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

车辆召回信息放置

相关品牌包括

路虎,奥迪,林肯,梅赛德斯。

.

捷豹路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召回部分进口路虎揽胜运动系列汽车

在之前,捷豹路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和《机动车排放召回管理规定》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交了召回计划。从今天开始召回2020年8月28日至2020年9月22日生产的部分进口2021辆路虎、路虎、路虎、运动版插件混合动力汽车,共计50辆。

此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没有安装监控燃油加注盖位置的传感器和线束,发动机控制模块(PCM)的诊断程序与硬件不完全匹配。这可能会导致在车辆燃料填充罩未关闭的情况下,仪表板上的故障指示灯(MIL)未打开,燃料箱内的压力平衡未完成的情况下打开燃料箱盖,从而导致燃料蒸汽排出过多。

捷豹路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将在召回范围内的车辆上免费安装燃料填料盖开关及其线束、发动机控制模块(PCM)软件,以消除不合理的排放风险。

上海汽车大众有限公司。

召回部分奥迪A7L汽车

在之前,上海大众有限公司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总局提交了召回计划。决定从2022年6月25日开始召回2021年9月14日至2022年6月1日生产的部分2021-2022年型奥迪A7L汽车,共召回1765辆。

此次召回范围内的部分车辆,由于生产过程不正常,发动机输油钢管和油箱软管有意外插头,导致车辆底部的燃油管松动,极端情况下可能发生燃油泄漏、车辆无法启动、行驶中发动机失速等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上述大众有限公司将检查召回范围内的车辆燃料管连接部位,如果连接不可靠,将免费更换燃料管,以消除安全风险。

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召回部分国产林肯冒险家插头混动版汽车

在之前,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委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定召回计划。从2022年6月25日至2021年7月29日至2022年2月16日生产的部分2022年制国产林肯冒险家召回了电动混合板汽车,共召回446辆。

此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动力总成功能安全监测系统无法处理与驱动电机扭矩控制相关的软件异常。软件出现异常时,车辆警示灯可以打开。在极端情况下,车辆可能意外加速、减速或移动,从而增加碰撞风险,存在安全风险。

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将委托林肯品牌授权经销商免费更新召回范围内车辆的动力总成控制模块软件,以消除安全风险。

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

收回部分进口和国产汽车

在之前,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和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计划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总局提交召回计划,召回下列车辆:

(一)从2022年8月10日起,召回生产日期为2020年8月14日

至2021年2月17日期间的部分进口S级汽车,共计682辆。

本次召回范围内车辆安全气囊控制单元可能未按照工艺参数要求进行紧固,在车辆正常行驶时,安全气囊控制单元可能会检测到不正确的加速度值,不能完全排除车内乘员约束系统因此被意外激活的可能性;在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安全气囊控制单元也可能因同样原因导致乘员约束系统无法按照要求激活,存在安全隐患。

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将通过梅赛德斯-奔驰授权经销商,免费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检查安全气囊控制单元的螺纹连接是否损坏,如果没有损坏,则重新按照标准力矩紧固;如果损坏则进行维修,若无法修复则更换螺栓及螺母,以消除安全隐患。

(二)自2022年6月24日起,召回生产日期在2020年2月17日至2021年11月10日期间的部分进口GLE 350 e 4MATIC车辆,共计4697辆。

本次召回范围内车辆的车载电网蓄电池线束接头固定螺栓因紧固扭矩不足可能无法正常固定,造成线束接头区域电阻增加,可能导致该区域温度升高,不能完全排除起火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将通过梅赛德斯-奔驰授权经销商,免费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按照规定的扭矩重新紧固车载电网蓄电池线束接头的固定螺栓;如果存在相关零部件损坏,则免费更换该损坏的零部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三)自2022年6月24日起,召回生产日期在2020年12月3日至2021年6月1日期间的部分国产E级车辆,共计4辆。

本次召回范围内车辆由于LED高性能大灯控制单元的软件问题,可能导致LED高性能大灯近光灯无法开启,增加车辆发生事故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将通过梅赛德斯-奔驰授权经销商,免费为召回范围内车辆更换LED高性能大灯控制单元,以消除安全隐患。

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

审核:马玲艳

编辑:郑楠

“分享+赞+在看”

告诉更多的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