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羊比赛”是一种民间传统比赛,与“摔跤乡”新郑盆地关系密切。
忻州地处山西北部,素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有“晋北锁钥”之称。生活在此地的古代人民为了保家园,抗外敌,就将摔跤作为一种军事训练手段强身自卫。近代以来,摔跤这种习俗作为一种强身健体,自娱自乐的体育运动项目得到了广泛的流传。每逢庙会和集市,当地人们都会举行 “挠羊赛”以娱乐大众。“挠羊赛”作为忻州当地的地域象征和文化符号,在当地有着重要影响。
“挠羊赛”
一、前身:山西地区历史悠久的摔跤活动
实际上,摔跤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以来最为古老的体育运动形式之一,是从原始时代的简单格击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古代典籍对中国古代摔跤在春秋以来的活动都有记载。作为中国式摔跤流派之一的山西跤以山西省忻州、定襄、原平具有地方特色的摔跤为代表,在全国久负盛名,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忻州于1960年被全国群英大会命名为“摔跤之乡”。
春秋时期,列强对峙,互相攻伐,战争频繁。摔跤活动作为军事训练的重要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开展。据《谷梁传》﹑《左传》﹑《国语》等古代典籍记载,这个时期的角力(注:古代的一种技艺表演类似今天的摔跤)蓬勃发展,“春秋之际,以兵战为务,故以强有力闻于时者多焉”。《汉书·刑法志》也提到“齐愍以技击疆,魏惠以武卒奋,秦昭以锐士胜。”角力作为军事训练项目,受到了国君的直接提倡。《管子·七法》记载:“春秋角试,以练精锐为石。”指的是选拨善射御之士为右,这些为右之士几乎是一些善战的力士。春秋末年的晋国已经有了摔跤比赛,《国语》卷十五,晋语九记载:“周少室为赵简子之右,闻牛谈有力,请与之戏,弗胜,致右焉。简子许之,使少室周为宰,曰:知贤而让,可以训矣。(韦昭注:“戏,角力也。)”赵简子是晋国的中军元帅,他的戎右室周是一个善于徒手搏斗摔跤的能手。晋阳城有一个叫牛谈的人,是奴隶出身,摔跤本领高强。少室周到了晋阳便找到牛谈,提出与他进行摔跤比赛,一连几场比赛,都是少室周输了,少室周十分佩服牛谈的摔跤本领,便向赵简子推荐,把自己戎右的职位让给牛谈。鲁定公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497年,《春秋》记载:“晋赵鞅入晋阳以叛”;《公羊传》记载:“晋赵鞅取晋阳之甲,以逐荀寅与士吉射”。据此我们可以确信,晋阳最晚建成于公元前497年。综合以上史料,可以推断早在春秋末年距今2500年前,山西境内的摔跤已作为军事训练的项目,在军队中广泛流行。
“挠羊赛”
二、演变:为何忻州的“挠羊赛”风俗可以如此长久?
金代著名诗人,祖籍忻州的元好问在《续夷坚志》中记载:“秀容东南双堡村王增寿,号为外力,善角抵,人莫能敌”。这是对有关山西忻州的摔跤记载最早的、有据可查的史料。三晋大地为什么独有忻、定、原形成世代传承的摔跤这一民间习俗呢?对此有两则民间故事传说,其一说北宋初年,宋太宗任命杨业为代州刺史,军政要事全部托于一人。但他又对杨业不大放心,便密嘱潘仁美进行监督挟制。在强大骁勇的辽军面前杨业兵少将寡,加之处处受制于潘,使其倍感掣肘。据此其夫人佘赛花认为将来自于兵,兵来自于人民,建议杨业组织民众平时习武、战时抗敌,同时为避免潘仁美诬陷建议采取民间娱乐活动的形式。杨业欣然同意。其后各村各寨便开始在各自的庙会中举办相扑比赛。其二说:南宋大将岳飞为了增强部队的战斗力,在军中开展了相扑训练项目。其部下有一人名叫程效婴,祖籍今忻州市人相扑技艺极高。岳飞蒙冤屈死后,他满腔悲愤回到故乡组织敌后斗争,将自己的相扑本领传给了家乡的年轻人,后来的人为了纪念岳飞,使摔跤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传统,“挠羊赛”于是也成了当地重要的文化语境。
光绪六年(1880年)忻州知州方戊昌在总结忻州的地理位置时说:“忻郡为晋阳北路门户,地近边塞,征调之繁,供顿之苦,儿无宁岁。明季边寇告警,阑入雁门,蹂踊四野,流离迁徙,民不聊生,于前为烈。”从春秋时的戎狄,到晚清时的瓦刺,都是中原王朝的重大威胁,他们活动地域广阔,性格侠荡,擅长骑射,作战灵活。而“忻郡”首当其冲。久而久之的边关生活,民族矛盾的激烈冲突,南北之间的权益争端,乃是形成挠羊赛风俗的重要历史背景,也是挠羊赛形成和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
