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河南许昌

小学老师批改作业的时候

学生们在作文中发现写了“博尔特q”

有不能读的歌词。

老师看作文的时候

脸很严肃,其实心里笑个不停

之后她对孩子进行了指导教育

网络视频显示

这个学生的作文名字是《帮助乞丐》

他将网络《新歌》——

《鸟歌》的歌词

写在最后一段

并且添加了“连接q”。

张老师问他是什么歌的时候。

他根据汉字发音唱歌

《鸟的歌》的原创曲名是

《Row, Row, Row Your Boat》

动画《爱探险的朵拉》的配乐

“Shuan q”也是网络流行用语。

相关视频登上热搜

引起了网民的热烈讨论

网民说

这种情况见过不少

一位网友说

这是很严重的事。

但是一些网民表示,

三年级的孩子

正常引导就可以了。

视频发布者张老师说

孩子上三年级了

第一次写作文

“我记下了放学路上经常唱的歌。”

他不知道问题在哪里。" "

面临这种情况

老师没有结账

评,只是慢慢引导

但还是觉得

“互联网现在对孩子影响

真的是太大了”

除了“漏漏漏之歌”和“拴Q”,这些孩子还会很多网络梗,“come的喂ABC”“爱你孤身走暗巷”“逆战逆战来也”等等,他们都会唱。

“有一次我让学生用‘奥’组词,他们组的词语五花八门,有‘奥利给’,‘奥迪’,还有‘奥利奥’。”

这是张老师当小学老师的第一年,她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看短视频,也爱用网络梗聊天,但他们没有辨别能力,需要老师和家长正确引导。

“我告诉他,不能把网络用语写在作文里,要规范用语。他的家长也看到我拍的视频了,刚开始也觉得挺搞笑的,但表示会慢慢引导他。”

比如学生作文中的“栓Q”,曾经小众的、不属于任何一种语言的表达,却在一夜之间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网络平台,获得了使用层面的“合法性”。可以说,网络用语带来了一种“平等”,无关身份地位,人们进入了相同的文化场景之下。

但是换个角度看,网络语言也是速朽的,我们能记得唐诗,但恐怕已经记不清五年前的网络用语。所以网络语言一个难以回避的尴尬在于,很多用语的文化意蕴比较单薄,它们被经典化的概率很低。

网络用语入侵中小学

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曾有媒体对2000多名常用网络语言的受访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感觉自己基本不会说诗句,更不会用复杂的修辞手法。

试想一下,在表达对某人的敬佩之意时,古人会写:“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而用惯了网络用语的学生可能会写:“孟夫子yyds”,孰好孰坏,一眼便知。

显而易见,在各种网络用语、网红文案、表情包的冲击下,孩子在语言文字上的组织能力逐渐退化。很多时候,孩子想要表达一件事,不知道该怎么组织语言,就会直接丢一张表情包,看起来方便又省事。

然而当这种行为成为习惯,孩子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就会越来越差,语言越来越贫乏,有时连个成语、诗句都说不出来,着实令人担忧。尤其是当孩子写作文时,脑袋里想法可能很多,但就是不知该如何落笔。

学生使用网络用语写作,可能是无意所为,但老师和家长得提醒孩子注意流行用语和标准汉语的边界,并通过背诵积累和写作训练帮助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关推荐