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值得买@ APP的,代表作者本人|作者:lancet

填写立场声明:本文涉及的商品都是自己购买的,没有任何合适的食物,请放心观看。(莎士比亚)。

高中的时候我有三年骑自行车通勤的经验。三年来,每天和学校来回4次,有和同学一起通行时乱挥的狂野,也有载着姑娘心跳的青涩。薛泉掉在花坛里,进网吧,去网吧丢车等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在画稿的声音中流动是我最美好的青春回忆。(莎士比亚,莎士比亚。)。

(你们有骑过这种老式钢架公路车么?就是在横把和弯把都有一对刹车的,高中时代我通勤就靠它了)

所以当共享单车开始普及时,时隔多年以后我再次扶起自行车把手的时候,那种青春洋溢的感觉又回来了,我越来越想买一辆自己的单车重温这种穿行于城市的感觉。最开始我购入的是一辆折叠车,也是一个经典款——大行P8,作为折叠车代表性的款式,骑起来自然也是感觉不差的,20寸的车轮基本与共享单车相当,但是更为优秀的几何和绝对领先的传动系统让它的骑行感受完全吊打任何一款共享单车。在这台车上我也逐步明确了我对于现阶段单车的定位,那就是——抛弃一切通勤的需求,纯粹以享受骑行的快乐为目的,同时兼顾城市探索和锻炼身体的功效。并且,由于白天时间限制,我又不喜欢晒太阳,所以骑行多以夜骑为主。

(我的P8也是这样的骚橙色,目前已被我老爸带走遛弯用了)

接下来,就是我反复心痒想要换车的阶段了,大行P8固然是一辆优秀的单车,但是首先于折叠车的结构与8速单变的传动,我骑得平均速度也就是在20km/h左右,基本很难提高。骑行路上偶尔看到的全身装备齐全的公路车大佬轻松拉爆我也是让我心生羡慕,公路车贴吧里的各个大佬的攒车晒车的帖子更是让我心生悸动。终于,我用高德记录的P8的行程已经积满1000km,是时候买一辆公路车开启我新的旅程啦。

车辆选购

其实这并不是我的第一辆公路赛车,我高中后期骑得也就是一辆老式的钢架公路赛车,这辆杂牌车基本上除了外观一无是处,不过倒是让我对公路车的几何多少有点熟悉。而现如今的公路赛车对我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变速器已经集合到手变刹车一体,并且取消了横把上的手刹,多少让我有一点适应的过程。之所以选择公路而非山地车,是因为我更喜欢公路车这种纯粹的对速度的追求,再加上我99%的骑行路段都是较好的铺装路面,所以山地车等以后再说,现在我的心只爱公路车。

而在车型的挑选上,从预算上我希望严格把总花销控制在一万元以内,毕竟作为我广大的爱好之一,上来就投入过多直接上高端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慢慢的升级零部件才是对于器材党的最享受的地方。确定总预算之后,就是选择整车还是选择零部件自组的问题了,考虑到我并没有太多的组装维护相关经验,对二手零部件的相关知识就更欠缺了,所以还是选择整车为妙。

(少逛公路车吧,因为有些大佬的车真的把你口水馋出来)

参考了众多的购车相关策略以后,我还是先做排除法先Pass了所有国产整车,并不是有什么偏见,完全就是因为不懂,所以放弃性价比求稳,毕竟自行车运动在国内还处在早期阶段,市场的成熟度还较低,优先选择本市内有实体店的进口品牌。然后对于我来说,车架,轮组,套件这三大件里我唯一能一眼看明白的也就是套件了——因为普遍采用禧玛诺的产品,因此定位高低非常简单就能判断(从高到低的名称依次是:DURA-ACE、Ultegra、105、TIAGRA、SORA、2200),在我的预算空间中,使用R7000套件(也就是105套件)的铝架碳叉铝轮组车型基本就是我的首选了,这个定位的车辆也算基本摆脱休闲娱乐和通勤使用的准入门赛车了。

