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汽车网新车频道】“这车有CarPlay互联功能吗?”这是现在很多年轻消费者买车时都考虑的问题。

目前汽车企业的信息娱乐系统(车辆)各有千秋,有5G/人工智能等技术,但回到“理性”上,可以发现手机车辆组成的手机连接性是最现实的。目前可以说“真的好用”的次互联只是为iphone用户准备的Carplay,国内Android终端用户似乎只能面对睁不开眼睛看不到的百度Carlife。

但是最近,华为正式发布了“华为支线汽车智能屏幕”,内置华为HiCar无线互联锁定了主要对手CarPlay等行业巨头。那真的能打CarPlay吗?所以小编我也抢在华为车智惠的屏幕前,看看有多少“材料”。

可以点击下面图片链接查看笔者之前写的《Carplay对比Carlife》篇,百度Carlife为什么说不通。

分快速阅读

1

华为的车载智能屏幕更像手机“显示屏”,一切都基于手机映射。

2

集成了tako录音机、导航、音乐、视频娱乐等功能,告别了传统的手机支架

3

比较苹果Carry,期待初出茅庐的华为Hika的实际表现

华为车内智能屏幕到底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华为汽车智能屏幕更像“显示屏”。

他为什么像显示器,其实是基于华为分布式UI技术的衍生物,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流动的方式无缝投影到屏幕上。

通俗的说就是和无线苹果CarPlay的原理。

车载智能屏幕是相当于智能手机的第二个显示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可以直接在智能手机触摸上操作。(威廉莎士比亚、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同时,整个智能屏幕只提供辅助计算能力,虽然大部分运算都是基于手机处理器,但导航中使用的GPS和指南针等传感器是手机端和车载端双GPS提供的。

对于应用,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APP都能投影,能投影的APP都经过官方深度定制,更符合驾驶用户的操作习惯。

华为表示:“这款智能屏幕针对的是老二手车和入门级车型,这些车往往没有智能互联,华为智能屏幕可以完美解决手机和汽车的互联。”同时,嵌入式HIcar互连系统今后将正式登录到车内主机,而不仅仅是像现在这样的独立模块。(目前,沃尔沃、比亚迪大企业集团表示,将搭载华为hika。)

激动人心的开箱时刻又来了!

看“车辆智能屏幕”的白色方框,一眼就能看出它出自华为之手。

买过华为手机应该都知道)。当然在盒子表面除了展示了这款智慧屏的“容貌”外,还标有“HUAWEI HiCar”、“DDPAI(盯盯拍)”的字样。(看来是华为与盯盯拍的合作产品)

而在背面则标明了“智慧屏”的几个特色功能。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描述文字还可以了解到这款设备是有盯盯拍参与研发的,并最终负责代工制造。

在盒子内我们可以发现,其标配有:主机、车载充电器、电源数据线、线束固定卡扣、说明书以及32G内存卡。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我就一笔带过,接下来主机的介绍才是重点!

华为车载智慧屏屏幕参数
屏幕尺寸 8.9英寸
材质 IPS
比例 16:9
分辨率 1920*720
峰值亮度 700nit
色域 72%NTSC
PPI230

而机身本体采用了经典的全黑配色设计,正面是一块8.9英寸IPS屏幕,其中屏幕比例为16:9、分辨率1920*720,亮度700nit,72%NTSC色域,而PPI也达到了230(对于车规级设备来说,这个PPI已属于较高水平);同时屏幕表面还采用了蚀刻工艺,因此让其看上去有种磨砂的质感,不过更多还是为抑制反光。在屏幕下方则设有“HUAWEI HiCar”的品牌标识和两个MIC麦克风。

此外,在屏幕上方还设有一个手动升降的前置摄像头(手动按压即可开启),可拍摄1080P规格的视频。

而机身背面,则主要以接口和行车摄像头为主,其中摄像头是采用了盯盯拍的单摄方案,拥有135°的广角,最大可拍摄2K(2560*1440)的视频;而在下方的接口,包括:电源开关、Type-C电源接口、内存卡槽以及一个光感传感器。

为了适应不同车型的中控台设计,华为智选智慧屏底座采用四叶草形状的设计,整个底座采用3M粘胶进行固定,能够牢牢粘住不同的中控台,不会因激烈操控而滑落。底座与屏幕着采用万向球云台的结构,支持水平,前后,360°方向角度进行调节。

硬件规格上,经过查阅华为官网得知,其采用海思Hi3559 V200处理器,支持H.264编码和H.265编码,运行内存为4Gb。

对比Carplay测试体验

其实这款产品的测试文章已有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单机测试,并没有实质性的参考;所以这一次,笔者也是“另辟蹊径”,将其与行业大佬“Carplay”进行直接对比测试,看看实际体验究竟如何。

需要注意的是,华为车载智慧屏其实是拥有两套系统,一套是内嵌的基础系统,可以在不连接手机的情况下开机使用,但功能仅限于行车记录仪功能;而另一套则为华为HiCar互联系统,主要是与手机进行映射互联。

而本次测试的重点也是放在HiCar互联系统上。(以下的对比测试也将以HiCar为主)

为了做测试,笔者也是将自己的奥迪Q7贡献了出来,其搭载的8英寸的MMI车机内后装了无线Carplay智能互联系统,完美符合对比测试要求。(就是不知道主编给不给报销油费!)

