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驾驶控制环的英语被称为“experience”,但其中较高的部分其实是专业的驾驶课,而不是“体验”。我在珠海参加过奥迪的赛道高级课程。两天没停下来,熟悉赛道,闭上眼睛就能跑。像R8这样的跑车也要吐了。最重要的是,当然要让我的赛道驾驶有质的进步。除了赛道以外,奥迪还有高级冰雪驾驶赛道。这次将前往芬兰,前往北极圈范围奥迪冰雪场进行为期3天的“海外研修”。

包括奥迪在内的高级冰雪课程在国内也不少,专业水平也有保障。来到芬兰可能就是所谓的“西方教育”。教练只上不到一个小时的理论课,后来大家都在“放羊”,让各自集中的冰雪赛道自由奔跑,发现问题后再提醒。而且,外国教练对问题的容忍度很高,为你试错留出了空间。与国内同类课程不同,一不小心就会直接被教练纠正,心理压力会相对较大。(大卫亚设)。

估计很多年轻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尤其是刚拿到驾照的时候,爸爸坐在副驾驶上开车,一不小心被骂了,紧张得犯了更多的错误,陷入恶性循环。(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紧张名言》)(这一次,德国教练马可沃纳(Marco Werner)多次获得勒芒24小时冠军。在维基再次垫底的时候,Marco Werner的目标早就指向了F1,晋级未决后,转战勒芒,先吃苦后肝也算是成功。(莎士比亚) (以英语发言)。

作为南方人,我开雪地的经验很浅,更不用说漂流了。教练没有手把手教我漂流动作,只说了大概,但只要练习,就自己学了,最终能连接到漂流接二连三的弯道。(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这种教学思维是我们经常说的。孩子学走路没有什么好的教导,让他摔倒爬,反复几次就学会了。(萧伯纳,学习) (学习)当你去教书的时候,教练仍然会非常诚实地坐在你的汽车地图上。在这里,知识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愿获得的,而不是像国内一样在大教室里统一填补。这里只是说区别,两种方法中哪一种是粗鲁的,因人而异。只是我过去对“放羊”教育有怀疑,老师大多数都在旁边看,真的能学吗?这次算是亲身感受到了可行性。

看到手痒痒的朋友,看到这篇文章,其实不必有有事也无所谓的感觉。(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MARTLEY)奥迪的课程主要是邀请形式,但国内也有宝马、保时捷等专业课程,可以付费形式参加。那冰雪课有什么好玩的?当然是漂流。由于道路附着力很低,冰雪路面很容易做漂移动作,各种物理特性在这里被放大,更容易发现自己驾驶汽车的问题。在冰雪路上好好练习,再去地上漂浮,这样过分的话,可以多学习。(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学生》)除了漂流外,奥迪赛道上还有速度部分,练习如何在冰雪赛道上取得好成绩。

首先说漂流,最陈腐的理论基础就是漂浮的方式。首先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动力漂移。大油门不让后轮瞬间抓住地面,转弯时跟着它的牵引力,就把车拉到一边。这种方法在填写弯曲之前必须同样充分减速,慢慢快速出的守则仍然成立。鞋跟太快,前轮就像橡皮,整个车被推到弯外。另外,首先要确定好方向,让车做出漂移的姿势,给油门,紧急踩油,也很容易成为推力。(威廉莎士比亚,模板,天)第二种漂移方式是重心漂移,通过重新进入反舵,产生重心变化,使车漂移。(威廉莎士比亚,温德萨默,)第三个是手刹漂移,这不在这节课的范畴内。

第一次和第二次漂流的选择取决于赛道情况。重心漂移特别适合连续弯道。汽车从以前的弯道出来后,握力和重心还没有完全回来。这时顺着这个势头调整方向,保持油门,让轮胎继续空转等,让车轻轻滑动,到了下一个弯,就可以进行同种漂移。(威廉莎士比亚,温德夏,)重心漂移要比动力漂移高级一点,要集中感官系统来判断车的状态,弯道之间要在滑而不滑的狭窄路段保持车。弯道之间保持这种轻滑状态的感觉就像用球拍和乒乓球跑步一样。根据情况,要小心微调球拍的状态,要敏感细致。

tps://p3-sign.toutiaoimg.com/large/18f60004de4f5b5e6c23?_iz=31825&from=ar;x-expires=1696089164&x-signature=0Md2Jz%2BZ3afnUyGjyOMZaMetuqA%3D&index=4" width="600" height="402"/>