那么在本市拥有实体店的各个车型品牌中,高端的TREK闪电使用R7000套件的铝车价格都要往一万以上去了,虽然真的很心水闪电的漆水,但还是以后再说吧。宝岛两兄弟捷安特美利达的tcr adv3和斯特拉1000也都是非常好的车,但是还是感觉有点贵。那么接下来能选择的既是大牌又便宜的自然是我们的迪卡侬了,作为来自自行车强国法国的运动超市,旗下的公路车型一直非常的便宜又大碗,Van Rysel Road Racing 900 AF CN这一车型更是在海外广受好评,5999的售价可谓良心(不过由于疫情套件紧张,这款车涨了点价,也时长缺货),大家不妨自行淘宝看一下R7000大套全新的价格也要5000元左右了,真心是买套件送车般的实惠。并且无论车架和轮组的质量也并不含糊,车架甚至还通过了UCI的认证,除了颜色略微低调无法彰显我的狂野以外,对我来说是入门的最佳之选了。

(这是素车的图片,我的车骑了半年也改了一些小地方,所以外观不完全相同了)

所以在迪卡侬的网站上找了找拥有我想要库存的门店就去提车了,装车的技师不在,是门店的一个女店长给我装的,折腾了小两个小时。这个门店距离我家10km左右,本来我是想骑回家的,但是在店里试了一下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太久没骑这么高坐高的车,对刹车方式又不熟悉的情况下,骑回家并不是一个好选择,好在我的3系gt后备箱够大,能把公路车塞进去开回家。

(来一张保姆车后备箱图,几次爆胎都靠媳妇开着它来回收我和车)

此后我就开始了与900AF的骑行,通过行者的记录,我从9月份到现在总共骑了不到800km,虽然还比不上公吧大佬们的单趟距离,但是我也是玩的很开心,接下来就来介绍一下我骑行中发现的一些经验,以及对相关配件购买的一些心得。

配件选购

我的理念是,可以水平不够高,但是一定要装备齐全,就好比RPG游戏一样,打BOSS那就图个乐,真开心还是配装备。所以应对骑车这件事,不给自己武装到牙齿怎么对得起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简单把我购入的骑行先关的道具按照安全,养护,以及增强这三个类别进行介绍和点评,希望能对同样想要购入的观众老爷有所帮助。

安全类装备

我作为一个骨科大夫,在每一次急诊班的时候都等于给自己上一堂24小时的交通安全课程。所以面对报名的措施我是不太会含糊的,而提到骑行的安全性,首当其冲的必然是头盔了,头盔作为必要时能保你一命的复活币一般的存在,即使带着再不舒服,也期待每一个骑友都能正确佩戴。而头盔的要求除了安全性这一最低限的要求以外,足够轻巧舒适,并且通风散热也很关键。所以并不能随便带一个摩托车或者电瓶车的头盔就去充数。我选择的头盔是闪电的,红色的足够骚气醒目,也非常的轻巧,车子买不起闪电,买个头盔也是可以的嘛。

接下来是手套,手套并不是必需品,但是刚转公路车的时候,没有手套确实需要一个挺难的适应过程,因为公路车的握把方式确实对虎口处有比较大的压力。另外考虑到可能的摔车,有一副手套也能保护马失前蹄的时候的手部。手套我买过半指和全指的,特点是半指手套通风良好,手掌侧的气垫很厚有一定缓冲。不足就是虎口处的缓冲不够,握持的久了手还是很酸。全指手套以上缺点都没有,冬天骑行还是必备,除了手机触摸屏不好操作无他缺点。

另外,车灯对于偏爱夜骑的我来说也是必备的配件,相对于我此前骑得折叠车来说,公路车在安装车前灯有个更加适合的下挂式安装的位置,如果在配合线控放在车把手上我认为是最方便使用的模式了。我的车前灯选择的是,搭配同品牌线控,以及行者的下沉式挂架,基本可以满足我的要求了。车灯拥有多个亮度模式可供选择,我一般选择低档亮度常亮以可以应付城市路面偶尔的照明不到位,这种模式下一般可以连续使用三个小时左右,如果遇到没有照明的路面也可以很方便的通过线控切换到最高亮度照亮整条街(笑)。车尾灯也很有必要,但是由于并非是照明作用而是警示作用所以挑选喜欢的款式就好,我选的是在行者店里的,中规中矩不过不失,号称可以检测刹车自动开启没能有机会验证,还是希望它能常亮就好。

(反光条我平时放在坐管和把手下方,增加点车的颜色,也增加一点安全性,轮胎辐条上的反光板我也没去掉)

