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运动方式有圆、环、圆、球等很多观点,这些比喻似乎都只说某些表象特征。

太极拳是螺旋运动,螺旋运动走弧线,有圆的成分,但不能把螺旋理解成圆。球、环、圈的运动,因其封闭和固定的半径等特点,在转动时并不能做高低或大小的变化。而螺旋是个持续开放的弧线扭曲运动,一转动就会立体三维(上线、左右、前后)的涨落。螺旋运动,既不是球在乱滚,也不是圆圈转动时大小不变的固定轨迹,只是在螺旋时其运行轨迹中看似含着球形或圆圈形状,但螺旋的运动方式比球或圆圈的运动方式更复杂和精巧。螺旋的运动方式才能用于实战。

一、人体螺旋运动的核心主体结构

人以站立的姿势在地球上行走,两条腿,一个头,近似一个圆锥形,要做螺旋运动,人体躯干只能做上下向的螺旋运动,左右或前后向的螺旋只有上肢双手能做,且必须在上下向螺旋的基础上。如果单纯的只做左右、前后的旋转,则不是螺旋,而是石磨的旋转方式—平转。能上下移动且倾斜着旋转的石磨才是螺旋。有人用平圆、立圆来说太极拳,这样的类比很局限,可能会误导人们对太极拳运动形式和劲力的理解。因为平转的圆(只涉及左右、前后)和立转的圆(只涉及上下、前后)都缺少一对方向和劲力,并不是螺旋。有人说“身具五张弓,发劲如放箭”,这是劲力蓄发的道理式比喻,并不是用身体形成弓形来射“劲箭”,弓弦在哪儿?五张弓射五个“劲箭”吗?即使能射也是单向的直劲,远不如子弹的前后向螺旋产生的穿透力大。也许有人可以用身体射“劲箭”,但这不是太极螺旋劲,弓和螺旋风马牛不相及。

人体的上下向螺旋围绕着竖中轴进行,竖中轴最好能始终保持于地面的垂直,这样传递螺旋劲力的效率最高。太极宗师陈长兴先生因始终保持身体的竖中轴垂直而被称为“牌位大王”。竖中轴下半根是虚的(会阴穴以下),由两条腿的位置和运动方式构建出来。上半根虽实也看不见,为会阴穴到百会穴的连线。

竖中轴与双腿、双臂在胯、肩处交合,竖中轴上就有了左右横轴和前后纵轴。横、纵轴以竖中轴为基础,三条轴共同生成人体的螺旋系统劲力。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将上下向的螺旋称为主体螺旋,负责提供主要的系统螺旋劲力,上肢围绕横、纵轴所做的任何方向螺旋称为作用螺旋,负责引领、辅助、使用主体螺旋的系统螺旋劲,并能根据对方来力的方向、大小等实际情况,直觉性智慧的将主体螺旋整合的系统螺旋劲分合作用给对方。主体螺旋是螺旋的结构性运动产出来的劲力功夫。作用螺旋是螺旋的使用技巧,可以向任何需要的方向和角度螺旋运动。实用时,主体螺旋只做上下向螺旋“公转”,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其螺旋的方向。作用螺旋一边随着主体螺旋“公转”,一边做万向“自转”,可以根据所遇情况来千变万化。主体螺旋走冲脉,练中气中劲而得中定。竖中轴螺旋产生出天地定位而交泰,定位是主体螺旋的上下向运动定出天地,竖中轴螺旋练出上下乾坤交泰劲。横轴(在竖中轴上)螺旋练出左右龙虎交合劲,纵轴(在竖中轴上)螺旋练出前后水火相济劲。也就是说,在竖中轴上下向螺旋的基础上,将左右横劲、前后纵劲融合为一,此为主动力。上肢(下肢配合)围绕横、纵轴在竖中轴上做作用万向螺旋,此为主动力之用。

在黄石公园入口练太极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