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山地车运动的普及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汽车朋友对休闲野马不满意,更倾向于刺激自由森林越野。这时自行车的设置要相应地改变。设置合理的越野配置,在摇晃的路段可以轻松通过,但不合理的设置往往有很大的安全风险。

本篇小编就打算和各位讨论一下什么才是山马转型越野党的正确单车设定?

前叉:设定正确的预压

山马党极少关注前叉的状态通常情况下他们的前叉为锁死状态,更有甚者索性换了硬叉;但在越野过程前叉又是山地车最为重要的零部件。纵观世界杯赛场,每个车手对前叉的设定都十分重视,每一场比赛的设置都有所差别,就是为了得到更好的避震体验。

设定预压 (SAG)是前叉正常工作的必要步骤,也是不少车友容易忽略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预压(SAG)值是指你在山地车上全部重量加到车上时,(包括身体+衣服+装备等)避震器移动的行程。预压的设定并无标准值,前叉预压一般在20%~30%之间,可根据自身骑行风格、路况做出相应调整。

为了方便玩家调节避震器气压,Rockshox在多个系列前叉叉筒旁均张贴了官方推荐的气压表,为不同体重玩家调节气压作出参考。

传动:单盘

前几年,圈内还在为单盘双盘争论不休,山马休闲骑的车友也多为双盘甚至3盘的繁复设定,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新手也难以掌握前后变速之间的合理搭配,在日常休闲骑行中也几乎用不到那么大的齿比范围,导致平白无故增加重量又容易出现变速问题。

纵观现今新出的顶级越野山地车,无一例外皆为单盘。在山地世界杯上单盘也成为PRO中绝对的主流,单盘大大简化了变速的操作,帮助车手更加专注于路况;曾经高高在上的价格令普通车友望而却步,现在随着技术的下放(SRAM X1、GX、NX)、副厂单盘改装系统配件的丰富,使得普通车友也能花极少的金钱改装单盘。

有车友会担心单盘容易掉链的问题,这个各大厂家早已用各种专利技术(如:SRAM X-SYNC正负齿盘片、Shimano DYNA-SYS11宽齿形处理),后拨则使用CAGE LOCK™ (后拨锁)、ROLLER BEARING CLUTCH™ (后拨阻尼核心技术)、X-Actuation™( 精确拉线比)、X-HORIZON™ (零水平位)更好地保持链条稳定性。实在不放心或是越野强度较大的车友可加装导链器。

轮组:更强

强度更高的轮组才能接受更具难度的赛道,除了当前标准规格外,强度上更胜一筹的筒轴以及开档更大的boost规格已经成为众多新款山地车的选择。这里并非说快拆结构的轮组已经淘汰,毕竟还有很多车友依然在使用快捷方便的快拆车架,所以在更换强度更大的轮组时,还要确定自己的车架开档规格是否兼容。如果不清楚请点击《一分钟快速科普:常见的山地车轴规格》快速了解。

外胎:越野胎以及真空低胎压

轮胎的选择直接影响我们的骑行体验,选择设定不当轻则扫兴而归,重则安全事故。常见的山马胎为了保持在铺装路面上的速度,多为密齿高速低滚阻的设定,当然也有不少山马党早早换成了光头胎。而在实际越野中使用这种外胎就会遇到打滑、抓地力不够等诸多安全隐患。

除了轮胎的选择,胎压也是需要作出相应调整。山马党往往喜欢设定高胎压以求获得高速,而在越野中却需要较低的胎压获得更大的抓地力和稳定性。真空胎早已经成为山地越野的标配,真空胎的优势除了防刺穿性能优越之外,其在低胎压时的优越表现,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及增强抓地力,更能杜绝“蛇咬”破损的情况。

操控:车把组

山马党追求速度带来的快感,而越野党更想体验林中穿越的乐趣,所以提升整车的操控性是山马转型越野的必备设定。有新手会误认为把横越长越好,然而过长的把横却会缩减身体的活动范围,相应操控姿势也会改变,发力不流畅,动作就会变得僵硬,长期使用不合适的把横更会造成运动损伤。

升降座管

升降座管原本是为“需上需下”的AM、Enduro山地车玩家设计,不过近年的国际比赛中却频频出现在XC甚至速降领域。为了在车上获得更大的移动空间或是提高踩踏效率,都需要对座高进行调整。平时越野过程中虽然不必像比赛中那样争分夺秒,但如果拥有一根伸缩自如的升降座管就不必再大费周章调整,手指轻轻拨动线控拨杆,即可大大提升越野的流畅性和整体体验。

护具

山地越野惊险刺激,擦伤、摔车、撞树等运动伤害屡见不鲜,这就导致转型越野的车友除了头盔、手套等常见防护装备以外,需要一套安全可靠的护具。通常在高强度越野比赛中均会硬性规定佩戴质量合格的护具,其中护膝、护肘最为常见,全身护甲最安全(有条件的还可以上护颈)。在兼具安全性、舒适透气性以及操控性等综合因素衡量下挑选合适自己的护具,保障人身安全。

在通往山地越野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片坦途,坎坷艰辛谁人知?大家不妨说说自己曾经为了去越野做过哪些正确/错误的设定吧!一则帮助新手少走弯路,二则提醒自己别再犯同样的错误。到底什么才是山马转型越野党的正确单车设定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