起飘只是相对容易的第一步,真正难点是飘起来后,如何通过反打和油门来控车,让车保持在合理的漂移状态。反打过程中,油门配合必不可少,两者缺一不可。处理不当可能转为转向不足推出赛道,或者直接掉头,以及半径约飘越大而扫到外侧雪墙。当中的难度,在于操作跟人的惯性思维相违背。起飘之后,肌肉惯性反应会松开油门,这一下容易让车失控掉头。另外,在车头几乎垂直对着内侧学墙的时候,你要继续保持大油门来让车漂移,对着墙踩油无疑要克服一下心理障碍。处理推头时也如此,应该回方向,而不是继续打方向,因为再打只会更加抓不住地,将推得更为严重。只是让你对着边缘雪墙冲还回正方向盘,多少感觉在自投罗网。

再有就是竞速部分,这是我觉得最好玩的环节。幅度很大的漂移动作虽然好看,但绝对不会快。跟赛道驾驶一样,真正高手的驾驶动作都是轻柔平滑。需要拿捏各种弯道该如何过,对于大部分弯道而言,带点轻微漂移会比较好,过大的漂移只是浪费时间。赛道驾驶的“外内外”过弯法,这个物理定律在此依旧成立,但不能生搬,因为这里外侧道附着力很低。判断路面状况,也是竞速环节好玩的地方之一。黑色的冰面附着力最低,带点雪的路面附着力最好,而厚雪部分又会比较差,需要适时调整行进路线,不像赛道驾驶那么有套路。

竞速部分跑起来的情景,会有点像WRC比赛,直路伴随排气轰鸣声,大角度弯横着过,关键旁边还真有个媒体做副驾驶,只不过他没有报路况功能,谈天说地倒是可以。正如前文所说,很多物理特性在此会被放大,会让人对车的深层次特性有更深刻的体会。尤其是ESP的作用,必须全程关掉,否则每个弯过得稍激烈点,都会出来制止。没错,ESP的职责是制止,倾向于设法让你在打滑时安全地停下,对你快速过弯是个阻挠。不过从日常安全角度看,在这里你能深刻感受到ESP的伟大,关掉之后虽然好玩,但如果在日常道路上,那就不堪设想。这里也能回答很多人的误区,ESP不是辅助你过弯,而是像杜蕾斯那样,在玩过火后帮你去兜底,过弯能力还是取决于机械部分。

跟之前赛道课程一样,理论知识来来去去都是那些,其它媒体肯定也曾写过,其实真正收获始终是车感。可惜车感没法在文章中传递,属于很个人化的东西,例如我最初问题是起飘后,油门收起幅度经常过大,导致姿态被打破,以及起飘后回方向速度不够快。后来解决之后,又有其它细节问题浮现出来,要在摸索和教练提点中去矫正。因此冰雪课程先说到这里,接下来再谈一台辣车——奥迪S4 avant。往后还会不务正业,在观点文章里以一个车迷角度来打量芬兰这个国家。

这次课程的“教具”是奥迪S4 avant,大陆还没有得卖,但可以参考一下台湾地区售价,折合人民币约76万。除了在冰雪赛道上驾驶之外,每天还驾驶着它往返酒店和场地,算是来了个简单的试驾。先说一下基本面,3.0T V6发动机搭配8AT变速箱。以前奥迪的3.0T是个“骗局”,实际用的是机械增压,而S4 avant则是如假包换的Turbo,为双涡轮增压,0-100km/h加速仅需4.7秒。键盘侠会说,涡轮相比机增会有涡轮迟滞问题,这个担心全然多余,3.0L的基础排量下,哪怕涡轮被屏蔽,依然是台快车。