最后要提一下反光条的作用,如果你有夜间开车的经历一定知道车灯照在代驾师傅带反光条的工作服时反射的亮度有多醒目。迪卡侬买车的时候店员也一定会把车轮上的反光条给装好,所以有条件的话多安装几个反光装置也能有效的提高你夜骑的生存率。这种常见的反光束带最初设计的目的是方便你穿长裤骑车的时候扎进裤腿,同时具有反光功效,虽然我骑行穿的都是紧身的骑行裤,但我还是买了两条缠在前叉和尾管上增加反光率。

养护类装备

除了有专职养护职人的专业选手,入坑骑行的过程必然是成长成一个修车工乃至装车工的过程,所以相关的装备也少不了,我简单说说我工具箱里几件有特色的工具。

首先要说说打气装备,没有电动打气装置前我觉得打气筒也挺方便的,但是用过电动的才知道有多爽,最关键一点是普通的打气筒不带气压监控,而公路车的胎压要保持在高气压(8个大气压)才不容易爆胎,我就有过车胎亏气的情况下过一个马路坎就爆胎然后打电话摇人开车来回收我的经历。小米的这款电动打气筒就挺好的,附带的气嘴也可以直接给法嘴公路车充气,甚至还能给我胎压报警的汽车轮胎给补气,真的非常牛逼。同时液晶屏幕屏幕精确监控气压方便维持车胎气压确保安全。

链条油同样也是消耗品,好的链条油同样能够提高传动效率,帮助你更加省力的骑行。但是链条油我觉得并没有太玄乎的功效,挑选一款合适自己用的一直用就行,记得定时添加就好。至于防水性能,我的建议是倘若骑行只是爱好的话雨天就别骑车了,没必要以身犯险,公路车这么窄的车胎在雨天的抓地能力几乎为零。

还有就是这种工具套了,维护车辆的话一套顺手的内六角扳手是必不可少的,虽然这种瑞士军刀形式的必然用起来不是最跟手的,但是无论从便携性还是更换取用的方便程度上还是要高过单件的。如果长途骑行随身携带的话,可以选择车座包和横梁包,不过我还是更喜欢水壶包,也就是一个水壶样式的硬壳包,携带一条内胎一把便携工具是绰绰有余了,骑短途时候可以不带,同时水壶架有两个也并不会影响你喝水。

车身零部件我主要更换了坐垫和轮胎,原车的坐垫太长了很难调整到舒服的坐姿,我买的这个就正好,最重要的是白色比较好看。轮胎是一定要换的,原厂的轮胎我前后各爆过一次,仅仅是被路面的大缝隙磕了一下,但是自从我换了这个世文的防刺外胎搭配马牌的内胎以后,目前就还都没爆过胎,最重要的是黄边胎它好看啊。

平时在家公路车如何放置也是个麻烦的问题,不同于折叠车折起来扔桌下就好,公路车在家里还是相当的占地方的,再加上公路车一般也不会安装脚撑,就是立起来都很困难,所以选择一个在家安置公路车的方式甚至能改变家人对你玩这项运动的支持程度。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一个停车桩,把前轮或者后轮卡进去就停稳妥但是比较占地;如果家里有一面空墙壁的话可以选择挂墙,但要计划好与墙面的距离以及墙面会不会被车胎上的污渍弄脏;我选择的是一个进阶版的停车桩,可以把车立起来以节省占地空间,目前我车常年放在餐厅靠近家门的位置,基本不会碍事,也方便每次的骑停。

增强型装备

增强型装备我主要值得是方便检测身体情况和记录运动状态的一系列装置,往往与传感器和电子设备相关,对于我这个电子geek来说尤为喜爱。说道技术含量最高也是最贵价格的码表,我并没有选择专业的设备,而是更喜欢选择用手机来担任这个生态位,因为手机屏幕更大,使用更顺手,内置的水平仪陀螺仪GPS等模块的精确性要好过大部分专业的码表。手机在这个位置的最大的问题其实是续航,在开启GPS,同时保持蜂窝在线,屏幕常亮的情况下,总续航时间也就在4个小时左右,对于超长途骑行的大大来说肯定是不够的,但是对我这样每次一小时的菜腿来说,续航足够,甚至在今天没充电的情况下,插上快充15分钟就能补充一次骑行所需的电量。此外手机端丰富的app,可以在骑行的同时兼顾娱乐需求,不管是网易云放音乐还是喜马拉雅听段子都比起单纯的码表要方便的多。

