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行车编权的学习(松滋勘探者居士转载)

关于原文:湖自行车网-骑马装备板

铁丝应该挂在鼓的内侧还是外侧?

什么是电线?我应该挂在鼓的内侧还是外侧?我们可以看到下图:

这是后轮飞轮侧的示意图。上面是花鼓,下面是轮箱,右边是后变速器的示意图。

我们可以看到有两条钢丝,红色的就是「内侧钢丝」也就是在穿钢丝的时候是从花鼓的外侧穿进内侧然后再连接到轮圈,蓝色的则是「外侧钢丝」由花鼓的内侧往外侧穿。

一般的状况下,走内侧与走外侧要平均分配,这样花鼓缘才不会吃力不平均,除非你是打算要走復古路线,以前有一种编轮法叫做Race Lace,这种编轮法把钢丝通通走在内侧(不是很耐用),主要是為了在比赛中减低意外风险并减低(想像中)的风阻。要降低什麼意外风险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

走内侧与走外侧会有什麼样的差别呢?这两种钢丝在遇到拉力的时候都没有什麼问题,因為一条钢丝被「拉紧」时就是直的,问题在於受到外力「推挤」的时候会往哪裡弯曲变形。接下来我们分别就两种钢丝走法分析一下钢丝弯曲变形的方向,首先我们来看走在内侧的钢丝:

钢丝弯曲变形的方向会受到花鼓缘的导引,从上面的图与花鼓缘局部放大图可以看出来,这条钢丝不会被花鼓缘绷住,是直线通往轮圈。当这条钢丝受到外力推挤导致產生弯曲的时候它有两个选择;往内弯或是往外弯。当它要往外弯的时候会遇到坚固的花鼓缘,这形成了一个阻力导致钢丝会往内弯。所以当内侧钢丝弯曲变形的时候会往内弯变成

而外侧钢丝情况则不一样,外侧钢丝的情况是

从放大示意图可以看出外侧钢丝是被花鼓缘「绷」住再拉紧连结到轮圈的,在这样的状况下,当外侧钢丝遇到推挤力时会往外侧弯曲像这样

这样的弯曲会使钢丝打到后变速器!这就是所谓的「意外」。这样的意外会把变速器打歪,甚至会让变速器连接勾爪的部分变形,造成跳档或者换档不顺。

问题是如果你全部走在内侧像Race Lace这样的编法,那麼花鼓很快就会因為承受的力量不平均而损坏,那麼我们应该要怎麼决定哪些钢丝该走在哪一侧呢?

答案就是:让容易被推挤变形的钢丝走在内侧

什麼是容易被推挤变形的钢丝呢?简单说就是哪些钢丝最容易被外力影响,我们先复习一下之前学过的钢丝分组,底下是一个X3编法的轮子

我标明了车行方向,这样的轮组上面有两种钢丝,一种叫做Trailing Spoke也就是所谓的后拉钢丝,后拉钢丝就是图中红色的钢丝,后拉的意思就是说相对於车行方向,后拉钢丝是「花鼓拉著轮圈前进」的。蓝色的这组钢丝叫做Leading Spoke也就是所谓的「前拉钢丝」,前拉的意思是相对於车行方向,前拉钢丝是「轮圈拉著花鼓前进」。

这两组钢丝在轮子上的实际作用是

后拉钢丝主要负责承受与连结轮轴带动轮圈往前的「拉动」力

前拉钢丝主要负责承受煞车时往后的「推挤」力

所以某些国外的编轮者会把「后拉」钢丝叫做「驱动钢丝」(Driving Spokes)「前拉」钢丝叫做「煞车钢丝

后拉钢丝在后轮会承受比较多的力,因為脚踏车是由大齿盘透过鍊条带动后飞轮,飞轮再带动后花鼓,然后透过后拉钢丝「拉动」轮子,这样车子才会前进。

前拉钢丝在前轮会承受比较多的力,因為煞车的时候70%由前轮负担,不管是碟煞或V煞,都会有一个相反於车行方向的力,这个力会推挤前拉钢丝。后轮的前拉钢丝虽然也承受煞车力,但相对来说比较小。

在后轮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后拉钢丝大部分时间都是被花鼓「拉紧」的,实际上你踩踏的力量不是一直平均的,有的时候会踩大力一点有的时候会小力一点,换档的时候也会导致力量输出不均匀忽大忽小。这样会让后拉钢丝很容易一下被拉紧一下被推挤,继而產生弯曲变形。而后轮的前拉钢丝即使在煞车的时候也不会受到太多影响,所以:后轮的后拉钢丝一定要走在内侧!

根据Sheldon Brown的说法是,后轮的飞轮侧后拉钢丝一定要走在内侧,其他的部分随自己高兴他没有意见。但实际上那篇文章是很古老的文章了,在当时煞车的设计不像现在这麼犀利,如果考虑到现代碟煞的力道,那麼我们有必要注意前轮的钢丝走法:

前轮的状况比较需要注意的是左边的碟盘侧,在外侧的钢丝如果遇到推挤力,会比较容易打到碟盘!前面说过了,前轮的前拉钢丝在煞车的时候会承受最多的推挤力。所以

碟煞前轮的前拉钢丝最好走在内侧!

很多车店老闆会说「碟煞的编轮法要跟V煞相反」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是V煞前轮需不需要也这样作呢?其实没差,你要这样编也行,不会有什麼大碍的。

最后再强调一次:

后轮的后拉钢丝一定要走在内侧!