古代忻州
前述,忻州自唐宋以来,一直设有州治,有“晋北锁钥”之称,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人们在日常中以挠羊摔跤健体防身,乃是为了平时娱乐健身,战时防身卫家。可以说正是在这种武风浓厚,战乱不息的历史大变革中,忻州挠羊赛才得以延续和发展,因为不但有社会的需要在内,更重要的是一种本能的自卫和防御,正是这种内在的战争需要才使的历朝历代的禁武令中唯独对挠羊摔跤网开一面,并在一些官吏的有意识引导下逐渐成为了一种边境上可以保护一方平安的武术,从而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军事开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战争需要是忻州地区的挠羊赛得以发展的决定因素。
三、发展:山西忻州的“挠羊赛”要干什么?
忻州历史上经历了数次民族大融合,自秦以来的二千二百多年,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区。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互相往来,民风乡俗逐渐融为一体。在800 多年前,忻定盆地有个大湖,方圆百里水草丰盛,牧羊者众多。牧羊人经常以羊作为摔跤输赢的赌注,进行“跌对”,也就是摔跤娱乐。比赛获胜者谓之“挠羊”。“挠”解意为“扛”,获胜者把羊“扛”走。久而久之,便演变成为以羊作奖品的有组织的赛事,即传统的“挠羊赛”。
忻州一带的城乡,但凡有庙会,必然要搞挠羊赛,挠羊赛的进行,无疑为庙会增光添彩,招徕了四方的许多观众,当地有俗谚说“赶会不摔跤,瞧得人就少,唱戏又摔跤,十村八村都来看热闹”。在忻州一带,一年中赶会次数很多,一年内竟有四、五十次,这些庙会大都要进行挠羊赛。除了在庙会期间进行的挠羊赛,农闲时也会组织专场的挠羊赛,当地有农谚:“立了秋,挂锄钩,吃瓜看戏摔跤放牲口”。这足以说明农民把摔跤看成一件大事。在秋收以后的农闲时间所进行的挠羊赛,大都是由较大的村镇举行的实力较强的摔跤手之间的角逐。
结语:
“挠羊赛”是具有忻州地域特色的一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赛事,其产生与忻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是战乱环境中人们保护自我,强身健体的一种手段。当然,也得益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因此,在中原地区的摔跤衰落之时,忻州地区的挠羊赛反而更加兴盛,成为一种民间特色。“挠羊赛”不同于正规中国跤,除了在比赛中不仅遵守比赛规则,更重人品道德,这也是“挠羊赛”朝着良性方向继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加之忻州庙会多且逢庙会必举行挠羊赛,这样的民风习俗推动着挠羊赛的广为流传。挠羊赛也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碰撞的结果,虽然习武自卫的客观需求已不复存在,但挠羊赛作为当地的特殊文化符号仍然虽在人们的记忆里。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第三.中华书局.1990
[2]山西地方志研究院.《山西通志体育志(第四十二卷)》.中华书局. 1995.
[3]定襄县志编纂委员会.《定襄县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
[4]忻州地区志编纂委员会.《忻州地方志》.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5]赵树恒:“忻定原摔跤活动溯源”.《文史月刊》,2005(7).
[6]潘慧生:“摔跤挠羊赛与近现代忻州、定襄、原平社会”,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4).
[7]李俊温.“山西‘挠羊摔跤’”,《体育文化导刊》,2003(7).
1.文章《什么是古典赛?我来告诉你答案古代的“挠羊赛”到底是什么?为何此风俗能自古流传至今?》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什么是古典赛?我来告诉你答案古代的“挠羊赛”到底是什么?为何此风俗能自古流传至今?》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