●连接方式对比

虽然华为HiCar和苹果CarPlay都采用了WIFI无线连接方式,但二者的初次连接步骤有点不同。

二者支持机型
测试项目 华为HiCar苹果CarPlay
机型

华为P30以上、Mate20以上

Nova5以上、荣耀20以上等

需升级最新版本EMUI

iPhone5以上

系统需iOS10以上

华为HiCar:

1、华为HiCar首次连接,可利用华为手机自带的NFC芯片感应到靠近车载智慧屏,进而手机会弹出是否需要连接的界面;

2、在手机上点击确认后,手机会先利用蓝牙与车机进行初步交互;

3、随后使用者在手机上输入一串连接码,手机和车机即切换到WIFI连接,并同步完成互联。

整体体验还是十分快捷,用时不到20秒即可完成。

苹果CarPlay:

1、CarPlay首次连接,得先打开iPhone和车机上的蓝牙配对界面;

2、等待手机完成蓝牙配对后,手机会弹出是否启动无线CarPlay;

3、确定后,手机和车机即切换到WIFI连接,并同步完成互联。

整体体验虽然也快捷方便,但较华为HiCar可直接调用NFC感应,那体验还是差点意思,还希望苹果未来也能开放NFC的权限;而整个首次连接的用时在30-60秒之间(具体时间需视车机蓝牙连接速度而定)。

连接方式对比
测试项目 华为HiCar苹果CarPlay
连接便利度★★★★★★★★★

不过华为HiCar和苹果CarPlay在完成初次连接后,二者后续使用都可以做到上车自动完成连接。

●UI设计/逻辑对比

在完成连接后,就正式进入系统界面。

进入系统后,二者的UI界面则展现出各家不同的设计风格,华为HiCar系统延续了华为EMUI的配色方案,而Carplay则为典型的iOS配色方案。至于两个界面谁更好看,这个其实就见仁见智了。

不过笔者认为Carplay的极简风格更符合胃口90后的我,而华为HiCar还是略有“油腻”的味道。

在界面的设置上,华为HiCar延续了安卓的高开放度,支持主题切换和自定义壁纸切换,可玩性非常高;而苹果CarPlay仅设有白天/黑夜配色切换和固定壁纸切换。

UI逻辑上,华为HiCar采用了目前华为手机惯用的多级界面模式,分为1级主界面和2级菜单界面,其中1级菜单为基础目录,可显示时间和导航、音乐等信息;2级菜单界面则平铺了各个APP。

而两个界面的切换是通过上下滑动的方式或点击左上角的图标,使用者初次接触需短时间学习交互。实际体验中,目前版本的华为HiCar在切换界面时,经常会出现“卡顿”或者“掉帧”的情况,或许后续版本升级会改善这一点。

苹果CarPlay的逻辑那几乎所没有任何难度,整个交互完全照搬IOS,左右滑动即可完成所有。而实际体验中,其流畅度也是完美沿袭了IOS那“丝滑”般的感觉。

UI设计/逻辑对比
测试项目 华为HiCar苹果CarPlay
UI设计★★★★★★★★
交互逻辑★★★★★★★★★

●APP适配/功能对比

1、APP适配

目前二者可适配的APP其实还是比较类似,基本以导航类、音乐类为主。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软件数量上华为HiCar则有着略微的不足。

华为HiCar目前支持APP
项目 APP
导航 高德地图、百度地图
多媒体

华为视频 、酷狗音乐、喜马拉雅、懒人听书、咪咕音乐

宝宝巴士故事、云听、小伴龙儿歌、凤凰FM、芒果动听、

其他

腾讯新闻、网易新闻、智慧生活、欢乐斗地主、梦幻花园

潮汐、盯盯拍、忆连对讲机、一键救援

其中华为HiCar在连接上手机后,手机则会弹出可支持的应用市场,笔者在浏览了一遍后发现,发现可支持的APP数量目前还并不多,全部加起来只有30+个。(会发现大多数人常用的QQ音乐不在支持目录上)

而苹果Carplay的APP适配性则不用多说,基本你能想到的应用都能实现。

在投射APP的界面适配中,笔者发现华为HiCar的导航类APP(高德和百度)基本上都是照搬了安卓车机版的界面设计,整体交互布局较合理,省去了不必要的信息,而常用的收藏夹也都进行了放大展示。

而Carplay由于苹果开放的权限不同,所以每个导航类APP则各有自家的风格,其中高德地图的界面与手机版截然不同,需要一定的学习,才能熟练掌握;而苹果自带地图,则沿袭了苹果一贯的极简风格。

不过二者在进行导航的时候,如果在手机上去打开导航APP,华为手机端是直接提示“已在智慧屏上运行,手机端无法开启”,而iPhone则进入了HUD显示模式,这一点苹果对细节的把控做到了极致。