伪车迷说起奥迪,都喜欢摆出一副不太欣赏的颜面,可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奥迪性能车其实是三驾马车中最合适的选择。尤其是上个世代的较量,即大家津津乐道的奥迪RS5 Coupe、奔驰C63 AMG和宝马M3。奔驰C63 AMG的动力非常暴力,粗鲁人去开分分钟会把车给撞报废。宝马M3则是高手向的车型,普通人开台当时的335i Coupe绝对顺手很多。至于RS5 Coupe,可以视为无门槛,几乎每个人上车就能直接开得脸带微笑,误以为自己真有驾驭大马力车的能耐。

既然连RS都如此亲民,那就更别说S系列车型了。奥迪是个套路很容易被看穿的品牌,S4 avant在没试驾前,已经大致能想象出它的感觉。驾驶上把它当成A4 avant的3.0T版本,已经八九不离十了,方向盘也是奥迪那种轻而无反馈的手感。因此一直有人觉得,奥迪的S仅是介于普通车和性能车之间的产物,不输于性能车范畴。S4 avant有别于普通A4的主要方面,在于排气声会调剂一下气氛。奥迪调排气声也是很套路,怒吼后会伴随几下啪啪的回火声。这种声浪需要将运动模式下才听到,正常模式下跟普通A4一样斯文。

如果不刻意加速,以日常节奏来开,误以为这是台2.0T车型并非笑话,S4 avant油门反应很温和,动力不会蠢蠢欲动来展现自己,锋芒藏得很深。由于这次的S4 avant装了带钉的雪地胎,走在公路上的颗粒感较强,胎噪密且碎震多。因此不能告诉大家这台车行驶品质如何,但以过去奥迪S系列的表现来看,滤震舒适感会跟普通版差不多。概括起来,S4 avant可以把它当成一台排气比较带感的A4L。这句绝非贬义,对于日常每年拿来开,这种车才是最符合“什么值得买”的原则。

内饰部分,和国内现款A4L一样。虽然是台偏运动向的车,但舒适配置毫不含糊,前方两座椅都有按摩功能,三区空调、电动尾门等这些也不在话下。只不过有个在国内不大能说过去的地方,就是配置这么高的一台车,竟然没有天窗。

S4 avant的基础是标准轴距A4,后排空间比国内大部分A级车都小。除了抵制加长之外,在国内要显得自己很懂车的话,推崇旅行车也是件政治很正确的事情。自问我自己也很喜欢旅行车,拒绝装模作样,很坦白交待,喜欢仅是源于旅行车线条好看,以及因少见而产生的美。

至于很多人所说的尾厢,以这台S4 avant为例,尾厢深度不见得比三厢车强,而且由于倾斜的车尾走线,能往上堆叠行李的能力很弱。实际上,我觉得叫A4两厢版更为准确。当然啦,也有尾厢确实比三厢车强大的旅行车,例如迈腾旅行、奔驰E级旅行等,可是这类教科书式旅行车,尾部线条平平直直,并不性感,温度和风度自古两难全。另外,也要考虑到欧洲人的需求,可能要运送滑雪板之类的长形物品,三厢车后排虽然也能放倒,但放倒后跟尾厢连通的口一般很小。

奥迪在三驾马车中,最不受车迷待见,却又最受国内买家待见,跟桑拿完跳冰水的芬兰浴一样,可谓冰火两重天。除了奥迪历史较短之外,还因为奥迪的车开起来非常亲和,有时脾气太好,容易相处,也容易被人小觑。这台S4 avant也是如此,动力虽强,但易于驾驭,没有什么可说的谈资让车迷兴奋。可是回归到实际,我倒觉得这种调性很合理。假如天天开着上下班,谁受得住一冲一冲的动力,以及紧绷得神经紧张的转向比例,见坑势必要躲的悬挂?大部分人其实属于伪性能买家,他们真不需要热血,要的只是外形,以及加速时声势,即使他们口里不承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