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指南:有时会有不想被别人发现的联系记录,为此,华为手机具有清除联系痕迹的功能。这篇文章从对这个功能的需求、设计逻辑和宏观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对你有帮助。

清除联系痕迹是随着华为手机的版本升级而不断跟进的特点,从EMUI4.0到现在,这一现象至少持续了6-7年。奇怪的是,其他品牌企业没有跟上这一功能。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决定以此功能为主题进行深入分析,欢迎讨论。

一、功能说明

痕迹是指事物留下的痕迹或痕迹。

清除联系人的痕迹是删除该联系人或该号码的通话记录和短信往来记录,收集联系人的记录。

支持所有联系人和陌生号码的删除联系人跟踪功能。

2、需求分析

1. 场景分析1

用户:联系了一个联系人,显然别人不想看,所以要统一整理沟通。

这个场景有三个主要内容。

联系为什么不想被发现?

手机的出现是为了与世界保持联系。有些联系可能不恰当或不恰当,为了避免麻烦或误会而不被发现是一种自我保护战略。就像看电视不想被妈妈发现一样,妈妈回家前拿着风扇给电视降温。

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手机内部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

上面的解决方案仍然无法消除用户内心的疑虑,甚至想要各种保护,所以需要更高层次的整理和更彻底、没有痕迹的整理。这时,事实上用户行为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没有发现这种疼痛就像恶魔的吞噬,永远没有尽头。(莎士比亚)。

就像人违法犯错后,仔细清理现场,隐瞒证据,消灭。用户的整理要求与自己的行为密切相关。也就是说,自己的积极行动决定了所需的“整理”要求的程度。

因此,此功能不是需求的最终解决方案。总有更高的整理机制,如自动删除记录、无痕迹通信等。

这种更高水平的功能不适用,因为它容易扰乱社会秩序和平台秩序。这种功能多少有人文需求的因素。手机作为智能手机平台,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所有用户都必须遵守秩序和规范,才能正常工作。

整理接触痕迹并不违背平台的秩序,但根据前面提到的场景,没有发现超越平台的功能类别,具有单纯的目的性。

2. 场景分析2

用户:删除单个记录太麻烦,按联系人单位删除更方便。

此场景的三个关键内容是:

删除联系单位是否符合高效删除标准?

基础所有平台的删除支持单个记录单位的单个选择/多选/全部删除模式。联系人单位的删除是另一个纬度的删除逻辑,优点是有组合删除,通过特定连接将不同应用程序的内容合并删除。

删除组合有效删除

1)删除是个危险动作,所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需要一次确认,甚至二次确认。删除多个领域的内容,需要更谨慎的操作。

2)组合并不一定能满足用户的多样需求,组合就像套餐,只能适合特定场景的特定需求,就像一般商家在推出套餐时,会有多种套餐选择。例如麻辣烫外卖里的女神套餐、素食套餐、肉多多套餐、营养搭配套餐等等。

因此在单一特定场景下的高效删除,并不能等同于高效删除。删除是系统动作,当前的设计逻辑是平铺型+自定义,其虽不能满足特定场景,但是能涵盖所有用户的操作需求。

一套新的删除逻辑的出现,需要和平台紧紧的配合,并不是一个选项就能实现的。

3. 现实状况分析

在通话记录列表中,与某个人的联系记录是拆分的,根据时间的先后进行排列。但是在通话详情中,会汇集与该联系人所有的通话记录,并且支持清空。在短信界面也是对话窗的形式,与该联系人的所有记录都显示在一个对话窗里。因此对于某个联系人的所有联系记录删除,在通话记录中清空+对话删除即可。

奥卡姆的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如果功能是相似和重合的,且并未做出较大的效率提升,则增加的必要性不强。

三、设计逻辑分析

1. 远端控制-A应用内控制B应用

通常某个界面与该界面内容的操作选项相对应,其目的是为了确认和掌控。如果像本功能的展现,在通话详情界面删除短信内容,即使有告知,也不合理。A界面中操作B界面,这并不是一个良好可行的方向。

2. 表达上,擦除痕迹≠ 删除

删除是一个持续的长久的操作,本机不断地产生记录或文件,用户可以经常删除。

痕迹是指事物留下的印痕或印记,擦除痕迹通常属于单次和永久行为。事情实施完毕,擦除痕迹,这个行为就完成了。擦除痕迹的表达会被误以为一劳永逸了,实际上记录会源源不断地产生。

3. 功能位置不妥当

擦除联系痕迹的功能可以删除通话记录,也可以删除短信内容,其功能入口却只在通话详情页。如果是全局的联系记录的删除,其位置也不应该只在某一个联系记录的选项里,更应该将其放置在更高层级的位置上。

4. 智能判断欠缺

在操作该功能时,即使与该联系人没有任何短信记录,也仍然提示固定的弹框内容。这个功能过于机械化,对于用户的内容没有任何的感知,一味的强调支持这个功能。这种做法比较落后,除了支持某个功能,更应该全面地提供解决方案。

四、宏观分析

1. 品牌形象

这个功能点被一些网站宣传为防查岗功能,其不被发现的用户目标被放大和宣传,即使赢得了少量用户对这个功能的喜欢,但对于其品牌形象没有好处。尤其是在本身定位较高端的情况下,相对猥琐的属性不适合自身定位。

2. 自身能力

手机本身只是个平台,还有很多的社交APP。如果人与人要联系,联系记录会在手机的各个应用,甚至各个角落里。如果无法根本满足用户,那还不如不去管。让用户自行处置自己的私事是最佳的选择。

五、总结

需求到功能的转化过程中,有非常多的因素。某个功能要不要上,需要一个决策。某个功能怎么设计,需要一个方案。现实中,决策和方案都略显草率,而实际上,每个功能背后都应该建立起强大的支撑。

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由 @张宁宁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