家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GeekCar 也很想知道大家的想法,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欢迎大家踊跃回答!

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