关于骑行记录的app,我在骑折叠车阶段一直用的是高德地图里的骑行记录模式,虽然比起专业的骑行记录app来说功能上有些简陋,但是胜在没有额外的学习成本,而且高德毕竟是做地图出身,定位相当的准确,尤其是城市骑行等红绿灯的时候自动启停的判断非常的准确。换了公路车以后我换了行者app来记录行程,优点在于花里胡哨的行程分析很多,还有一堆没啥用的社交功能(没错,我就是自闭骑手)。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行者app至少在我的iphone上对于自动启停的判断是相当的不准确,这就使得我一等红绿灯计算的匀速就开始往下掉,我对比了一下我用高德公路车匀速在27-28km/h,而用行者记录就很难超过25,这不得不说还是挺打击我训练的积极性的。

关于骑行记录的模块我加装了一个踏频记录仪还有心率带,都是来自行者的品牌,优点是便宜且方便与app联动,缺点是真的不耐用,我心率带就突然坏掉过一个。功能上来说踏频仪装在曲柄上连接蓝牙就能在行者app端行程数据上看到你目前的踏频,很方便你调整目前的变速齿轮比;而心率带对于有氧运动来说就更加的关键,骑行是一项很好调节心率的运动,蹬快一点或者调节大齿轮就能很快的把心率升上来,溜一会车心率又会很快的下来,因此时刻监控心率保证心率在健康的心率区间既能保证锻炼效率,也不会爆心脏。我这个年纪心率在180就老实降频了,贴吧上的后生全程200心率参加业余比赛是真的拼命。

自行车比赛是少有的可以在赛程中有吃有喝的运动,水壶架和水壶也算是长途骑行途中不可缺少的装备。几乎所有公路车架都会预留两个水壶的安装孔位,推荐新车到手直接把水壶架都买来装上,以备不时之需。水壶架的选择其实只要挑喜欢的造型就行,预算高直接碳纤维否则就塑料的也能用。而水壶对我也并没有什么太多的讲究,我买了两个白黄两色同款,一般一瓶600ml的容量也足够我常规骑行喝了,除非周末骑长途才选择带两瓶。长途骑行如果喝白水的话还是有点恶心的,我是选择宝矿力的粉剂冲水,夏天的时候甚至可以用冰镇苏打水来冲提升口感,等红灯的时候来一口,非常的解乏。

最后说说骑行用服装吧,我上半身夏天就是普通短袖T恤,天冷了加一件皮肤衣防风,专业的紧身服对于我这个入门骑手有些太麻烦和刻意了。而骑行裤还是有必要搞一条的,又窄又尖的坐垫坐久了屁股可是不好受,而专业的骑行裤臀部区域都有足够厚实的内衬。我买了一长一短两条骑行裤应对不同季节,这种装备入门的话无脑选择迪卡侬一般也不会吃亏,目前体验还算不错,等以后再升级背带款吧。对了,AF900的原装坐垫我还是觉得有点不舒服,在网上推荐下闲鱼掏了个装上,坐上以后确实屁股舒服多了。

没买的东西

码表前面说过了,不仅价格太高,目前也没有手机无法取代的地方所以Pass。而锁鞋我也是经过深思熟虑没有上,因为几乎每个用户都反应过平地摔的经历,我的骑行线路又是红绿灯较多的城市路线经常要用脚点地驻停,所以就没必要为了那可能的些许速度提升换大概率的风险性了。还有就是功率计我也没买,曲柄型的功率计不仅要对车辆进行改装,而且我这不到200瓦的功率也着实没有必要。毕竟公路车作为成年男性的玩物深坑之一能烧钱的地方还有许多,很多时候虽然明知道可能一步到位才是最省钱的,但是最享受的还是这个不断花钱不断升级不断提升的过程啊。

尾巴

我一度以为我所在的城市开始入冬后就没法进行骑行,但是以这个冬天的经验,只要气温在10°以上,手套骑行长裤再加一件卫衣骑车毫无问题。人到30后工作繁忙,贴膘的活计却没落下,越发感觉每天身体都在怀念骑行时候的那种轻盈感,我也只有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夜间游弋骑行的时候才能感觉到那种真正的放松,如果你也是这样,怀念新陈代谢高涨的少年时代的话,那么就一起来骑车吧,在你的城市的风与月之间穿行。

好的,我是lancet,希望本人对想要入坑公路车的你有所启发,本文就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吧,掰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