华为HiCar音乐类APP的适配这一点则和苹果Carplay一样,都统一了各个APP的播放界面,交互十分合理,简单易上手。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版本的华为HiCar不支持语音调用第三方音乐类APP搜索歌曲,虽然能识别出来,但语音最后会提示不支持此功能;而苹果Carplay可以语音调用自带或者第三方音乐APP搜索想要的歌曲。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会发现在华为HiCar上还支持不少视频类应用,其支持在智慧屏上直接播放视频,而这一点是苹果Carplay所没有的。

不过华为HiCar目前视频APP界面适配却存在不小的问题,这里以“华为视频”为例,其整个界面直接照搬了网页端的布局,因此字体普遍较小,触控较麻烦。

同样,在车机上已打开视频类APP之后,如果再手机上去打开相应的视频APP,华为手机端是直接提示“已在智慧屏上运行,手机端无法开启”。

适配对比
测试项目 华为HiCar苹果CarPlay
适配功能导航、音乐、电话、视频、游戏、日历/行程导航、音乐、电话、短信、日历/行程

除了上述界面外,二者的拨号等功能界面都进行了专属适配,布局合理,值得一提的是,华为HiCar可利用车载智慧屏自带的前置摄像头进行视频通话,这一点让人羡慕了!。

而苹果Carplay则额外支持了短信、日历/行程等实用功能。

APP适配/功能对比
测试项目 华为HiCar苹果CarPlay
APP数量★★★★★★★★
适配性★★★★★★★★★

●语音功能对比

随着语音技术的迭代更新,智能语音系统已经成为了智能车机舱不可或缺的东西,在语音对比当中,我们细分了3个项目,首先是常规的功能实现,其次是语音系统的逻辑,并加入语音系统的识别速度以更好地反映出语音系统是否做到真正的智能化。

1、在基本功能上,华为HiCar和苹果CarPlay大致相同,基本的导航、音乐、天气等都能完成;而在唤醒功能上,华为HiCar暂时不支持语音唤醒,只能通过触控屏幕上的语音键进行操作;相反苹果CarPlay则支持“嘿 Siri”语音唤醒或触控唤醒。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二者都是第三方语音,暂时不能调动车内设置。

2、逻辑表现,这里我们以语音设置导航为例。

华为HiCar:整体用时:16.18秒

1、触控屏幕上的语音键,唤醒语音助手;

2、“导航至太平洋网络”;

3、车机会弹出一系列选择,并会询问您前往第几个;

4、“第一个”;

5、导航开始。

苹果CarPlay(高德地图):整体用时:12.76秒

1、触控屏幕上的语音键,唤醒语音助手;

2、“太平洋网络”;

3、车机会弹出一系列选择,但需驾驶者触控选择;

4、手动触控选择

5、导航开始。

苹果CarPlay(苹果地图):整体用时:9.67秒

1、触控屏幕上的语音键/“嘿 Siri”,唤醒语音助手;

2、“导航至太平洋网络”;

3、车机只会显示最佳匹配选择,并播报详细信息;

4、手动触控选择

5、导航开始。

通过对比测试我们会发现,华为Hicar的语音导航延续了高德安卓车机版的逻辑,能查询到多个匹配选择,而全程不需要过用手触控,语音回答即可,但缺点也是因语音交互存在反应时间,导致反应时间稍稍“偏慢”。

而苹果CarPlay上我们分为了自带地图和高德地图进行测试,其中发现高德地图并没有采用苹果自带的Siri语音系统,而是使用自带的“小德”助手,因此整个流程和Hicar上的高德较类似,不过就是不支持语音选择,这一点欠佳,但好在时间会快些。

自带的苹果地图,则采用了Siri语音助手,交互声非常有温度,在选择界面只提供最佳选择,整体效率非常高,因此也是三者中反应时间最快。

语音交互/逻辑对比
测试项目 华为HiCar苹果CarPlay
语音功能★★★★★★★★★
逻辑/反应速度★★★★★★★★

总结

通过此次对比测试,我们可以看出初出茅庐的华为利用分布式技术实现的HiCar互联,其实际表现真的能与行业大佬苹果CarPlay较量一番。

HiCar对比CarPlay
测试项目 华为HiCar苹果CarPlay
连接便利度★★★★★★★★★
APP数量★★★★★★★★
适配性★★★★★★★★★
UI设计★★★★★★★★
交互逻辑★★★★★★★★★
语音逻辑/反应速度★★★★★★★★
语音功能★★★★★★★★★
总得分44.5

不论是用户体验,还是支持功能,对于一款全新发布的产品来说,已经有着非常强悍的实力,要知道苹果Carplay在2015年前首次发布的时候,那完全是被人唾弃的,直到iOS(2018年)开放第三方APP后,才逐渐火热起来;而反观华为HiCar首次登场就满腹经文,相信未来更新几个OTA版本之后,必能对苹果Carplay构成明显威胁。

如果你是华为手机用户,同时又正在考虑给爱车装上一个智能车机系统,或许华为智选车载智慧屏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未来华为HiCar正式嵌入车机屏幕内,那就更香了!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 熊睿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