碟煞前轮的前拉钢丝最好走在内侧!

自行车编圈_辐条交叉数

每一条辐条与其他辐条交叉的数量

从这张图看起来,Cross就是每根辐条与其他辐条的相交叉的数目。说真的我敢保证,除非你有过人的空间思考能力,否则到头来在实际编轮时你还是不会明白这个Cross到底是怎么編出来的。

所谓的Cross交叉数,並不是一定指辐条与其他辐条交叉的数目,而是指辐条安裝的孔位与X0孔位的错位数!

所谓的X0,就是直拉式編法,像這個样子:

如果要了解如何交叉,就让我們先来了解不交叉的情况。其实从X0的图我们可以看出来,如果我们把花鼓上辐条孔跟轮圈上的孔位一一编号,所谓的X0就是一個萝卜一个坑,編號1的花鼓孔连接編號1的轮圈孔,依次类推。

为了让孔位对齐,我让花鼓的圆周变大,等同轮圈的圆周。为什么1的左边是12呢?这是方便我們想象它是一個圆形的,圆形的头尾会相接,这样比较容易画图跟理解。现在我们要拉出X0的幅條了,我們1对1、2对2的把幅条接上去:

这就是所谓的X0直拉,幅条直接由花鼓孔通到相对编号的轮圈孔上,这样才会「直拉」而且完全不相交。请记住这个样式,这就叫做X0孔位!

而所谓交叉式的半切线式(Semi-tangent),幅条是要相交的,既然要相交,它们就不能连接到对应的孔位,而必需要「错位」,而如同文章里面讲到的,正常的半切线编法时,花鼓的每一侧都有后拉(Trailing)跟前拉(Leading)两组幅条。一组提供大部分踩踏時花鼓对轮圈拉动的力量,另一组则是提供大部分刹车时的反向制动拉力(请注意,是大部分而不是全部,所谓的幅条在踩踏或者刹车的时候都负担了部分的力量,只是因为安裝方向而有负担大小的分別而已),接下来我的插图將按照Brown的习惯,把车行进的方向定义成由左至右。

让我们把这两组幅条以错一個孔位的方式安裝上刚刚的示意图,所谓错一个孔位,指的是原本应该在1的位置的幅条,现在我们把它连到12的位置,当作一条“Trailing Spoke”:

由与Trailing与Leading是彼此间隔安排的,接下来我们就裝上這条Trailing 左右两侧的Leading Spoke,它们的方向跟Trailing相反,而且跟自己相同编号的轮圈孔错开一个孔,这是安裝上去的情形:

接下來来我们按照刚才的順序,一条Trailing一条Leading的把整个轮组编起来:

有沒有发现,所有的幅条刚好只跟其他幅条交汇一次!这就是所谓的X1(Cross 1),也就是幅条安裝的孔位与X0孔位的错位=1。当这个轮组又被"弯成"圈后,就是这样:

我把Trailing Spokes用红色,Leading Spokes用蓝色来表示,这样比较清楚,这是一个32孔X1轮组的右半边,所有幅条跟其他幅条交汇一次。

理解X1之后,我们来看如果安裝孔位与X0孔位错位=2的情况,首先我们由花鼓这里的1号孔出发,把所有的Trailing Spoke都错开X0孔位2个孔位的安裝上去。

然后我们用同样错开两孔的方式安裝Leading Spoke:

蓝色表示了从1号花鼓孔出发的幅条,这条辐条连到与X0孔位错开2孔的11号圈孔,在这样的安裝方式下,这条幅条與与其他幅條条的Cross数是2(我用红圈圈表示起来的地方),当这样的编法弯成个圈后,就是这个样子:

这是32X2的轮组的右半边,幅条安裝的孔位与X0孔位的错位=2,产生的效果是:每条幅条与其他幅条的交汇数量=2。Cross 2破解成功!

想必你一定知道我接下来要干吗了,沒错,我要让接下来的错位=3,当错位=3的时候,情況变成:

看到沒,X3破解完成!

这就是Cross的道理,它的道理并不在幅条到底交汇了几次,而是它在轮圈孔上被安裝的孔位位置与X0孔位的错位数!

你看上面的图跟解说之后,会觉得错位数与幅条交叉数,理所当然的一定是一样的,然后你心里一定想「这哪里是什么破解,你根本在说废话!」嘿嘿,天真的人,不要被「理所当然」四个字蒙蔽了你的智慧,请看以下的图:

这是一种奇妙的编法,叫做Cross Length,最早被发明出来就是因为一些编轮者想要欺骗其他编轮者的眼睛。你注意看,这个轮组红色的Trailing Spokes它的错位是3,所以理应跟Leading交错3次,可是你数数,嘿嘿,只有2次噢。至于这个轮组的破解,就留給你自己好好想想了。

总之,你看到一个轮组的编法,想要自己编一次,就要知道上面所用的幅条到底是多长的。这时你就必需知道这条幅条它的Cross数,经过计算后再去买辐条,而不是死脑筋的一直去数它跟其他辐条交汇了几次,那不是真正的Cross数,你去买回来最后的下场就是长度不对。

再次強调:

所謂的Cross交叉數,並不是一定指幅條與其他幅條交會的數目,而是指幅條安裝的孔位與X0孔位的錯位數!

记住这个原理,这样后面我們介绍各种编法的時候,你就知道这些样式是怎么编出来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